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言

乍一看,鳥類似乎是一種活生生的適應性悖論。與其他類群的動物相比,它們的種間區別極小。無須耗費太多力氣,我們就可以輕松地掌握鳥類的概念:它們都有兩條腿、一對翅膀(盡管有些種類的翅膀很小且失去了飛行功能)、一支用來解決所有飲食需求的喙,以及羽毛。我們不妨將鳥類的身體構造相似性與哺乳動物或其他脊椎動物展示出來的多樣性進行對比。在形態學的其他方面,鳥類的種間差異也是極小的。從體型上看,最小的吸蜜蜂鳥(Mellisuga helenae)和最大的鴕鳥(Struthio)似乎差距很大,但與哺乳動物中的鼩鼱(Soricidae)和藍鯨(Balaenoptera musculus),或魚類中的侏儒蝦虎魚(Trimmatom nanus)和鯨鯊(Rhincodon typus)比起來,那可就是微不足道了。同樣,鳥類產卵的方式也幾乎是千篇一律,而爬行類、魚類、兩棲類,甚至是哺乳類都具有多樣的繁殖系統。

盡管多樣性有限,但鳥類在生物圈中的活動范圍比其他任何動物都要廣。它們造訪北極和南極,遍布于世界上所有的海洋,在最偏遠的島嶼上繁殖,也能出現在最炎熱和最干燥的沙漠之中。有記錄顯示,在喜馬拉雅山脈,黃嘴山鴉(Pyrrhocorax graculus)在超過6 000米的海拔繁殖;而在英國約克郡的一座煤礦,與全球人類居住區密切相關的家麻雀(Passer domesticus)靠著礦工提供的面包屑,在地下640米處繁殖。據報道,帝企鵝(Aptenodytes forsteri)可在南極海域下潛到550米的深度,而黑白兀鷲(Gyps rueppelli)能在超過11 000米的高度飛行,比任何一架飛機都要高。

人們認為,雖然所有鳥類的身體結構基本相同,但它們獲得成功并廣泛分布的關鍵在于——羽毛的進化給早期鳥類帶來了非凡的靈活性。盡管這是一種普遍的觀點,但形態適應只是鳥類故事的一部分,而且是有限的一部分。我們還需要用行為適應來進一步理解它們。鳥類與我們有許多共同的特點,這使它們成為理解進化、多樣性和行為適應的絕佳對象。許多物種總是十分惹眼,并且在白天最為活躍;視覺和聽覺是鳥類進行交流的主要感官模式,與人類一樣。不僅如此,大多數鳥類還有類似于人類的繁殖過程:一對親鳥建造一個鳥巢(家),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共同養育一個家庭。在某些情況下,鳥類甚至還有“離婚”和“婚外情”的狀況。

這本書融合了許多有趣的故事,講述了鳥類行為的多種方式,引導我們理解適應性。童文菲的文字活潑生動,穿插著奇聞逸事和親身經歷,將經典的案例和最新的研究結合在一起,繪制出一幅引人入勝的精彩畫卷,并且將繼續加深我們對鳥類行為多樣性和豐富性的認識。這里所描述的杰出適應性既來自奇特而極端的環境,也來自世界各地的城市觀鳥愛好者所熟悉的那些鳥類。我希望,這種多樣性和可及性能夠激勵該領域的新一代研究。

本·謝爾頓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平县| 莱芜市| 阿拉善左旗| 南木林县| 中西区| 阿拉尔市| 英超| 定远县| 福鼎市| 车致| 垦利县| 小金县| 铜山县| 禹城市| 县级市| 临邑县| 雷州市| 云浮市| 临邑县| 许昌县| 诸城市| 遵义县| 江安县| 惠州市| 台前县| 永嘉县| 阿尔山市| 景东| 姚安县| 那坡县| 轮台县| 曲松县| 京山县| 霍州市| 平昌县| 务川| 珠海市| 繁峙县| 南溪县| 宜兰县| 崇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