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你不愿出仕,難道想去種田嗎?
- 大明:我不裝了,我就是朱元璋!
- 含鹽量極高的魚
- 2047字
- 2024-01-23 07:02:10
“如果由我來做,我可能會增設一些官職,分散相權(quán)。”
聽到這般普通的回答,朱元璋立刻感到失望,他原本期待李作清能提出更高明的見解,卻沒想到是這樣的平庸的話。
“唉,你還年輕,這種權(quán)力平衡的方法不如黃興文之前所述。”
朱元璋搖頭嘆息:“李家的年輕人難道沒學過宋朝的歷史嗎?”
分散相權(quán)的想法并非朱元璋首創(chuàng),宋朝就曾嘗試,設立了兩府三司來分權(quán)。
但最終導致大量無所作為的官員空占俸祿。
“不,我的設想并非簡單分權(quán)給多位大臣,而是創(chuàng)設一個新的機構(gòu),可能稱之為內(nèi)閣,成員數(shù)量有限,以五人為宜。”
“這五位成員不定品級,不領俸祿,由朝中高官兼職,共同行使相權(quán),但僅對皇上負責。”
“皇上可以把他們當作顧問,只有提建議的權(quán)利,沒有決策權(quán)。”
“內(nèi)閣成員每三年更換一次,不宜長期任職,若需續(xù)任,也只能由皇上決定。”
“此外,內(nèi)閣下還可設立分支機構(gòu),名為太議院,協(xié)助參與議政。”
“成員同樣不定品級,可由考取進士但未分配實職的年輕士人擔任。”
“這樣既能幫助他們熟悉政務,又便于皇上在其中選拔真才實學之士。”
朱元璋最贊賞內(nèi)閣制度的是,內(nèi)閣大臣僅對皇帝負責,只有提建議的權(quán)利,而沒有決策權(quán)。
一旦成為內(nèi)閣大臣,便不能代表文官集團的利益,幾乎沒有實權(quán),同時還需為朱元璋效力。
對于太議院的設想,則是錦上添花,使年輕的文員們更有期待。
朱元璋感覺恍若頓悟,李作清的話徹底打通了他多年來的思路。
朱元璋既欣賞又感到惋惜地看著李作清,自從認識他以來,每次見面都讓朱元璋有所收獲。
更難能可貴的是,李作清的建議總是切中朱元璋的心意,但這樣的人才卻無法納入己用,讓朱元璋頗感無奈。
“李家少年,你真的不考慮出仕嗎?”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保證,皇上會特例提拔你,無需科舉考試。”
“直接授予你四品京官之職,等你積累些經(jīng)驗,立即任命你為剛提議的內(nèi)閣大臣!”
李作清笑著回應:“四爺,別再勸我了,您已經(jīng)辭官,為何還堅持要我出仕?”
朱元璋一時無言以對,而李善長則不顧一切,作為父親教育兒子本是天經(jīng)地義,他拍桌大聲質(zhì)問:
“你不愿出仕,難道想去種田嗎?”
“李兄打算經(jīng)商!”朱標突然插話。
他認為李作清經(jīng)商是浪費天賦,但又找不到更好的勸解方法,正巧李善長在場,便借此機會希望二人共同勸說。
果然,朱標這種挑撥的舉動立即激怒了李善長,他大聲斥責:
“你這不孝子,我李家世代傳承文學,從未沾染銅臭!”
朱元璋也皺眉說道:
“皇上已下令戶部修訂章程,官員的年俸必將增加,如果你因此對朝堂有所不滿,大可放心!”
李作清無奈地看了朱標一眼,稍帶抱怨地說:“黃兄你誤解了,我并不是要經(jīng)商,只是想賺些錢而已!”
“如果你缺錢,直接告訴我!”
李善長仍然表示不滿,說完后稍顯后悔,意識到朱元璋正坐在旁邊。
幸運的是,朱元璋并未在意這些細節(jié)。
他對李作清非常重視,急忙說道:“我還有些財產(chǎn),你若需要什么,盡管開口。”
“父親,四爺,我先在此謝過二位。但這件事并非如二位所想。如果二位不信,可以拭目以待。”
李作清無法多言,只能暫時敷衍。
他計劃一旦開始執(zhí)行,龐大的利益至少應該讓李善長無話可說。
至于朱元璋,李作清并不認為這位經(jīng)驗豐富的皇帝能阻止他。
見李作清態(tài)度堅定,朱元璋也不便再多勸,簡短說了幾句后便帶著李善長匆忙離開。
李作清提出的內(nèi)閣制度讓朱元璋感到極大的驚喜,他迫切希望立即去實施。
朱標目送二人離開,清楚父親的意圖,眼神中透露出深沉的思考。
朱元璋一旦回到宮中,大明的官場恐怕即將迎來巨變!
……
乾清宮的東暖閣。
這里是朱元璋平時處理政務的主要地點,位于皇宮深處,通常只有他最信任的重臣和親信能進入。
所以,當楊憲在門口看到汪廣洋和胡惟庸時,他感到非常驚訝。
雖然這兩人也是朝中的重臣,但并非朱元璋的親信,以前從未進入過這里。
而他們看到楊憲時,同樣露出復雜的表情。
兩人都是走的傳統(tǒng)文官晉升路線。
在他們看來,楊憲無疑是那種依靠奉承皇帝來提升自己地位的宦官。
此外,朱元璋之前找到的開國勛貴們的貪腐證據(jù),正是通過楊憲獲得的,這使他們對楊憲更加反感。
畢竟作為負責情報的監(jiān)察機構(gòu),盡管他們倆暫時逃過了一劫。
但實際上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秘密,因此他們怎能對楊憲抱有好感。
楊憲并不畏懼這兩人,以朱元璋的支持為后盾,他只是冷冷地哼了一聲,沒有再說話,靜靜地站著等待。
大約半柱香時間后,東暖閣的大門打開了,三人都露出喜色,但看到從里面走出來的是李善長時,他們的臉色立刻變得難看。
在上午的朝堂上,李善長幾乎成了所有文官的敵人。
但他們不敢對李善長表現(xiàn)出冷漠,只能僵硬地說:“見過韓國公!”
李善長對他們的態(tài)度漠不關心,只是平淡地說:“皇上召你們進去了!”
然后他帶著三人進去,朱元璋已經(jīng)在案牘后等待著。
三人見完禮后,朱元璋才慢慢開口:
“朕在朝會上聽了百室關于廢除中書省的提議,有些猶豫,不知各位愛卿有何高見?”
“微臣認為這并不合適!”
“臣也同意此觀點!”
“李大人的提議似乎有些失當!”
盡管這三人彼此間并不和睦,但在反對廢除相權(quán)的立場上卻異常一致。
朱元璋早已預料到他們的回答,并沒有生氣,而是點頭后又問:
“但朕卻認為這是個好提議,你們還有什么其他想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