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言

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人類社會發展歷史演進關系的研究,向來是地理學界和歷史學界關注的學術熱點,也是社會大眾普遍關注的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人的聰明才智得以充分發揮,適應、利用和開發自然環境的能力不斷提高,逐漸擺脫了自然條件的束縛,從自然界獲得更大的自由,自然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物質財富和空間。與此同時,人類對自然的過度干預和開發,也帶來了資源枯竭、環境污染、氣候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資源環境和生態問題,這些問題顯然成為當今地球科學面對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問題。全球、國家、區域和地方不同尺度的區域可持續發展成為全人類的共識。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地理環境與人類社會發展歷史的可持續演進,必然重新被關注。當然,此時此刻的地理環境已經不是“初始狀態”了。從古至今,記載人類社會發展歷史的書山墨海,多以重點人物、重大事件的敘事為主線,忽略了地理環境的歷史重要性。

當人類社會發展歷史的車輪馳騁至今,經過工業化和城鎮化洗禮的現代人,面對當下地理環境的破壞和人與自然關系的惡化,再來回望人類社會發展歷史時,不得不由衷地發出感嘆;地理環境在人類社會發展歷史上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在這方面學界尤其是地理學家和歷史學家,都做了大量的研究。自古就有史地不分家之說,只不過是地理學家將研究的重點放在了人類社會發展空間格局的變遷上,并深入探討地球表層區域差異性以及空間變異機理;歷史學家將重點放在歷史事件的重大敘事上,關注歷史人物的歷史作用。歷史地理學是兩者的有機契合,形成了人類社會發展歷史演進的時空格局,也使后人對歷史的認識多了一份客觀、公正和釋然,讓我們擺脫帝王將相決定歷史進程的觀念束縛,更全面地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基礎。

《中國歷史的地理密碼》正是基于這樣的出發點,以中國宏大的、豐富多彩的歷史為背景,在中國地理環境差異突出的廣闊疆域上縱橫馳騁,探索在人類社會不同發展歷史階段“地理密碼”曾經發揮的重大作用,向讀者傳遞中華民族的先人是如何在廣袤的疆域上,適應、利用、改造自然的。那些特殊“地理密碼”的解讀會進一步昭示和警示人們在可持續發展之路上,如何更好地實現人與地理環境的和諧共生,永續繁榮。

本書共11章,從不同方面展現地理環境對中國歷史進程的影響。前五章著眼于宏觀地理環境的演變與國家綜合人文格局的變遷。第六~十章以點帶面,從區域、地方論證天下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從地理環境變化角度解釋歷史興衰。第十一章則以清朝的地理觀念演變為例,解釋清朝后期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通過這些內容,探索地理空間與新空間的拓展,揭開先民們積極開拓、書寫氣勢磅礴歷史的地理基礎,如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獲得豐富的西域地理知識,為漢朝開拓西域、西南夷做出巨大貢獻。分析不平衡發展的區域格局引起天下政治格局動蕩,揭開先聲奪人地域的地理工程建設的地理密碼,如秦國偏居關中盆地一隅,久與戎狄雜處,卻終能統一天下的秘密。累積性的資源配置失衡決定歷史走向和社會發展進程,揭開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進程起伏跌宕的資源時空配置地理密碼,如一些朝代的興衰之謎。變化的地理環境形成巨大的社會經濟時空差異,進而對人類社會發展歷史產生重大影響,揭開區域差異異質化建設的地理密碼,如農牧交錯地帶的刀光劍影和民族融合。

本書有四個突出的寫作特點。

一是從地理學和歷史學兩個視角,展示出遼闊的地理空間感和宏大的歷史厚重感。就像在中華大地上奏響的地理與歷史的交響樂,地理空間變遷與歷史敘事同處在一個舞臺上展演。歷史就是流動的人文文化,人文文化在流動融合中化成天下。漫步歷史長河,讓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和來之不易的廣土眾民。

二是所選典型案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例如氣候變化與歷史興衰的關系,特別為當下所關注。全球氣候變暖,可能引起長周期的國家興衰或者國際格局的重構。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歷史記載豐富,可以為世界演變提供規律性指引。再如從宏觀氣候、資源稟賦變化,分析中國南北重心轉移以及對中國統一與分裂的影響,非常具有啟發價值。黃河流域地理要素對中國歷史的影響,進一步突出了中國地理和歷史的特色。張騫出使西域,唐蒙、司馬相如開拓西南夷,讓我們領悟到祖先開疆擴土之不易,提醒我們珍惜腳下的土地,更激勵我們保衛疆土的決心和意志。

三是通過中國歷史“地理密碼”的解讀,強調地理思想和地理知識的重要性。從明末西學東漸,特別是利瑪竇傳入世界地圖講起,娓娓道盡世界觀念傳播之緩慢對中國歷史的影響,讓讀者深切體會到地理思想和知識的重要性,從中既了解了中國歷史的演進過程,也讀懂了地理環境在中國歷史演進中發揮的重大作用,可謂一本史海抷浪、疆域擷峰、內容豐富的中國歷史地理讀本。

四是寫作風格既嚴肅又活潑,既科學又通俗。有些是嚴肅的學問,用數據說話;有些是歷史故事,以人物為主線,訴說地理環境在人類活動中的決定作用;有些是人類改造自然的宏偉建設工程與天下地理格局之變化相依存(如京杭大運河、長城);有些是宏觀地緣政治格局引起的空間權力爭奪,以及由此產生的天下分合演變。由此,讀者可縱橫領略中國地理環境及其變化與歷史演進的共生關系。

總之,本書有很好的學術價值,表述深入淺出。可謂雅俗共賞,值得歷史學、地理學的學者、學生以及社會大眾學習和參考。

作者是我執教山東師大時的學生,長期保持著上下求索的熱情,不忘地理之本,多有發凡,至為難得。囑余作序,叨言長短。余不敏,僅以上,充為序。

任建蘭
2023年6月3日寫于千佛山腳下陋室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丘县| 舒城县| 和硕县| 林芝县| 永平县| 运城市| 邵阳县| 汤原县| 平安县| 信丰县| 恭城| 临泉县| 陇西县| 龙门县| 宿迁市| 景东| 武夷山市| 台安县| 山阳县| 当涂县| 于田县| 台南县| 宁武县| 乌拉特后旗| 家居| 渭源县| 县级市| 周口市| 南宫市| 寿阳县| 邵武市| 陇南市| 乌兰县| 东乌| 两当县| 郑州市| 大理市| 凤台县| 沙坪坝区| 木兰县| 星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