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什么?你看到那家伙在制鹽?
- 大明:我不裝了,我就是朱元璋!
- 含鹽量極高的魚
- 2115字
- 2024-01-26 00:07:00
“正是,但曬鹽法消耗大量勞力,制得的鹽量卻很少。”
“而且所得鹽質粗糙,味道一般,含有諸多雜質,長期食用,還可能在體內積累毒素。”
“真有如此?”朱標顯得有些吃驚,原來區區鹽也蘊含著如此深奧的學問。
“正是如此,今天我將運用格物致知之道,煉制更上乘的鹽。”
李作清答復朱標后,隨即點燃了鐵鍋下的柴,鐵鍋內立刻升騰起濃厚的白色蒸汽。
實際上,在曬鹽技術問世之前,人們使用的便是礦鹽。
然而,礦鹽中含有大量人體無法吸收的化合物,超過海鹽,因而逐漸被淘汰。
李作清之所以再次選擇礦鹽,是因為他已經研制出鹵水,能夠讓礦鹽生產的粗鹽再度經過過濾結晶,以提煉出近似于未來世界中的細鹽。
李作清還計劃制作一套蒸餾過濾裝置,其技術難度并不高,日后在釀酒過程中也能派上用場。
正在忙碌之際,忽然聽到院外傳來一聲怒喝:“是誰?在那兒鬼頭鬼腦的?”
緊接著是一陣混亂的追逐聲。
朱標和李作清彼此對望,滿臉疑惑。
不久,李四走到院外,向李作清報告:“東家,剛才發現一名小偷在院外徘徊,我們已將其驅逐。”
李作清緊鎖眉頭,思索著自己的農莊并無珍貴之物,誰會無故來此打探?
……
近日,京城發生了兩件重大事件,首先是朱元璋以腐敗為名,連續斬首眾多官員。
其中包括不少開國元勛,導致朝廷上下人心惶惶,而民眾則是拍手叫好。
其次是廢棄中書省,建立內閣,其基本架構已然成形。
這兩件事看似毫無關聯,但明眼人皆可看出,此時皇權正處于頂峰,大明王朝的權力幾乎全被朱元璋牢牢掌握。
正因如此,盡管京城表面波瀾不驚,實則有些人的心思正在悄然轉變。
秦王朱樉正是這些人當中的一位。
那日他從富樂院返回,怒氣沖沖,在家中體罰仆人發泄怒氣,并命人徹底調查李作清。
在此時,曾與李作清因田地糾紛產生過沖突的胡大山出面,向朱樉透露了李作清實為李善長之子。
得知李作清身份后,朱樉再次陷入無能的憤怒,因為他意識到,自己最大的依仗,身份地位,竟對李作清無用。
雖然他是皇子,但并非朱標,朱元璋并不特別重視他,而李善長乃是開國功臣,文臣翹楚,開國六公之一。
作為李善長的子嗣,朱樉實際上無法公然對李作清下手。
然而,朱樉在家中煩躁了兩日,事態卻意外地出現了轉機。
原來,連開國功臣也可能入獄,李善長不再擔任右相,可見皇權之威嚴至極。
盡管這些事與秦王朱樉無直接關聯,但他心中卻開始莫名膨脹起來。
李善長的生死取決于朱元璋一句話,作為朱元璋之子的朱樉。
雖不能決定李作清的生死,但給李作清找麻煩似乎并非難事。
然而朱樉終究還是略有見識,未敢親自領人上門挑釁,而是先派人調查李作清是否有可利用之處,以便借機發難。
“什么?你看到李作清那家伙在制鹽?”
在富華的府邸里,朱樉瞪大眼睛,既驚訝又高興地問著跪在下方的胡大山。
胡大山一邊擦拭著因逃跑而出的汗水,回答說:
“主子,絕對是真的,我親眼看到李作清正在用鍋煮鹽礦,還對人說他要制鹽!”
“太好了,哈哈,太棒了!”
朱樉突然大笑起來,他本來正愁找不到抓住李作清的機會,沒想到機會就這樣來了。
自古以來,鹽鐵生產都是國家壟斷,私自制鹽或販鹽是重罪,會被流放。
明朝也是這樣,尤其是因為國庫經常虧空,所以對鹽稅的控制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要嚴格。
“我看李家真是窮瘋了,竟然敢造私鹽!”
朱樉再次大笑著說,跪在下方的胡大山也帶著奉承的笑容說:“王爺,要我帶人去把他們抓起來嗎?”
“笨蛋!”
朱樉罵了一聲,一腳把跪在地上的胡大山踢翻。
“我是皇族的藩王,管刑法的事,你是嫌我活得不夠長嗎?”
朱元璋對皇室成員的管控非常嚴格,雖然在邊遠的封地還能稍有自由,但在京城就不同了。
盡管朱元璋忙于國事,對于一些輕微的紈绔行為,只要不過分,他可能不太干涉。
但如果皇室成員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做出過分的行為。
那無異于挑戰朱元璋的權威,即便是朱樉這樣的親兒子,也難逃嚴厲的懲罰。
“奴才知道錯了,是我愚蠢,還請王爺饒恕!”
胡大山被踢后立即跪在地上連連磕頭,擔心僅僅因為一句話就要遭受嚴厲的懲罰。
幸運的是,朱樉并沒有真的生氣,反而因為找到了李作清的破綻而心情愉快。
“你,拿我的口諭去鹽課提舉司和都轉運鹽使司一趟,把這件事告訴他們,他們自然會知道怎么處理!”
“遵命!”
……
制鹽過程并不漫長,大約兩個時辰后,鐵鍋中已經形成了一層雪白且細膩如沙的晶體。
朱標站在鍋旁,對眼前的情景感到震驚,內心的沖擊無法言喻。
李作清在一旁看著,不禁笑了起來,想起了前世在學校物理和化學課上第一次看到老師做那些神奇的實驗時的感覺。
當時的李作清也感到震驚,不解為何土豆能給鬧鐘充電,為何曼妥思和可樂混合會產生如此巨大的反應……
實際上,朱標的震驚遠超過當時的李作清,因為后世的李作清雖然對原理感到驚奇,但已經有了基本的科學理念。
而朱標眼中的這一切則無疑是神跡。
如果不是李作清的每一步都是在朱標面前完成的。
朱標甚至會懷疑李作清是文曲星下凡,可能偷偷用了什么法術。
朱標顫抖著伸出手,取了一點像雪花般的細鹽,輕輕放在舌尖上體驗。
然后他發現這和平時吃的粗鹽完全不同,不僅沒有那種難以描述的澀味,就連咸度也比粗鹽強烈得多。
“李兄,這……便是所謂的格物嗎?”
“正是,黃兄思考一下,僅憑我們二人,短短一個下午便造出這么多細鹽。”
“倘若運用曬鹽之法,那些鹽工需要更多時日。”
“如此一來二去,將能解放多少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