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五燈會元校注(第五冊)作者名: (宋)釋普濟編撰 曾琦云校注本章字數: 1597字更新時間: 2024-01-12 14:43:47
香林遠禪師法嗣
隨州智門光祚禪師(先住北塔)
僧問:“如何是佛?”師曰:“踏破草鞋赤腳走。”曰:“如何是佛向上事?”師曰:“拄杖頭上挑日月。”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眼不見鼻。”曰:“便恁么領會時如何?”師曰:“鼻孔里呷羹。”
問:“曹溪路上還有俗談也無?”師曰:“六祖是盧行者。”
問:“一切智智清凈,還有地獄也無?”師曰:“閻羅王是鬼做。”
上堂:“一法若有,毗盧墮在凡夫;萬法若無,普賢失其境界。正當恁么時,文殊向甚么處出頭?若也出頭不得,金毛師子腰折。幸好一盤飯,莫待糝椒姜[1]。”
上堂:“山僧記得,在母胎中有一則語,今日舉似大眾,諸人不得作道理商量。還有人商量得么?若商量不得,三十年后不得錯舉。”
問:“如何是清凈法身?”師曰:“滿眼是埃塵。”
問:“古鏡未磨時如何?”師曰:“也只是個銅片。”曰:“磨后如何?”師曰:“且收取。”
問:“如何是般若體?”師曰:“蚌含明月。”曰:“如何是般若用?”師曰:“兔子懷胎。”
問:“金剛眼中著得個甚么?”師曰:“一把沙。”曰:“為甚么如此?”師曰:“非公境界。”
問:“如何是無縫塔?”師曰:“四棱著地。”曰:“如何是塔中人?”師曰:“鼻孔三斤秤不起。”
問:“蓮花未出水時如何?”師曰:“蓮花。”曰:“出水后如何?”師曰:“荷葉。”
上堂:“汝等諸人橫擔拄杖,出一叢林,入一叢林。你道叢林有幾種?或有旃檀叢林,旃檀圍繞。或有荊棘叢林,荊棘圍繞。或有荊棘叢林,旃檀圍繞。或有旃檀叢林,荊棘圍繞。只如四種叢林,是汝諸人在阿那個叢林里安身立命?若無安身立命處,虛踏破草鞋,閻羅王征你草鞋錢有日在。”
上堂:“雪峰輥球[2],羅漢書字,歸宗斬蛇,大隨燒畬[3],且道明甚么邊事?還有人明得么?試道看。若明不得,所以道:‘斬蛇須是斬蛇手,燒畬須是燒畬人。瞥起情塵生妄見,眼里無筋一世貧[4]。’”
上堂:“赫日[5]里我人,云霧里慈悲,霜雪里假褐[6],雹子里藏身。還藏得身么?若藏不得,卻被雹子打破髑髏。”
上堂:“東家李四婆,西家來乞火。門外立少時,嗔他停滯我。惡發走歸家,虛心屋里坐。可憐群小兒,終日受饑餓。有眼不點睛,空鎖髑髏破。”
【注釋】
[1]糝(sǎn)椒姜:混入胡椒與生姜。
[2]雪峰輥(gǔn)球:公案。參見本書第七章“雪峰義存”條:“一日升座,眾集定。師輥出木球,玄沙遂捉來安舊處。”輥:滾動。這是禪家無義施設,旨在截斷學人話路意路,不可憑情識意想去猜測理解。后人常見拈提。
[3]燒畬(shē):燒荒種田。畬田,是一種采用刀耕火種進行耕種田地的方法,即在播種以前將田地中的草木燒去,以灰作肥料。而燒山耕種之法,即被稱為“畬山”。
[4]眼里無筋一世貧:眼光短淺,沒有見識的人一輩子要受窮。
[5]赫日:紅日。前蜀韋莊《上春詞》:“瞳眬赫日東方來,禁城煙暖蒸青苔。”宋代蘇舜欽《吳越大旱》:“二年春及夏,不雨但赫日。”
[6]假褐(hè):借褐衣。褐:指粗布或粗布衣,古時貧賤者所服,最早用葛、獸毛,后通常指大麻、獸毛的粗加工品。《詩·豳風·七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鄭玄箋:“褐,毛布也。”
【概要】
光祚禪師,宋代云門宗僧。浙江人。生卒年不詳。曾參訪益州(四川成都)青城山香林院澄遠禪師,得其心印,并嗣其法。初住隨州(今屬湖北)雙泉,復徙于智門寺,大振宗風,世稱“智門光祚禪師”。其弟子有雪竇重顯等三十余人。著有《智門祚禪師語錄》一卷行世。
【參考文獻】
《天圣廣燈錄》卷二十二;《聯燈會要》卷二十七。
灌州羅漢和尚
僧問:“如何是佛?”師曰:“牛頭阿旁[1]。”曰:“如何是法?”師曰:“劍樹刀山。”
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井中紅焰,日里浮漚。”曰:“如何領會?”師曰:“遙指扶桑日那邊。”
問:“如何是本來心?”師曰:“蹉過了也。”
【注釋】
[1]阿旁:亦作“阿傍”。梵語。地獄中鬼卒名。
灌州青城香林信禪師
僧問:“覿面相呈時如何?”師曰:“筑著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