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兩套說辭
- 道士:我只想修行,女施主退散
- 依然hot
- 2104字
- 2024-01-28 08:04:55
且不說小齊三人如何落荒而逃。
白青竹沖著王蒙示意了一下,壯漢從包里拿出一疊厚厚的軟妹幣,目測大概在兩三萬左右。
“道長,我想敬香,可以嗎?”
蘇晨點點頭,“當然。不過錢就不必了。道觀內(nèi)就我一人,屋前屋后皆有菜地,我生性恬淡簡樸,花費不了什么錢財。”
“道長此言差矣,道觀雖小,可只有您一人,光是打掃衛(wèi)生、維持整潔每天都可能耗去您大量的時間。我個人倒是建議您或許可以用這筆錢招一兩個小時工,每天上山幫您整理房間,種菜喂雞,如此,您才有更多的時間放在修煉上。”白青竹誠懇道。
蘇晨沉吟道:“白施主說得也有幾分道理,也罷,香火錢專款專用,我個人絕不會沾染半分。”
事實上,香火錢一旦進賬,就成了系統(tǒng)里的一個數(shù)字,蘇晨就是想用也拿不出來。
于是乎,蘇晨陪著“豪客”白青竹來到了三清殿。
第二次來,白青竹已經(jīng)輕車熟路。
她點上香,不需要蘇晨提點,跪在蒲團上沖著三清拜了三拜。
“三清道祖,諸天神佛,請受小女子一拜。”
上了香之后,白青竹將厚厚的紅包放在桌案上,又拜了三下。
結束儀式,白青竹這才抬起身,
“道長,本來我這次是不想打擾您的,怎奈突下暴雨,道路泥濘,不得已之下這才驚擾了您的修行。結果,同行的那三人卻百般找碴,要不是道長您道行高升,只怕……”
蘇晨微笑道:“無妨。”
白青竹輕輕松了口氣。
她在三清殿里轉(zhuǎn)了一圈,鼓起勇氣道:“那個道長,您能幫我看一看我最近的運勢嗎?”
蘇晨并沒有直接回答,反而問道:“白施主,你可知凡是來算命的有哪幾種人?”
哪幾種人?
白青竹愣了愣,姣好的面孔陷入了沉思。
“對未來感到迷惘的?還有不知道接下來會碰到好運還是壞運氣的?”
蘇晨點點頭道:“你說的也對,不過在我看來無非就是三種人:一是受了重大刺激的人;二是陷入名利場而不可自拔之人;三是走投無路之人。不知道白施主屬于哪一種?”
白青竹沉默了半晌道:“應該……算是第一種吧。”
“我有兩套說辭,你想聽哪一種。”
白青竹眼睛亮晶晶地看向他,嘴角微微勾起,“可不可以兩種都聽一聽?還有,這次不用抽簽的呀。”
蘇晨道:“抽不抽都行,一切看施主心意。”
“那我就先不抽了,嗚嗚,我怕自己再抽出一個下下簽,我這小心臟承受不起。”白青竹調(diào)皮道,“所以,我能先聽聽你的第一套說辭嗎?”
蘇晨笑了笑說:“施主名字叫青竹,恰恰和遍布在這山間的竹林相映成趣,甚至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是這山中的一份子。”
白青竹原本還有些緊張。
畢竟上一回的下下簽給她造成了相當大的陰影。若是這回運氣再被判定為不好的話,她都不知道自己該如何面對了。
但是這回聽蘇晨這么一說,她便立刻向遠處眺望而去。
這時,太陽破云而出,雨半歇半收,在如織細雨中,日光輕且薄,竹葉翠綠如滴,好似只要一點點的風,就能從彌漫的濕意中吹出縷縷的竹木的清香。
“風景好美。如果我生長在竹林中,此刻一定正在美美地吸吮著剛剛落下來的雨水,然后長高長大,伸展出晶瑩剔透的枝葉。”白青竹閉上眼睛遐想。
蘇晨拍了拍手道:“白施主已經(jīng)自行領悟了,恭喜。”
“啊?”
白青竹訝異地看著他。
“竹林喜陰喜水,如今白施主山上恰逢喜雨,這不正意味著白施主生生不息,將來必定遠離地面的束縛,向天空伸展,與陽光肩并肩。”
白青竹聽了,頓時笑顏如花。
尤其是那一雙細細彎彎的眼睛,釋放出令人心動的光芒。
“那您的第二套說辭呢?”
白青竹看著英俊的蘇晨,心里不由得癢癢的。
如果換做其他男人,她定然以為那番話是故意哄她開心的。
但蘇晨一本正經(jīng)的模樣,卻讓她不太敢表明自己的心跡。
畢竟人家可是不可多得的高人。
舉手投足間釋放出的一些信息,甚至可以幫助人逆天改命。
蘇晨微微笑道:“我剛剛說過,想要算命的,大約有三類人。一種是受重大刺激、二是陷于名利、三是走投無路之人。所以,我們身為算命者,遇到他們,無論如何也要為其開導一下,沉淪的人讓他重新鼓起勇氣,狂傲的人讓其懂得收斂。”
白青竹點點頭。
“其實,我的第二套說辭與算命無關,只不過是我學習《易經(jīng)》時的一些感想。”蘇晨說。
白青竹道:“愿聞其詳。”
“算命的人通常問的是未來的命運,在你看來,命運是什么?”
白青竹道:“命運就是……所有發(fā)生的事,都是命中注定的?”
蘇晨點點頭說:“你說的是宿命論,是我們中國人很喜歡用的一套說辭。比如在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總是習慣地安慰自己:這就是命。尤其當算命先生對你這么說的時候,這種安慰的方式往往很有效。”
“的確如此。”白青竹噗嗤一笑道。
“不過呢,咱們中國人是最懂變通的。”蘇晨笑著說,“比如,當你的事業(yè)蒸蒸日上,日賺斗金之際,你會說,這都是我努力的結果,是我戰(zhàn)勝了命運。又比如,當男女相愛或者是強強聯(lián)合時,人們會說這是緣分,在佛教的觀念中,緣分與因果報應是緊密相連的,暗示這是他們之前所做的善事的回報。
“可是一旦當人們自己遭遇不幸,他們就不會再提及因果關系,而是轉(zhuǎn)向宿命論。更糟糕的是,當他們看到不喜歡的人遇到不幸時,他們會立即將其歸因于因果,輕蔑地稱之為‘報應’或‘活該’。那么,如果他們不喜歡的人碰巧走運呢?他們通常會在心中暗自咒罵:某某某你等著瞧,風水輪流轉(zhuǎn),誰笑到最后誰笑得最好——此時我們中國人又開始運用辯證法了。”
白青竹眨了眨快要笑彎了的眼睛,“道長,我現(xiàn)在越來越喜歡聽你說話了,您不出山普度眾生真的是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