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心理3000年:從荷馬史詩到人工智能
- (美)托馬斯·哈代·黎黑
- 1094字
- 2024-01-09 14:57:33
本書贊譽
鑒古可知今,學史可明智。《人類心理3000年:從荷馬史詩到人工智能》從新的科學史觀的角度,闡釋了外部世界如何塑造心理學發展,以及20世紀末的心理學如何影響社會。這本書既適合作為心理學史教材,也適合普通讀者了解人類不斷探索內心和精神世界的歷程,值得我們用心去讀,并在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守正創新。
傅小蘭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中國心理學會原理事長、原秘書長
心理學史首先是一部思想史。在當下這個越來越迫切地呼喚知識創新的時代,從學科發展的歷史中尋找靈感顯得越來越重要,因為學科史是一門學科的思想之源,而創新歸根結底是思想的創新。雖然方法的創新也很重要,但它畢竟是服務于思想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心理學史編撰中的厚古說與厚今說之爭也就不難解決了:思想的源流必須追溯到古代,而心理學作為獨立學科并成為科學體系的一部分則是現代化的產物。把握思想史從前現代到現代,再到后現代的發展脈絡是學習心理學史的精髓,其核心是現代性的形成與發展,即從心理學史的知識學習中獲得豐厚的科學態度和人文精神的滋養,進而受益終生。黎黑的經典著作,特別是這一最新版本,為我們達成這一目標提供了一份極佳的文本。
郭永玉
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
曾任中國心理學會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我在第一節心理學史課上就會向學生強調:學習心理學史,不是為了瞻仰牛人,而是為了培養牛人;不是為了理解過去,更是為了開創未來。黎黑教授的著作,對心理學的既往史實有著清晰、詳實的闡述,對心理學的學科規律有著精辟、深刻的洞見,而且緊跟時代發展,探討了人工智能、可重復性危機等當今心理學關注的問題,乃至心理學的未來發展。本書既提供了專業的知識,也講述了生動的故事;既有宏觀的梳理,也有具體的例子;它很厚實,也很有趣。相信無論是心理學專業的學生,還是心理學的愛好者,都能從本書中受益。
曾祥龍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副教授
理想心理學主要奠基人
我讀過很多心理學史著作,黎黑的心理學史是我最喜歡的一本。它是有眼光的心理學史,從科學哲學開始,把心理學的發展歷史放到科技進化,尤其是庫恩的范式進化的視角下來審視。它是有“人”的心理學史,運用類似《史記》的寫法,把心理學家的重要理論及其個人的自我發展結合在一起,讀來如推動歷史發展的英雄傳記。它是最有現代感的心理學史,把心理學史一直修到了當代,講述了現代心理學的種種發展趨勢,并延伸到未來。
陳海賢
心理學博士、心理咨詢師
著有《了不起的我》《愛,需要學習》等暢銷書
這是一部既回顧了心理學燦爛的前奏,又描繪了心理學蓬勃的發展,還銜接了心理學與未來的著作。它將心理學的畫卷完整又立體地呈現了出來。
周黨偉
榮格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