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六部司諫
- 清平樂:從劉娥駕崩開始
- 我就愛吃水果嘍
- 2080字
- 2024-02-13 08:00:00
酉時(17:00)回到福寧殿后,趙禎一邊用晚膳一邊命人準備熱水,晚膳后,趙禎前往福寧殿偏殿的湯池沐浴。
趙禎的身體整個泡在加了羊奶的湯池里,身心放松,閉目養神。
“官家,尚娘子和楊娘子在福寧殿外求見。”門外值守的張茂則向趙禎報告道。
“哦?她們來做什么?讓她們進來。”趙禎懶散的坐起上身說道。
不久,門外傳來詢問。
“官家,奴等可以進去嗎?”這是楊夭灼的聲音。
“進來。”
片刻后,殿內走進來兩個人。
只見水霧繚繞,燭光搖曳之中,趙禎精壯的上身慵懶的靠在湯池邊緣。
“二位娘子,傷好些了?”趙禎睜開雙眼,語氣促狹的調笑道。
楊夭灼利落的脫去衣裙,語氣俏皮的回道:“官家,奴身上的傷好沒好,您試試不就知道了?”說罷,蓮步輕移,繞著湯池走到趙禎身后,輕輕為他按摩肩頸。
“回官家,奴身上的傷已經好全了,可以服侍官家。”
尚菁菁小臉泛紅,她只脫去了外衣,身上還有一層似有若無的細紗罩體。
“都下來,陪朕一起沐浴。”趙禎笑著道。
尚菁菁挪到池邊,弓起腳背,伸腳小心翼翼的輕點水面,宛若蜻蜓點水一般收回。
相比于楊夭灼的大膽,尚菁菁則含蓄的多。
楊夭灼如同一條水蛇,貼上了趙禎便不松開。
尚菁菁則是靈活入水,像條魚兒一般,‘游’到了趙禎身邊,在他身前露出水面。
“這些個小技巧都是從哪兒學來的,你們二人真是一天給朕一個驚喜。”趙禎伸手摸了摸尚菁菁細白滑嫩的臉蛋。
“官家不喜歡?”尚菁菁眨著眼,仰頭問道。
“喜歡,怎會不喜歡,你們肯為朕費心就好。”
趙禎享受著楊夭灼的按摩,而尚菁菁則再次隱入水下,只見他微微閉眼,口中輕輕呢喃著:“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
……
戌時整(19:00),在湯池之中‘泡’了將近一個時辰,趙禎神清氣爽的走了出來,而后命宮女入內,給兩位站不起身,走不動路的娘子擦拭身子,穿系衣裙。
趙禎則來到福寧殿御書房中,借著燭光閱覽奏札。
明天是四月十四日,也是趙禎的生辰,在宋朝,君主的生辰叫‘乾元節’,百官要上表祝壽,但顯然,趙禎此時并沒有心思搞這些。
“去翰林學士院,把知制誥韓琦叫來。”
侍立一旁的張茂則領命,走到門口跟小黃門說了一聲,而后返回趙禎身邊靜立。
似這等傳話叫人之類的差遣,除非是趙禎特命,否則用不上張茂則親自去傳話。
很快,一身綠袍的韓琦匆匆而來。
“臣,翰林學士院知制誥韓琦,參見官家。”韓琦進門行禮。
趙禎擺了擺手道:“免禮,韓學士,朕要下一道詔書,你來制詞。”
“是。”說完,韓琦走向提前備好的書案旁。
“詔書內容很簡單,只有廢罷明日乾元節祝壽一事。”
“臣遵命。”韓琦聽完,很快便寫好了制詞,起身捧給趙禎。
趙禎掃了一眼,隨手遞給張茂則,讓他拿去加蓋璽印。
“韓學士,朕今日下詔設立內閣,除授三位輔弼之臣,你有何看法?”趙禎坐在龍椅上問道。
韓琦雙手藏在袖中,垂在身前,開口道:“臣認為,這內閣……將來恐有竊取國柄之嫌。”
趙禎眼中閃過驚訝:“何以見得?韓學士不妨細說。”
“官家,敢問何謂奏札?”韓琦拱手行禮道。
“奏札?不就是給朕上的劄子。”
“官家所言不錯,奏札是臣子上給官家閱覽批示的文書,而不是上給臣子閱覽批示的文書,哪怕是宰相,也用不上‘奏’字。而今設內閣,命輔弼之臣代帝批答百司奏札,已有侵占皇權之實。”
韓琦沉聲說道:“官家,請恕臣斗膽,臣擔心,若對內閣不加以鉗制,將來內閣恐會以下犯上,竊取國柄。”
這一番話可謂極其大膽,但也指出了內閣初設所存在的一些隱患。
趙禎想了想,問道:“那依韓學士所言,這內閣之制就沒有一點可取之處?”
韓琦搖了搖頭道:“回官家,臣覺得內閣之制最大的好處,便是打破了百司之間的壁壘,使得朝廷只有一個核心,令出一口,則可避免相互推諉之弊。”
“臣認為,若官家想以內閣為媒,統攝百司,不妨設立另一個可以時刻監視內閣施政的機構。”
“我朝諫院自設立之初便是諫諍君主施政錯漏的機構,如今官家將內閣推上前來,可適當提高諫院地位,以制衡內閣,不至于內閣失控。”
趙禎想到了明朝的‘六科給事中’制度,似乎還真是用來監視制衡內閣的機構。
他過去只想盡快集中權利,而內閣制度剛好可以幫助君主控制朝廷,因此設之。
但他從沒想過內閣有一天可能會失控,如今被韓琦一提醒,立刻想到了,明朝也曾出過‘明攝宗張居正’這種牛人。
他的那句名言:吾非相,乃攝也!
便是內閣徹底失控的具體表現。
趙禎沉思了片刻,決定從諫如流:“既如此,韓學士就再擬兩道詔書。”
“臣遵命。”韓琦行禮后走回書案處,靜候趙禎的口諭。
“第一份詔書:新設六部司諫,由朕親掌,凡內閣所擬黃票,按六部分類,交各部司諫審核簽押,若有異議,可面圣奏對,決議后再送翰林學士院擬旨,下二府三司執行。”
“第二份詔書:凡內閣黃票,無朕批紅,無輔弼大臣簽署,無各部司諫押印,翰林學士院一律不得擬旨,且需第一時間上奏朕知。”
韓琦稍稍松了口氣,趙禎的這兩道詔命,加入了諫官勢力,如此一來,凡是出閣執行的圣旨,均代表著皇帝、輔弼、言官三方勢力的同意,若出了問題,大家會優先想著該如何盡快彌補,而不是事不關己,落井下石,雞蛋里挑骨頭,潑臟水。
趙禎開口道:“韓學士今日所言,讓朕醍醐灌頂,如今內閣初步成立,所理事務不多,待試行幾個月后,韓學士再來給朕諫言。”
韓琦拱手道:“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