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成化神童
書名: 重返大明:我朱厚照揭棺而起作者名: 騎辰尾本章字數: 2053字更新時間: 2024-01-24 23:51:32
雖然戰況緊急,刻不容緩。
但楊一清還是選擇乘坐馬車,前往廣州府。
馬車內,擺滿了各式卷宗。
是朱厚照授意天使,在楊一清接受授官后,交給他的。
這些卷宗五花八門,有關于佛郎機的,也有關于廣東、福建兩地官員的,還有近年來兩地的重要事務。
楊一清坐上馬車后,沒先急著翻閱。
他摩挲著這些卷宗,有些懷念。
廣東算是楊一清的老家。
他的父親楊景,曾任廣東高州府化州同知。
楊一清于景泰五年,出生于此地,渡過了童年時光。
他的年紀不小了,今年已經六十八歲。
此時再回到暌違多年的童年故鄉,倒有了幾分近鄉情怯之意。
原本楊一清是沒打算再回到官場的。
致仕的時候,他已年過六十,身體也不算特別好。
如果京師來的圣旨,是招他入京授官,他是不愿的。
賦閑丹徒家中,悠然自得。
何必重新為官,自尋煩惱。
楊一清也算得上是戎馬半生之人,大半輩子都在北境,骨子里倒和朱厚照有點類似,京里待不住。
可如今是需要他再勞動這把老骨頭,為家鄉的父老鄉親掃除???,擊退為禍一方的番邦蠻夷。
楊一清斗志昂揚,如果還在京師為官,還會自請出戰。
更讓他感興趣的,是朱厚照給他那封信中寫的內容。
楊一清忍不住把那封貼身放著的信,重新拿出來,含笑又看了一遍。
復又重新收好。
這才認認真真地翻閱起堆滿馬車的卷宗。
這位十四歲參加鄉試,被舉薦為翰林秀才的神童,自然有高超的領悟能力與記憶力。
他以兩地事務為總綱,同時查閱當地官員名錄,反復推敲,確定每件事牽扯到的人員。
而這些人員之后的去處,以及官職的繼任者,也都摸得清清楚楚。
楊一清前往廣東,只是總攬,防止兩省合作時生事。
而并非為了督管戰事。
這點,朱厚照很清楚,楊一清自己也很清楚。
楊一清之所以能在北境建立戰功,是有原因的。
自京師觀政后,楊一清常年在北境為官,他對北境的熟悉程度,支撐了他能夠擊退北方南下的敵軍。
但陸戰和海戰,是完全不同的。
縱使楊一清在廣東出生長大,也對海戰兩眼一抹黑。
他對海戰不甚了解,也不知道海戰的取勝關鍵是什么。
外行指導內行,是會出事的。
楊一清翻完兩省各個官員的履歷后,已經想好,要將此戰放權給當地熟知海戰的官員。
汪鋐剛從廣東按察使副使,升任為廣東按察使。
他在廣東執政已經有些年頭了,對當地海政很是了解,自己一個外來的,不適合插手。
能交給底下人的,就交給底下人,全讓自己一個人,累都要累死了。
楊一清還想養著這把老骨頭,順利回到京師復命。
他對天子在信中所提出的“新內閣”很是感興趣。
皇明自胡惟庸后,再無宰相一職。
內閣名為閣臣,實為相,多年不曾改變。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天子有大志向。
自己可不能做攔路虎。
楊一清笑呵呵地掀起簾子,看看快到哪兒了。
他的仆童跟在馬車邊,見主人察看外邊情形,便道:“快到廣州府了,主人稍待。”
楊一清笑著點點頭,收回手,在馬車內閉目養神。
這次出行,他并未帶著家人。
不是因為戰況緊急,而是因為楊一清無后。
后世《明史》有記:一清生而隱宮,貌寺人,無子。
沒有后嗣的楊一清,卻并非真的如宮中那些面白無須的太監模樣。
他的皮膚因為常年在北境為官,而被曬得黝黑,手上也有韁繩勒出的深深痕跡。
胡須很少,但不是沒有。
因為自身隱疾,楊一清倒是比較能體會同樣無子的皇帝心情。
如今看到天子復生,又隱隱有一革朝堂現狀之心,楊一清心里很為天子高興。
迎興府世子的事,楊一清已經聽說了。
他倒是很贊同。
早早地定下繼承人,比讓朝臣抓瞎,整天擔心承嗣問題,從而抓住機會,向天子進讒言,要來的好得多。
楊一清的手指,不自覺地在卷宗上敲著。
看來這次天子復生,倒是改變了以往一直不愿立嗣的想法。
也不知天子的想法是如何改變的。
若是因身邊佞臣進言,這倒算是個還不錯的人。
喧嘩聲逐漸傳入馬車內,楊一清知道,廣州府到了。
他并未身穿官袍,而是著便服,在城門下車,步行入城。
戰時,當地百姓的面貌是非常重要的。
楊一清想一探究竟,看看廣州府的百姓,對這次的兩國交戰,是個什么態度。
廣東省送往京師的戰報,不是很好看。
雖然寫的很漂亮,但大明國和佛郎機的首次交戰,還是輸了。
如何扭轉戰局,是接下來的關鍵。
楊一清對衙門內此時的劍拔弩張,互潑臟水,將戰敗之過推到對家身上的事,不太感興趣。
他擔心廣東的百姓,會對大明國失去信心。
楊一清觀察地很仔細。
雖然數十年不曾踏上這片土地,但廣東舊有的習俗,他還記得很清楚。
熟悉的鄉音,潮濕的空氣,丹徒見不到的各式瓜果蔬菜。
楊一清信步走到一個賣蔬菜的攤販前,向他打聽菜價。
小販見他一股書卷氣,又自帶威嚴,有些打鼓。
怕是哪個宗族養望的老爺,自己一個破落戶受不起人家消遣。
他小心應對著楊一清的問話,還盡量把菜價壓得很低,寧愿少賺點,也不想得罪人。
楊一清比對了一下丹徒的菜價,覺得不對勁。
追問之下,方知是誤會。
“你聽我口音,也知我是外來戶,不是當地人。有什么可怕的呢?”
小販朝楊一清胡亂拱了拱手,“如今海上打起來了。聽人說,咱們還輸了,如今官家老爺們心情都不好,整日在衙門里頭吵。”
“我這上有老母,下有孩子。每天幾張嘴等著吃飯,開罪不起?!?
楊一清點點頭,若有所思地讓仆童給了銀錢,買下這小販所有菜,讓他速速回家。
自己帶著兩大籮筐的菜,朝廣州府衙門大步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