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只有一所小學,名字也十分隨意:縣一小。這是顧曲在這里上學的第三年。學校不是很大,走到教學樓要經過一個長長的上坡,有那么一點勇攀高峰的意味,兩邊種著梧桐,有著一個響亮的名字:落鳳坡。學生們卻給它取了一個更為親切的名字:修羅道。
畢竟是縣城唯一一所小學,學校的各方面條件還是不錯的,教學樓高四層,六個年級,每層樓還有一間配備了多媒體教室。校長是一個短小精悍的男人,據說是省城里調任下來的干部。時值“少年強則國強”口號傳到縣城之際,校長熱淚盈眶,恨不能馬上教出兩個愛因斯坦,才對得起他的一腔熱血,兩行老淚。班主任自然也是積極響應,狠抓落實,更是要求班上學生提前二十分鐘到校,說是能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問題也就出在這。
這天,陸懷瑾作為一個轉校生來到學校,來到三年級一班。為給老師同學留下一個好的印象,她提前準備了自我介紹,更是提前三十分鐘到了教室外的走廊。但她怎么也想不到在她到了不久,同學們便陸陸續續地在教室坐端正了。陸懷瑾一下子慌了神,腦海里的稿子一下子亂了套。班主任雄渾的聲音響起:“今天班上來了一個新同學,大家歡迎。”本來無精打采的同學們紛紛來了興趣,前排同學更是探著頭,希望能夠更快的一睹芳容。
突如其來的變化,讓本就靦腆的陸懷瑾一下子臉紅到了耳朵根。她只隱隱記得她說了自己的名字和愛好,便急匆匆地走下了講臺。
更要命的是,老師給她安排的位置只有她一個人。那時縣一小還是兩人共用的長桌,感受到同學們的注目禮,她趕緊拿出一本書來看,試圖翻起的書頁能將好奇的目光擋回去一些。
這時,一個熟悉又不知在哪聽過的聲音響起,“報告!”自然,是顧曲來了。別看他長得清秀,卻是個不折不扣的“費頭子”,因為老是和同桌講話,老師便將那僅有的單獨坐的機會長期留給了他,才使問題得以解決。提前到校的規定下來之后,顧曲死活也不遵守,他不知道什么是壓力,也不是為了什么權益,他只知道每天上學放學路上的“探險”是他最期待的時候:抓抓蜻蜓,逗逗小貓小狗…班主任給老顧打過電話,偏偏老顧又對這個寶貝兒子近乎溺愛,只能不了了之。當然,最主要的是:顧曲的成績很好,學生時代,聰明又調皮的學生總是能從老師那里得到一張名為“欣賞”的特別通行證。
感受到同學們移開了目光,陸懷瑾也松了一口氣,抬起頭想看看這個遲到的人。顧曲也注意到了那專屬于他的長桌多了一個女孩,幾乎是同時,他們在心里驚訝道“居然是他/她!”陸懷瑾還有更多的一重感受,也是在后來才和顧曲說起:那一瞬間,不知道為什么,她就像見到了親人一樣。
他們就這樣順理成章地開始了共同的求學生涯。原本沒有任何交集的兩個人聯系在了一起,是機緣巧合,又偏偏給人一種命中注定之感。
最開始班主任擔心過顧曲會把這個靦腆的小女生帶壞,還單獨和顧曲約談過。誰曾想,顧曲就像變了個人一樣,儼然一副好學生的模樣。上課認真聽講,認真回答問題,積極到老師讓他給其他同學留點發言機會。他并不安分,會想方設法地和陸懷瑾聊上幾句,但也僅限下課時間。
起初陸懷瑾還有些不適應這個新環境,顧曲恰逢其時地出現,又總能找到些她感興趣的話題,使她想起了,她也并不是一個很害羞的女生。恍惚間,她仿佛回到了省城的小學。
不知不覺,她開始期待與顧曲聊天,聽他講回鄉下的故事、組裝的賽車和田野間的風。顧曲也向往起了大城市的生活、車水馬龍的柏油路和看不完的書。他偷偷記下她最喜歡的《小王子》;在得知她還會彈鋼琴之后,眼神又多了幾分崇拜…
顧曲開始不再遲到,開始卡著點出門,只為在上學路上偶遇陸懷瑾和她的媽媽,再附上一句精神飽滿的“阿姨好!”他當然有目的,很單純又很純粹:給美女同桌留下一個好的印象。想到自己精心策劃的偶遇,顧曲時常感慨自己真是個天才。殊不知,陸懷瑾也會每天在家門口看著手表系鞋帶…
這份新形成的友誼,又摻著一些不屬于這個階段的甜絲絲的氣息。并非對大人感情的拙劣模仿,或許還更加的純粹和真誠。
就這樣,歲月靜好,兩小無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