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擔擔子
- 大明舉重冠軍
- 嚴東樓
- 2134字
- 2024-01-31 23:33:47
“那午朝之后是不是李伯華兄、王江南兄的兩道奏本被轉送下來?”
要是直接被打回,那等于被宮里否定,需要再上疏。要是沒被打回,那還有轉機。
起碼能在六部、朝廷級別接著討論,也可讓其他衙門的人上疏。
“沒有,留中了。大司徒之意,是看看我等能否商討出一個妙招,讓大宗伯更改說法,圣上倚重大宗伯,只要他一改口,開爐鑄錢之事便八九不離十?!?
楊名心中一陣誹謗,那許贊和夏言走出皇宮的功夫,就能把這事兒說清楚,卻要偏偏讓楊名和這幾個小官來干。
說到底,是夏言在嘉靖帝面前把話說的太死了,許贊也不好勸其改口,因為夏言一改口就會降低他在嘉靖帝那邊的風評,所以必定不改。
但這事又不得不推行下去,于是許贊把難題交給了手底下的小官。
“夏大宗伯這話,著實堵死了半條路,郭勛等人又堵死了剩下的半條路?!?
楊名飛速發散思維,看看能在什么地方突破,“可鼓動御史上疏彈劾武定公郭家大肆侵占民間店鋪,且放印子錢、鑄私錢等劣跡,雖然不能讓圣心轉移,可起碼讓圣上在此事上不聽從郭勛的意見。”
郭勛為人剛愎自用、傲慢無禮,又自覺有嘉靖帝的寵信,為人極其囂張跋扈,朝中官員直呼其名,以示鄙夷。
御史、給事中們最喜歡干的事就是彈劾勛貴,既在民間得了仗義直言的美名,也在皇帝、閣臣面前刷了存在感,而且勛貴無論如何也當不成言官的上司。
“至于夏大宗伯這話,可從天下百姓具為君父的子民角度辯解,既為子民,那便是父子君臣一體,讓印著嘉靖二字的銅錢大量流入民間,也是宣揚君父對臣民的寬厚仁愛,更能讓臣民們感恩戴德。”
事發突然,楊名也只能從這方面圓了。
郭日休覺得可行,“供奉無愧翰林之名,鼓動御史之事,大司徒可以代勞,只是這反駁大宗伯之奏本,須得有一位堂官、閣老上奏才行,我等小官不識禮數,可不敢妄議禮法?!?
銅錢的事是小事,沾上禮法,讓嘉靖帝覺得百姓用錢是對他年號不尊重那就成麻煩了。
上了秤的小事,那就是大事。
楊名和王慎中、李開先對視一眼,試探問道:“可否請李閣老出手,眼下普通堂官也不管用了,這朝廷中也只有那幾位有資格說這事?!?
一來夏言自己地位太高,也就閣老和吏部尚書才能匹敵,其他的戶部尚書、兵部尚書,距離禮部尚書還差著一個臺階,再加上夏言本人也極受寵,更讓他地位崇高。
李開先搖搖頭,“既然夏大宗伯說定了此事,李閣老決計不會忤逆圣意。依我觀之,這朝中目前只有方首揆能在此事上回護一二?!?
夏言鋒芒太盛,李時這個閣老肯定不會出頭挨揍,李開先也不想用他剛剛建立起來的那點交情煽動李時重議此事。
他的想法是看看能不能請的動方獻夫,推吏部尚書這個天官出去。
郭日休等人也認可這話,“也只有天官能和春官搭搭話,只是不知如何……”
他看向楊名,意思是楊名這個首倡者該想想辦法了,這是最難的一關,過了這關,剩下的就是戶部的事。
戶部是他們的地盤,主官許贊也支持開爐鑄錢,那推行起來可簡單多了。
楊名覺得有點為難,他只是一個小小的翰林,才七品官,這么重的擔子怎么就擔到了他的肩上?
但轉念一想,將來兩京一十三省都在自己的肩上擔著,這點小事算的了什么?又能重到哪里去?
“我與席春掌院想想辦法,一定說動首揆在圣上當面美言此事,剖析其中利害,左右也就是這兩三天之事,最遲后日就有成敗消息?!?
明天就是單日,也會按慣例進行日講,方獻夫和席春都有機會接觸到嘉靖帝,而夏言不是日講官,也沒在翰林院體系待過,摻和不到這事上去。
如此就有了夏言不在皇帝面前,而席春和方獻夫等人都在的絕佳機會。
郭日休拱手一拜,“此事若成,供奉居于首功。我執掌陜西部多年,早就想一改發放兩京官員折鈔之弊政,到如今才有供奉之策,必全力推行?!?
陜西部就是陜西清吏司,這是他們戶部內部自己弄的別稱。陜西部有三個正五品郎中,分別負責宗室、百官、勛貴三大部分的俸祿發放。
那看來這郭日休就是負責給百官發放俸祿的大司度。
“云南銅課解送到兩京是由我負責,此事若定,我和郭兄并伯華、江南,以及戶部相關司員,一齊與供奉細細商討。工部那邊自有大司徒,供奉不必憂心?!狈垛曇舶萘艘话?。
楊名大概明白了沒有出面的許贊是怎么想的。他想促成這件事,但不好反駁夏言,于是讓最先提倡這件事的楊名自己想辦法,搞成了楊名得個首倡之名,具體功勞戶部給他攬了。
搞不成,楊名自己想辦法對付夏言去吧。
“事不宜遲,我這就回去和席春掌院商議。”
楊名起身告辭。
走出戶部大門,往東北邊的翰林院走的時候,他就在想如何勸說席春和方獻夫。
席春好說,只要這老頭帶他去見方獻夫就行,方首輔這關不好過,因為要他駁斥夏言的言論。
楊名又回想起方獻夫的生平軌跡來,此人在弘治年間中了進士,正德年間在禮部和吏部待過,他在吏部時,正是王守仁陽明公在吏部大堂講學的時候。
而方獻夫當時是員外郎,比王守仁的正六品主事高一級,但方獻夫絲毫沒有因為官階高就自作矜持,而是跑去請求王守仁收他為徒。
也算是有赤子之心。
“先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若是不行。再以阻撓夏言的名義勸他。”楊名逐漸有了思路。
既然夏言和初代禮儀派不對付,那夏言支持的,初代禮儀派就該反對,夏言反對的,初代禮儀派就該支持。
有了思路之后,楊名行動迅速起來。
回到翰苑,進入掌院公房,開門見山說道:“此間有件大事,須在今日和方閣老商議,然后明日日講時面揍圣上。此等大事。也唯有虛山公能在首揆面前美言?!?
他先給席春帶了個帽子。
PS:求推薦票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