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鹽商的想法與困難
- 大明:女裝的我被朱元璋曝光了
- 創平世界
- 2012字
- 2024-01-12 08:14:13
不過,就算有羲和古玉相助,想靠經商賺錢,也不是件小事。
朱興的想法很多,其中最大的一個念頭,自然是暴利的鹽業。
只是古代商人不好當,鹽商更不好當。
鹽商有四個種類,窩商、運商、廠商、總商。
窩商是握了專賣許可證的商人,只需要把許可證發給運商,就能坐在家里數錢。
運商如其名,就是拿著許可證去販賣鹽的,不過販賣的地點是有規定的,就與現在的煙業一樣。
廠商則是在食鹽產地從農戶家里收集鹽的商人。
總商負責管理所有的程序,是鹽商中的大佬。
要問朱英想干哪一個,毫無疑問是總商。
不過也只能在夢里想想了。
想當總商,沒過硬的背景是不可能的。
整個大明,總商一共就那么幾十個位置,哪里輪得到普通人?
窩商同樣如此,這些輕松的活,早被門閥壟斷了。
尋常人想經商,就只能選擇運商或者廠商。
至于朱英,沒得選,只能是廠商。
據《鹽官》所述:“明制利本色,其法令輸糧若干,給鹽一引,準其赴場,支鹽運售,謂之開中……”。
意思是說先由運商運糧食到指定的地方,換取鹽引,再憑鹽引到指定的鹽場支取食鹽后便可發售。
現在朱英還指望著在應天府里擴大影響,囤積人氣呢。
讓他去邊關運糧食,和要他命沒什么區別。
廠商就廠商吧,雖說牟利少些,但勝在輕松自由。
只要能積累3000的愿力,提煉出精致的食鹽,錢的事,就是小事了。
扯遠了。
這些事距離現在的朱英來說還是太遙遠。
而且光有愿力也不夠,還得考慮一下成本的問題。
人工,場地,鹽山……
這些全部要錢。
“不想了,睡覺。”
朱英倒頭鉆進被子里睡著了。
次日。
清晨。
他又讓羲和給自己穿起了女裝。
變成了那副傾國傾城的模樣。
背上古琴,往應天府去了。
官道上,甚至有個年輕的車夫因為盯著朱英挪不開眼,整輛馬車撞樹上了。
不得不說,女裝的朱英真是名副其實的紅顏禍水。
而此時,大明宮,御書房之中。
向來勤政的朱元璋已經在批閱奏折。
大太監于淳來報,錦衣衛指揮室蔣瓛(huan第二聲)求見。
朱元璋當即宣其入內,并讓于淳以及一眾負責服侍的太監宮女去外面等候。
“臣蔣瓛拜見陛下!”
蔣瓛跪在案前。
“平身,事情查的怎么樣了?”朱元璋問。
蔣瓛表情有些古怪的道:“昨日那姑娘回了應天府外的陳家村,臣得到消息馬上就派人去戶部調查,結果……根本就沒有符合條件的女性。”
“莫非是沒上戶籍的流民?”朱元璋眉頭皺了起來。
蔣瓛搖頭:“不會是流民,那姑娘在村里有住處,戶部查無此人之后,臣專門遣人去問了陳家村的里正,結果發現那姑娘在陳家村的住處,主人其實是一個叫朱英的男子,朱英十年前被一個叫陳六的老頭收養,入了農籍,”
“臣起初以為,那姑娘是失憶之后被朱英撿回去的,但里正卻說這十年里,從未見過朱英身邊有女子出現,另外,朱英的身體似乎一直不太好,獨自一人農田也照料不好,所以臣斗膽猜測,昨日的那位姑娘,實際上是朱英為了賺錢治病,男扮女裝!”
男扮女裝?
朱元璋聽見這話,心頭巨震。
“你確定?”
蔣瓛道:“臣確定,朱英不可能在村子里藏著一個人十年不被發現,也沒理由做這種事。”
朱元璋激動的渾身發抖。
一個從未想過的恐怖念頭出現在了他的腦海之中。
一個男子。
丟失了十年之前的記憶。
即使是男扮女裝,都與他大孫有五六分相似。
很難不讓他懷疑,那其實是他的大孫,朱雄英!
“蔣瓛!”
“臣在!”
朱元璋眼神如雄鷹一般鋒芒畢露:“你馬上派人去鐘山,開館確認一下雄英的尸首是否還在!”
“臣領命!”
蔣瓛身軀一震,意識到了朱元璋的想法,立刻起身告退。
而朱元璋坐回龍椅之上,卻再沒了一點批閱奏折的心情。
滿腦子想的全是朱英的臉。
“咱越想,那孩子就越像雄英啊!若他真是雄英,我大明的江山,就有望了!”
雖然,朱英是朱雄英的概率太小了。
天底下,長得像的人也不是沒有。
或許一切都是巧合。
但這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已經管不了那么多了。
他寧愿拋棄理性,相信朱英就是朱雄英!
“不行,咱要微服出宮,再去見見他。”
朱元璋旋即離開御書房。
在幾個便衣侍衛的保護下離開了大明宮。
朱英趕了半個時辰的路,終于到了應天府。
他一出現在高大的城門之下,負責守衛的軍士目光立刻就齊刷刷的歪了過去。
這些平時呆在軍營之中寡慣了的士兵,哪里見過這么漂亮的美人兒?
于是反應就與昨天那批一模一樣。
馬上就把軍紀什么的忘的一干二凈,眼中的貪婪是毫不掩飾,似乎恨不得直接把朱英綁走。
朱英在這些目光之下也是壓力山大。
古代的軍隊,除了赫赫有名的岳家軍,基本上都沒什么軍紀可言。
逢亂世,奸淫婦女更是常態,長官根本懶得管。
所幸,他穿越的時間是朱元璋統治下的洪武盛世。
否則女裝賣藝,就得謹慎再謹慎了。
“禁衛軍就這素質,怪不得會給朱棣四年滅掉……”
朱英無語的吐槽了一聲,緩步往城門走去。
如今這些人不敢亂來,都是朱元璋壓著。
等朱元璋一死,洪武年間被壓的死死的貪污腐敗,便會如雨后春筍一樣重新冒出來。
一點點腐蝕大明的根基。
到后來朱棣稱帝。
更是公然違背朱元璋的組訓,重新開始重用太監。
結果,朱元璋防了一輩子的宦官亂權,最后還是發生了,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嚴重……
念及于此,朱英禁不住替朱元璋感到惋惜,作為一個君主最悲哀的事,便是人亡政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