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新式馬車
- 清平樂:從劉娥駕崩開始
- 我就愛吃水果嘍
- 2095字
- 2024-04-10 07:00:00
上午在內閣討論了一些新政細節(jié),趙禎走出內閣時,想起了今晨與陳嘉月的約定,于是差人去惜春閣中問話。
待趙禎慢悠悠的走回垂拱殿,問話的小黃門剛好回來復命:“官家,陳娘子此時正在‘后苑造作所’研制新機械。”
趙禎點頭,讓人準備轎輦,直接前往后苑。
……
后苑。
陳嘉月正在指揮車夫駕馭一輛‘四輪馬車’繞圈。
陪在她身邊的陳初月,手里捧著一盤蜜餞,見縫插針一般的投喂。
小黃門王執(zhí)先行進入后苑試車場地,高聲喊道:
“陛下駕到!”
話音落下,本就混亂的現(xiàn)場立刻變得更混亂,一番手忙腳亂的收拾后,現(xiàn)場勉強恢復整齊。
“妾身參過官家,官家萬福。”陳嘉月屈身行禮。
趙禎揮了揮手:“免禮,不是說有新東西讓朕看,在哪里?”
陳嘉月面色喜悅的拉著趙禎的手走到一旁,那里停放著兩輛半成品‘四輪車’。
“官家請看,這是妾身從燕肅先生處尋來古籍,根據(jù)古籍記載復刻出的‘四輪轉向馬車’。”
趙禎好奇的打量,陳嘉月在一旁講解。
“妾身發(fā)現(xiàn),此車除了能轉向,無論是載貨重量,還是駕車速度,都遠遜于兩輪馬車。”
“究其根本在于,前兩輪和后兩輪之間,只靠一根‘木插銷’連接,若驅使牛馬強拉硬拽,木插銷很快就會斷裂。”
陳嘉月引著趙禎來到第二輛閑置的‘四輪車’邊上,這輛車的后兩輪被支了起來,沒有落在地上。
陳嘉月伸手,將那兩側的車輪同時一轉,只見:
左邊的車輪轉動了兩圈后速度驟降,不到五個呼吸便停下。
右邊的車輪眨眼間便轉動了四五圈,幾乎毫無遲滯,一連轉了七八個呼吸才逐漸減速,直到十幾息后才完全停下。
陳嘉月解釋道:“左邊的車輪使用的是最常見的輪軸,右邊的車輪,是妾身按官家所言,讓工匠們精心制作的‘銅珠輪軸’。”
“此物在‘輪’和‘軸’之間加裝了‘銅珠’和‘銅圈’,只需注入以往一半的油脂,就能讓其飛速旋轉,幾乎毫無遲滯。”
“制造此物的工匠說,此‘銅珠輪軸’不僅可以用在車輪上,凡是需要快速轉動的機關都可以使用。僅此一物便可大大提高機械效用。”
接著,陳嘉月拉著趙禎來到了第三輛,也就是剛才在后院轉圈的‘四輪馬車’邊。
陳嘉月興奮的說道:“官家請看。”她伸出手,指向了馬車前兩輪中間的連接處。
“妾身與工匠們商量,將原來的‘木插銷’換成了‘精鐵插銷’,用以抵御前后拉扯。同時將旋鈕換成了平放的‘銅珠輪軸’,使其轉動的更加流暢。”
說完樞紐,陳嘉月退后半步,指向車廂道:“這個車廂設計了三處支撐,以后兩輪為主要支撐,前兩輪中間的樞紐為次要支撐,三處比兩處更平穩(wěn),車廂可以造的更長更寬。”
“此外,新制四輪車的四個輪子全部用上了‘銅珠輪軸’,此物制造起來不難,使用效果極為顯著,能大大減輕馬兒拉車所耗氣力。”
“簡而言之,此車轉向時,馬兒拉著前兩個車輪改變方向,前兩個車輪中間的樞紐拉著后兩個車輪跟著轉向。”
“如此三段兩節(jié),一段拉著一段,相互牽扯,現(xiàn)在這個‘四輪車’,終于可以做到如官家描述的那般,既省馬兒氣力,又能靈活轉向了。”
趙禎雙眼滿含贊賞,他之前跟陳嘉月提到過近現(xiàn)代的‘西方四輪馬車’形制,只說了個轉向功能和大概結構,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說的話能不能指導實踐。
但陳嘉月愣是找到了古籍,還與造作所的一眾工匠們將其仿制了出來,趙禎心道:“真不愧是精通機械的奇女子。”
趙禎伸手攬住陳嘉月的纖腰,低頭吻在了她光潔的額頭上。
陳嘉月正沉浸在親手制成新機械的喜悅中,待感覺到額頭上傳來的柔軟觸感,臉蛋上浮現(xiàn)出絲絲紅暈。
張茂則轉身,一眾人低頭,陳初月手拿托盤,毫無察覺的看著。
小黃門王執(zhí)伸手碰了碰她的胳膊,見她毫無反應,于是走到她身前,擋住其視線,同時小聲說道:“不該看的別看。”
……
惜春閣。
看完了四輪轉向馬車的展示現(xiàn)場,趙禎一行返回惜春閣中享用午膳。
飯桌上,陳嘉月坐在趙禎身邊,時不時地給他夾菜夾肉,而她自己卻只喝白粥。
“娘子胃口不好?”趙禎見她只喝稀飯卻不吃菜,關切的問道。
陳嘉月微微低頭,躲閃著說道:“妾身上午吃了些蜜餞,這會不餓,妾身喝點米湯就可以了。”
趙禎沒多想,夾了一塊炒藕片,往嘴里扒拉了兩口飯,吞咽下肚。
趙禎問道:“今日展示的‘四輪轉向馬車’,置辦一輛大概需要多少錢?”
陳嘉月想了想,開口道:“馬車最貴的是拉車的馬兒,一匹駑馬大概10貫左右。”
“其次是車架和車廂,其主要使用木料拼接膠黏,制作費大概5貫左右。”
“此外,新制馬車的輪軸和插銷用上了銅料和精鐵,一個輪子大概500錢左右,一個插銷大概1貫左右,再加上其他各處細小花費,置辦這樣一輛四輪馬車,大概需要20貫錢左右。”
趙禎點了點頭,好奇的問道:“若將此車拿到皇莊上售賣,娘子覺得定價多少為宜?”
陳嘉月眼中閃過一道精芒,小嘴張開道:“尋常馬車的市價大概在80貫左右。但妾身覺得,如此新的物件,第一次售賣不應定價,而應以‘實封投狀’的方式競價。”
‘實封投狀’即為宋朝版的投標競標,參加競拍者不當場喊價,而是把出價寫在紙上,封入信封、投進暗箱,直到最后一個競拍者投完信封,拍賣師才會當眾打開暗箱,一封一封的拆開,大聲誦讀出價。
如此競價,不到最后一刻,誰都不知道其他人出價幾何,更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勝出。
此法類似猜謎,宋人將之稱為‘買撲’‘請射’‘實封投狀’,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yè)的拍賣事務。
趙禎贊同的點頭:“好,那就按娘子所說的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