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居然敢與在位的皇帝賭約!
- 大明:我不裝了,我就是朱元璋!
- 含鹽量極高的魚
- 2143字
- 2024-01-16 04:33:55
心頭不由生出急切之感,思量李善長未來之結局,尤其是自身也可能牽涉其中,李作清決心必須促使李善長辭去官職。
若這樣勸導無效,那對付此等人物,似乎唯有一法可行,那便是令其深感官場之黑暗,自生絕望之心,這般方或許可行。
而李作清,心生一計,露出一抹輕蔑的笑容,冷冷地說:“回朝?哼哼,還是等皇上先整頓好朝廷中的貪污腐敗再說吧!”
“胡說八道!”
朱元璋忽然怒吼一聲!
“朕……真假未分,豈能容你一個毛頭小子在這里胡言亂語!”
“皇上自登基以來,最重視的就是打擊貪腐,雖可能有所疏忽,但絕不至于像你說的那樣嚴重!”
“四爺您地位崇高,何不親自查證一下呢?”
“我父親本是清廉之人,卻在不經意間收下了民眾這么多田產。那些對朝廷俸祿不滿的官員們又會如何?”
“這不可能,我大明的法律嚴格,皇上視民如子,絕不會有你所說的那種事情發生。”
見狀,李作清反而顯得無奈,不由得輕嘆道:
“四爺,那您何不與我一搏,若事實確如我所述,您便勸導我父親離職。”
李作清此言,令李善長心頭震動,竟然未曾想到他的子嗣居然敢與在位的皇帝賭約?
讓李善長更加難受的是,聽聞此言的朱元璋竟然爽朗地大笑,說道:
“好,今日我回宮就全面調查這件事。如果真如你所述,朝中貪腐泛濫,我會建議你和我一起辭官歸鄉。”
“但如果不是這樣,哈哈,那你就得參加科舉考試成為一名官員,這樣可以吧?”
“就這么定了!”
酒宴在眾人的寂靜中結束了,李作清未能說服李善長辭去官職,帶著些許失落和煩惱,孤獨地返回房間就寢。
至于其余三人,今夜恐怕注定難以安眠。
在村口的歸途中,朱元璋忽然停住步伐,緊接著李善長便單膝跪地。
“孽子言辭放肆,懇求陛下饒恕!”
朱標也在一旁勸解道:“父皇,雖然此子言行不敬,但亦有言不知者無罪之理,懇請陛下寬恕!”
沒想到朱元璋見二人如此舉止,竟發出一聲笑,說道:
“你們真把我看作無能之君了?他是國之棟梁,大明能有這樣的才子,我感到欣喜若狂,怎么可能對他發怒呢!”
說完,他還十分夸張地做了個手勢,輕輕扶起李善長的胳膊說:
“老臣快起來,我們之間的君臣之情深厚,怎會因為這點小事而責怪你,況且你還給我生了這樣一個優秀的兒子。”
李善長被扶起來時,步伐有些不穩,這番波折實在太過震撼。他沉思片刻,終于開口:
“陛下,您真的不會責怪我和那不成器的兒子嗎?”
“你沒有做錯什么,又怎么會談到責怪呢。”
在這短暫的停頓中,李善長頓時領會,內心帶著苦澀的笑意。
表面上看似升官,但不論光祿大夫或太子太師,都只是名義上的職位。
他的左相之位,正如兒子所言,皇帝并不喜歡權力被宰相分割。
在此刻,能保全性命已是萬幸,李善長再無更多所求。于是他鄭重地表示:
“陛下,臣年歲已高,心力不再充沛,不再適宜擔任中書左丞。”
“在下一次朝會上,我將辭去此職,并建議陛下解散中書省,將其職權歸于六部。”
朱元璋聞言,終于露出微笑,緩緩說道:“真正懂我的,還是百室啊!”
觀察著眼前似乎歡樂卻實際上虛假的君臣交流,本就心地善良的朱標感到極為震驚。
但他心中還有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揮之不去。
“父皇,關于李作清剛才提到的貪腐問題……”
一提及此事,朱元璋的臉上笑容立刻消失,他用嚴肅沉重的語氣說:
“必須徹查,今夜錦衣衛不得休息,從封爵名單開始查起,我要在明早之前得到結果!”
……
清晨,朝廷上。
文官和武官分立兩側,前排官員面露喜色。
眾人皆知,今日乃是皇帝封賞功臣之日,他們隨朱元璋征戰四方,正是期待此刻。
然而,站在文官隊列最前端的李善長卻與眾不同,他臉上并無絲毫喜悅之色,反倒閉目養神,顯得格外疲憊。
“李大人,今日陛下封賞爵位,鑒于您顯赫的功績,必定會被冊封為國公,我在此先向您表示祝賀!”
當旁邊響起聲音,李善長即使沒有睜開眼睛,也能辨認出這人是周德興,曾是朱元璋的童年伙伴,現任湖廣行省左丞。
雖然周德興的功績并不突出,但由于他自朱元璋初起便加入其麾下,若無意外,今日被封爵者中必定會包含他的名字
然而遺憾的是……
周德興的名字也出現在李善長和朱元璋通宵達旦確定的名單中。
面對周德興的阿諛奉承,李善長躲都躲不及,自然不會對他露出好臉色,于是只是冷哼一聲,沒有回應。
周德興見此態度,立刻心生不滿,冷笑著回應:
“哼,李大人真是傲氣凌云,尚未封賞便已如此自高自大,待封爵后豈不是連陛下也將輕視?”
朱元璋的開國功臣們分屬不同派系,其中文官與武將之間的派系對立尤為顯著。
周德興雖然現為文官,實際上卻源自武將,而本次的封爵名單中,多數為武將。
因此面對李善長的這種態度,周德興并未感到畏懼。
然而,周德興的挑釁并未在李善長心中引起任何波瀾。
畢竟當周德興的名字浮現在貪污名單上時,他已是名存實亡之人。
畢竟誰會去和一個將死之人斤斤計較呢?
周德興自覺無趣,只得冷哼一聲,回到官員的隊伍里。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朝會終于拉開帷幕。
朱元璋坐上龍椅,面帶嚴肅之色,無人能窺其心思。
接著,一名太監手執皇榜走上前來,高聲宣讀:
“諸位聽朕之令。今日朕要封賞功臣,此非私人之舉,而是仿效古代帝王之禮。”
“計劃已久,因戰事纏身遲至今日,如今天下已定,故以爵位賞賜……”
隨后是封賞的名單,此次共封公爵六位,侯爵二十八位,伯爵兩位。
每當念到一個名字,相關之人皆喜形于色,連周德興亦被封為江夏侯。
在所有封爵中,六位國公的地位最高。
在這六位國公中,唯有李善長是文官,其余五位都是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