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鑼鼓喧天送嘉禮
- 重返大明:我朱厚照揭棺而起
- 騎辰尾
- 2082字
- 2024-01-29 23:36:38
即便吳瑗和鄭志銳再如何眼熱,楊一清都沒松口,讓他們當天就把匾額給抬回去。
“三日后,我將撫恤與這御筆之寶,親自送到二位府上。”
“屆時再請些鄉賢,擺個流水席,與城中萬民同樂。也讓百姓能窺得此寶,感受隆恩浩蕩,豈不美哉?”
吳瑗同鄭志銳琢磨,覺得也是這么個理。
現在就抬回去,都來不及請樂戶,不能吹鑼打鼓滿城炫耀。
有些虧。
不,是虧大發了!
到底是閣老,想的就是比自己周到!
吳瑗一掃來時的不快,笑意盈臉。
“那就有勞楊公了,三日后,吳某在家中翹首以盼。”
鄭志銳趕忙道:“吳家與我鄭家恰好是兩個方向。楊公屆時可切莫厚此薄彼啊!”
楊一清笑呵呵的。
“這個自然。我行事素來公道的。”
兩人攜手離開時,都從彼此眼中看到對方的滿意。
楊一清這么安排,自然有自己的一番考量。
天子沒賜下一分一厘的實物,單單賜了一扇匾額,其中含義不言而喻。
庶人張鶴齡、張延齡的家剛剛被抄,朝中應當是不缺錢的。
只是天子覺著,這好不容易得來的橫財,還是該用在刀刃上。
比如……陳倫即將送來的那些。
楊一清可是知道的,那些錢里面,不獨有陳倫自己多年攢下的,還有天子暗中派了人送來的。
短時間內,想要依靠火器仿制,壓制佛郎機,其中所消耗的銀錢以萬計。
天子是生怕陳倫不老實,只拿出一部分來湊數,到時候自己這里不湊手吧。
既然如此,他就要把這事兒給坐實了。
每家給予的撫恤,怎么也得好幾車,加上匾額,再招搖過市一番。
只要他不說,吳、鄭二家不說,誰知道這是撫恤,還是賞賜呢?
吳瑗同鄭志銳是多年不中的舉子,把聲望、臉面看得比什么都重,他們絕不會拆自己的臺。
外人只會當做是朝廷嘉獎二族抗敵。
到時候,不用自己上門,就會有大把的人,上趕著來找自己。
楊一清著人又去了趟陳倫府上,催促一番。
陳倫正焦頭爛額,府內后院到處都是賬冊和箱子。
還有一個用來銷毀暗賬的火盆。
能叫來的,幾乎都叫來了,十來個太監不斷走動忙碌著。
他們時不時翻看手中的賬冊,又與其他人的對應,但凡有一絲問題,都直接銷毀。
最后留下來的,就是漂亮無比,一眼望去看不出毛病來的公賬。
宮里的老祖宗發了話,這是要送去京師查的。
陳倫這邊正忙著,聽見楊一清那邊又催,氣得朝地上啐了一口。
“催催催!趕著找閻王爺去投胎啊!”
但又不敢對楊一清怠慢。
他沒心情,不想出面,打發了個眼前伺候的小太監去應付。
楊一清得了陳倫必定會三日內把錢送來的信后,就沒再催過。
反正干不好,自然有人代替他。
陳倫這回哪怕是自己的私房不夠,都會想辦法把虧空補上。
三日后,在吳瑗和鄭志銳望眼欲穿的期盼下,朝廷的隊伍自廣州府衙出發了。
一族五大車的銅錢,堆成了一座冒尖的小山。
在隊伍最前面的,是由兩個魁梧的武夫抬著的匾額。
楊一清還找了廣州府中最好的樂戶,一路跟著吹拉彈奏。
又特地讓陳倫調來一些太監,跟著繞城一周的隊伍,提燈撒花。
廣州府內的百姓哪里見過這陣仗,紛紛出來看熱鬧。
私塾內的朗朗讀書聲聽不見了,因為不僅學子心癢癢,就連先生也想看。
街邊的店家同攤販,連自家東西也顧不上,一股腦兒地聚攏在街邊,看著那一車車的銅山和匾額,嘖嘖稱奇。
“這下吳家和鄭家可算是出了大名了,上達天聽!”
“哎,那上頭寫的什么字兒?”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中間那個是御印,皇帝才能用的!”
“上頭描的金粉,是真金還是假的?回頭要是沒錢了,去偷著刮點兒下來,是不是就發了?!”
“聽說吳家和鄭家打算放在祠堂里頭的,到時候肯定嚴防死守。你要能混進去才怪。”
楊一清坐著四抬轎,遠遠地綴在隊伍后面。
他聽著喧鬧聲中,百姓們的討論,滿意地瞇起眼。
不枉他費這一片心機。
吳瑗從早上領了消息之后,就讓全家老小,穿上最好的衣服,戴上最好的飾物,齊聚門前,朝著隊伍來的方向踮著腳望。
“來了來了!朝這邊來了!”
吳瑗立馬精神一振,朝身后族人嚴厲叮囑。
“都給我打起精神來!今日這樣的大日子,就是再過百年,都不一定碰得上!”
“誰要在這個節骨眼上,給我難堪,叫我下不來臺。呵!”
最后那聲冷笑,叫眾人打了個寒顫。
吳宅家養的樂戶,在管家的示意下,也開始了演奏。
喧鬧聲越來越近,吳瑗也越來越興奮。
他的眼睛發亮泛著血絲,雙頰通紅油亮,微凸的將軍肚,被束帶裹得緊緊的,看起來沒那么富態了。
反倒襯出些當年的書生卷氣。
趁著隊伍還沒到跟前,吳瑗趕緊用絲帕,擦了擦掌心的汗。
身后抱著孫兒的夫人低聲問:“這還得多久?幺孫兒快睡著了,回頭要是哭起來,可就難看了。”
吳瑗瞪了她一眼,“難不成我去催官府走快點?婦道人家,沒點眼力勁!”
“孩子哭了就哭去,今兒是大喜日子,哭幾聲怎么啦?”
罵退了夫人,吳瑗死死盯著越來越近的隊伍。
“喜報,喜報!”
“廣東省人杰地靈,有鄉賢吳氏名瑗者,衛國有功,天子特賜:匾額一扇!”
吳瑗看都沒看報喜的人一眼,死死盯著他身后的匾額。
吳瑗的大兒子見父親失態,趕緊抓了一把備下的銅錢,往人手里塞。
“見諒,見諒!”
吳瑗想要上前去迎那匾額,走了幾步,踉踉蹌蹌地就被身后兩個兒子扶住。
“爹,小心些。”
吳瑗一扭身體,揮開兩個兒子。
一步一步地走到匾額前,兩道老淚縱橫而下。
是真的……是真的!
和自己那天看到的一模一樣!
楊公乃有信之人!
爹!爺爺!
你們在天之靈看到了嗎?
孫兒沒能為官執政……但這御賜的匾額,是孫兒為家里掙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