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應鏈管理:預測、規劃與優化(微課版)
- 孟慶永 蘇兆河 俞鋒主編
- 514字
- 2024-01-15 11:54:27
一、什么是供應鏈
關于供應鏈,很多學者給出了不同的定義,本書采用:“通過增值過程和分銷渠道控制從供應商的供應商到用戶的用戶的流就是供應鏈,它始于供應的源點,結束于消費的終點。”這個定義將供應鏈清晰地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制造增值過程,另一部分是分銷過程。
2021年8月2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的物流領域國家標準——《物流術語》(GB/T 18354—2021)對供應鏈的標準化定義為:“生產及流通過程中,圍繞核心企業的核心產品或服務,由所涉及的原材料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等形成的網鏈結構。”根據上述定義,可以用網絡圖的形式來描述供應鏈,如圖1-1所示。

圖1-1 供應鏈
圖1-1中每一個垂直的“層面”(如供應商等)稱為級;每一個點稱為階段或節點;兩個節點之間的連線一般代表物流,有時也可能是信息流或資金流;供應鏈中產品的供應源稱為上游,而需求源稱為下游。事實上,“供應鏈”這個詞并不夠精確,因為“鏈”意味著圖1-2所示的線性系統(也稱連續系統)中,每級只有一個節點,但現在的供應鏈更類似于圖1-1所示的復雜網狀結構,每級可能有數十、數百甚至數千個節點。但是在實際中往往研究類似于圖1-2中的串行系統,更多的甚至是單階段系統。

圖1-2 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