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州府位于廣東西南角,即今之廣西北海市。從地理上看,廉州府更靠近廣西。
明清兩代,廉州府都屬于廣東省。之所以這樣設置,是因為廣東富庶,廣西貧瘠,把廉州府劃歸廣東,有助于促進兩廣內部的交流。
沈赤心選中廉州府作為根據地,主要有以下幾點考慮:
第一,廉州府南面大海,合浦港是重要的海運港口。從合浦港出發,可以很方便地與交趾、占城、暹羅,以及南洋開展商業貿易,為赤軍提供必要的支撐。
第二,嶺南不產戰馬,赤軍又是后起之秀。要想對陣清軍,就得避敵所長,攻敵所短。清軍長了騎射,拙于水戰。
為此,赤軍要建立一支強大的水師。合浦港多船民,廉州府北部有廣西十萬大山,又與交趾相鄰,可以獲得造船所需的巨木、工匠。這些將為建立水師提供必要的條件。
第三,廉州地處廣東、廣西交界處,不容易引起注意。赤軍初來乍到,需要韜光養晦,埋頭建設。
清軍兵力不多,攻下了廣州后,必會分兵占領各地。廉州府位置最偏僻,清軍要進犯廉江,時間會更晚一些,兵力也將更少一些。
第四,廉州海上交通便捷,可以在情況緊急時退入大海。從歷史上看,在內陸的抗清勢力最終被滿清剿滅。鄭成功集團客居臺灣,堅持最為持久。
很多人以明朝遺民自居,不甘屈服滿清,最終移民海外。
有的前往交趾,建立了許多移民團體,自稱“明鄉社”,以“明鄉人”自居,在交趾建立了一個個異域小中華。
有的深入南洋,一度建立了華人政權。譬如,廣東人莫玖在河仙鎮(今南越)建立了港口國。華人鄭信甚至還奪取了暹羅政權,被暹羅人尊稱為吞武里大帝。
萬一赤軍不能擋住清軍,就可以轉移至南洋,在南洋延續血脈,堅持抗清。
此時此刻,廣東的形勢已經相當嚴峻。永歷帝擅自逃離肇慶行在,臣民人心惶惶,軍隊士氣低落。他走得太匆忙,對廣東的布防也沒能做出合適的安排。
自從李成棟反清歸正,廣東一直都是以李成棟為首的“東勛”的地盤。李成棟舉義反清時,家屬都在松江,被滿清屠戮殆盡。
李成棟戰死之后,只有一個義子李元胤。所以,永歷帝下詔讓李元胤和曹煜督守廣州。曹煜一介文臣,李元胤雖是李成棟的養子,在東勛中威望并不高。
這兩個人,根本就不能擔當守衛廣州的重任。李元胤自知難當大任,支持杜永和出任兩廣總督。
于是,杜永和取重金賄賂馬吉翔,謀得兩廣總督之職,實際負有守衛廣州的重責。李成棟生前,杜永和擔任副將,是李成棟麾下最得力的干將。
李成棟原是李自成部將高杰的部下。高杰與李自成的小妾私通,只得投降明朝,成為南明弘光朝的江北四鎮之一鎮。
清軍逼臨揚州,高杰投降,李成棟也隨之編為滿清的漢軍八旗。有了清廷的財政支持,李成棟的部隊不再為軍餉發愁,煥發出極為強大的戰斗力。
此后,李成棟隨滿清名將多鐸、博洛等南征,一路充當先鋒,為滿清征服了浙江、福建、廣東。特別是廣東,由李成棟一軍獨立攻下。
李成棟功勛卓著,但也極為暴虐,屢有屠城之舉。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李軍皆參與其中。南明隆武、紹武二帝,更為李部所生擒。
盡管他反正抗清,永歷小朝廷表面接受他,暗地里對他仍不放心。廣東軍民對他也多有微詞,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已。
特別是,上層制度對軍隊的戰斗力影響極大。李成棟在崇禎朝、南明弘光朝時,所部組織渙散,與其他明軍一樣不敢打仗,望風而逃。
投降滿清后,李成棟反而猶如戰神一樣,一路所向披靡,成為清軍征服東南的急先鋒。
滿清授李成棟為廣東提督,李成棟不滿,舉義反清,成為南明重臣。
然而,歸入南明之后,李軍再次沾染了南明軍隊的習氣,變得怯敵如虎,屢戰屢敗。李成棟出兵北伐贛州,十萬大軍沒能攻下贛州,自己也在撤退時墜馬而死。
如今,李成棟的部將杜永和為兩廣總督,負責守衛廣州。
清軍尚可喜、耿繼茂兩軍已由韶州南下,所遇明軍大多望風而逃。直到清遠縣,清軍才遇到了明軍的抵抗。
清遠縣屬于廣州府,也是廣州的門戶。尚可喜分出一支偏師進攻清遠,主力越過清遠,直攻從化縣。攻下從化縣,清軍將再無阻礙,可以從北面直撲廣州。
沈赤心斷定,杜永和肯定守不住廣州。
首先,他的才能、威望都不如李成棟,而對手耿繼茂、尚可喜兩軍又遠遠勝過贛州守軍。
其次,杜永和屠戮過甚,與南明士子結有深怨。南明隆武、紹武兩帝,都直接死于杜永和之手。
永歷元年,杜永和襲取廣州,將紹武帝以下幾十個明朝藩王一律處死,又縱兵劫掠廣州城。一旦清軍圍攻廣州,城內人心不靖,必有內應。
赤軍到廣州抗虜,并不能扭轉大局。與其白白送死,不如提前到廉州經營根據地。
三月初三,正是傳統上巳節。赤軍從梧州拔錨,爾后轉入潯江,溯潯江逆流而上。
沈赤心有了“粵國公”的爵位,再加上“破虜將軍”、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之職,就算是明朝正規軍了。
赤軍打上一面“御賜忠勇營”的大旗,一路暢通無路。
若沿潯江一直往西走,就會到達潯州、南寧,這分別是慶國公陳邦傅、興國公李過的地盤。
陳邦傅心術不正,暗生降清之心,見赤軍溯江而來,極為緊張。李過則是忠貞營主將,也是李自成的侄子,歸順南明后,對永歷帝忠心耿耿。
沈赤心遣使拜訪李過,請李過派兵接防龍虎關。李過欣然答應,派義子李來享派兵前往龍虎關,先期辨別形勢。李來享能征善戰,被永歷帝封為“三原侯”。
沈赤心到過梧州,親眼見到梧州城防空虛,軍民人心惶惶,便再次向李過修書一封,建議他派兵前往梧州護駕。
忠貞營人多餉少,在南寧并非長久之計。有龍虎關、梧州兩地在手,足以解決忠貞營的餉源,亦能壯大忠貞營的聲勢。
李過忠勇仁義,忠貞營久經戰陣,足以成為赤軍的盟友。經此事件,沈赤心便能結好于李過,赤軍與忠貞營也有望結盟作戰。
到了藤縣,赤軍兵鋒一轉,進入潯江支流-容江。容江航運條件不如潯江,但也足以行駛小船。赤軍女營、輜重營坐船走水路,其余大軍沿容江兩岸走陸路。
此刻,赤軍總人馬已有六千多人。經過長途行軍,人數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壯大了許多。
赤軍原本雇傭了不少民船,棄船后照價付款,爭得船民交口稱譽。
三月十二日,大軍抵達梧州府北流縣。容江水淺,已經無法再行船。女營和輜重營也全部上岸,全軍走陸路,過天門關,于三月十六日抵達郁林州。
赤軍在郁林州搜集到了部分民船,女營和輜重營再次坐船,沿廉江順流而下。
廉江在合浦港匯入北部灣,心心念念的廉江府,已經近在咫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