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二
投資老手學到新東西
作為一名大學商學院的教授,我對自己的投資能力一向充滿自信。在我看來,市場上絕大多數的投資類書籍,都和地攤文學差不多,完全達不到我們學術界對于嚴謹研究文獻的要求,最多只能糊弄一下那些炒股的投機者。因此,當伍治堅一開始向我推薦他寫的這本書時,我并沒有覺得有什么特別,甚至覺得自己根本不需要看這本書。
但后來我粗略翻了本書的第1章,看了關于投資者最容易犯的錯誤之一“對自己的非理性認識不足”之后,我開始漸漸被這本書吸引。我發現,原來自己也會經常受書中提到的那些常見的行為偏見,比如過度自信、錨定偏見和代表性偏差的影響。在過去的投資經歷中,我會時不時墮入非理性的陷阱,而最要命的是我對這些行為還渾然不覺。
本書接下來的第2章,介紹了投資者最容易犯的錯誤之二:對投資成本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再次讓我深思。在挑選市場上的基金時,我的思路一向是選擇那些名氣最大、歷史業績最佳的基金經理,我從來沒有對這些基金的收費有太多的關心。而在本書的第2章,治堅用了很多生動的例子,令人信服地證明了投資成本的重要性。事實上,對于絕大多數投資者來說,他們最應該做的事情是努力降低投資成本,而不是去尋找什么明星基金經理。
在治堅和大家分享了投資者最容易犯的三個投資錯誤之后,他在書中向讀者們介紹了一些非常重要的金融理論,比如市場有效性理論。市場有效性理論在中國并不很受歡迎,可能有兩個主要原因:首先,很多人都受“過度自信”的行為偏見影響,覺得自己有能力戰勝市場;其次,在大家的傳統印象中,中國的市場有效性尚有不足。
如今,中國的金融投資市場有超過1萬只公募基金,外加9萬多只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因此,中國市場可能比大多數人想象中的要更加有效。治堅這本書的這幾個理論章節再一次適時地提醒了我們牢記投資經典理論,防止自己墮入“瞎投資”陷阱的重要性。
在接下來的幾個章節中,治堅介紹了一些主要大類資產的概念、歷史回報和主要風險。最后,治堅將這些不同的資產組合起來,向讀者介紹了海外資產配置的邏輯和方法。在我看來,最后幾章循序漸進,條理清晰,對于越來越多有興趣做海外資產配置的朋友具有非常高的參考價值。如果你有進行海外資產配置的想法,但感覺無從下手,那么這本書就是你的入門讀物。
治堅的這本書讓我這個投資老手也學到一些新東西,在此恭喜治堅。
呂文珍 香港城市大學管理學系系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