云中子心中一凜,面不改色,但心中卻是波濤洶涌。
莫非此千年狐妖,竟得女媧娘娘之庇護?
云中子,乃紅云老祖之轉世。
紅云老祖,乃天地初開之際,天地間第一朵紅云得道成仙,擁有準圣修為。
乃高德之士,生性純良,在洪荒時代,交友甚廣,修得功德無量。
諸多大神通者皆與其交好,更有與世同壽的鎮元子,與之結為至交,實為洪荒之中第一善人。
昔日,鴻鈞老祖于紫霄宮開壇講道,特設六座蒲團,象征六道鴻蒙紫氣,以先到先得。
紅云老祖本為第六位,接引與準提二人因遲來而無座,紅云老祖心懷慈悲,不忍見二人失望,遂將座席讓與準提,未曾想,這一讓,竟意外讓出了圣位。
接引見準提得座,心生一計,見第五座之妖師鯤鵬,乃妖族之尊,遂與準提聯手,施計將鯤鵬逐出,使其失卻蒲團之位。
鯤鵬正欲爭辯之際,鴻鈞老祖現身,見座上六人,遂定下六圣之位。
鯤鵬因失圣位而心生怨懟,不敢向已成圣的接引、準提尋仇,遂將怒火轉嫁于紅云老祖,認為其讓位之舉乃罪魁禍首,遂前往紅云宮,欲誅紅云以泄憤。
紅云老祖本不欲與鯤鵬糾纏,然在逃亡之際,又遭帝俊暗中算計,終至身死道消,令人唏噓。
彼時,六道輪回尚未現世,而血海冥河之中,卻有一處輪回之所,雖不完善,紅云老祖卻得以入輪回,轉世重生。
云中子曰:貧道從云水而至。
云,指紅云;水,指冥河。
紅云老祖,洪荒之中,以仁慈著稱,被譽為第一善人,然命運多舛,亦被世人嘆為第一不幸之人。
云中子,其性格中亦帶有紅云老祖之遺風,心懷正義,性情古板而執拗,因而亦不為元始天尊所喜。
云中子聞聽千年狐妖潛藏于女媧宮中,心中暗忖,此狐妖或許乃女媧娘娘所遣,又憶起元始天尊所言:此妖心懷叵測,欲圖禍亂天下,引發滔天浩劫。
云中子心中存疑,決意前往女媧宮探個究竟。
女媧娘娘素以仁慈著稱,或許她并不知曉狐妖的惡行,若能及時揭露,或許還能將狐妖正法,免其為禍人間。
云中子正色道:“貧道此行,特為那狐妖而來。料想狐妖得知貧道將至,逃至女媧宮,以求娘娘庇護。待貧道前往,定將此妖魅除去,以安天下。”
言罷,云中子正義凜然,目光堅定。
妲己聞言,心中暗自得意,面上卻不動聲色,只是微微頷首,掩飾住內心的狂喜。
女媧宮中,確實有大妖,女媧娘娘真身,乃是人身蛇尾,乃是上古妖族之血脈。
如今洪荒世界,若論大妖,女媧娘娘自是當仁不讓,位列前茅。
女媧亦是女妖,妲己并無妄言。
“仙長高義!”
“仙長真乃得道之士!”
“仙長不愧是福德真仙!”
“仙長之德,堪比日月,其福澤深厚,實乃我等凡夫俗子所仰望。”
“仙長之德,猶如星辰之璀璨,其仙風道骨,更是令人敬仰。”
……
眾人紛紛附和,言辭間滿是溢美之詞,對仙長的贊譽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然而其內心真實所想,卻不得而知了。
“愿道長此行,斬妖除魔,所向披靡,一舉成功,令妖邪無處遁形,一舉掃清妖氛,天下太平,福澤眾生。”
帝辛面帶微笑,心中卻是急切,恨不得立刻將云中子打發走,竟敢直言妲己乃妖邪,無疑是觸犯了帝辛的逆鱗。
妲己巧笑嫣然,言辭間滿是奉承之意,她柔聲說道:“愿道長此行能夠降服那女妖,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此舉定能成就一番功德,屆時我等必將頌揚道長之偉業,讓這份功德流傳于世,永垂不朽。”
妲己言辭之中,刻意避開了“狐妖”二字,而以“女妖”代之,雖字面上無差,實則暗含深意。
云中子未曾察覺妲己話語中的微妙,只是微微一稽首,衣袂隨風飄揚,便飄然而去。
妲己心中暗自竊喜,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意,心中暗嘆,可惜未能親眼目睹云中子在女媧宮降妖一幕,實為遺憾。
……
女媧宮。
話說,云中子自宮中步出,至女媧宮門前,徘徊不定,心中猶豫,不敢貿然踏入。
云中子心中忐忑,倘若女媧娘娘早已洞悉那“狐妖”之事,他當如何是好?
云中子深知圣人心思深不可測,不敢妄加揣測,遂決定先行深思熟慮,謀定而后動。
云中子心中暗定,決定悄然潛入宮中,若女媧娘娘不在,便將松木劍暗中懸掛于宮內,而后悄然離去。
若女媧娘娘在宮中,云中子便將師尊之意傳達,然后方才離去。
如此行事,亦算是完成了元始天尊使命。
念及此處,心中暗自得意,此行既能圓滿完成師尊所托,又能積聚功德,更可聲名遠播,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女媧宮內,進香百姓們只見一位道人,左手持著花籃,右手執著拂塵,步履從容,緩緩步入宮中。
道人頭戴青紗一字巾,腦后雙帶如飄葉,額前叁點按叁光,腦后兩圈分日月,道袍翠綠,陰陽相間,腰間系著王母結,腳踏踏云鞋,夜行如星斗繞身,面如傅粉,似丹砂一點血。
好一副仙風道骨,真乃神仙中人也。
百姓們見此情景,紛紛為云中子讓道,圍觀者眾多,卻無人敢上前搭話,唯恐打擾了這位仙風道骨的高人。
云中子步入女媧宮,步履輕盈,神色恭敬,卻不曾拜見女媧娘娘,亦不敢直視女媧石像,唯恐驚擾了娘娘的圣靈。
若女媧娘娘不在宮中,貿然拜見,萬一招來娘娘,豈不是自尋煩惱。
凡人進香祈福女媧娘娘一般不會響應,但有特殊氣運之人,或者修士拜見,女媧必會心生感應。
因此,他選擇不拜見,以免無端生事。
云中子謹慎行事,環顧四周,待得時機成熟,便輕手輕腳地打開花籃,從中取出巨闕松木劍,手腕輕轉,劍身輕巧地貼上房梁,隱匿于暗處。
只見那巨闕劍此刻竟散發出猩紅色的寶光,光芒四射,映照在女媧石像之上。
云中子見狀,心中暗叫不好,急忙欲抽身而退,卻發現自己竟動彈不得,仿佛被某種無形的力量牢牢束縛。
眼前景象突變,原本熙熙攘攘的百姓瞬間消失無蹤,高臺之上,女媧真身端坐,威嚴而神圣,左右侍立著青鳶與彩鳳,兩者皆羽毛華麗,神態恭敬。
云中子心中一凜,抬頭望去,只見女媧娘娘正以怒目凝視,那目光如電,直透人心,令他感到一陣心驚膽戰,不敢直視。
“云中子,你擅闖本座道場,竟不先行拜見,又暗中懸掛木劍,意欲何為?”女媧娘娘居高臨下,目光如冰,質問道。
云中子見狀,不敢有絲毫怠慢,急忙跪拜,恭敬回應:“我遵師命,特來朝歌降妖。聞說妖物遁入女媧宮,故此懸掛巨闕劍,以鎮妖邪。”
女媧娘娘聞言,頓時面露怒色,她乃是女媧宮之主,自視為妖族之尊,而青鳶、彩鳳亦是她座下妖族。
云中子此舉,無疑是在女媧宮中挑釁,實乃大不敬。
女媧娘娘冷聲斥責,目光如冰:“云中子,你為紅云轉世,本座本應給予你幾分薄面,但即便是紅云當年,亦不敢在本座面前妄言除妖。你今日之舉,未免太過放肆,欺人太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