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袁隆平全傳
  • 陳啟文
  • 906字
  • 2024-01-05 10:16:39

2019年,袁隆平獲得“共和國勛章”(新華社記者 攝)

袁隆平說:“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資料圖片)

母親華靜抱著1歲的袁隆平,身旁是大哥袁隆津(資料圖片)[1]

1947年,袁隆平(前排左一)參加湖北省運動會(資料圖片)

1949年9月,袁隆平考入重慶相輝學院農藝系,該系隨后并入重新組建的西南農學院農學系(資料圖片)

1952年夏天,袁隆平(后排左四)通過各種選拔測試,成為空軍預備班中的一員(資料圖片)

1952年,袁隆平在四川大足縣參加實習時留影(資料圖片)

1953年,袁隆平被分配到雪峰山下的安江農校任教。圖為安江農校大門(陳啟文 攝)

年輕的袁隆平(資料圖片)

雪峰山大峽谷(陳啟文 攝)

袁隆平時常游泳的沅江(陳啟文 攝)

袁隆平與鄧則合影(資料圖片)

安江農校試驗田(陳啟文 攝)

袁隆平撰寫論文(資料圖片)

《水稻雄性不孕性的發現》手稿(資料圖片)

1966年,《水稻雄性不育性的發現》中英文發表。中文發表時題目被編者改為《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資料圖片)

袁隆平在云南元江(資料圖片)

1970年,袁隆平(左一)與助手在云南元江農技站田間(資料圖片)

1970年,袁隆平決定從親緣關系較遠的野生稻身上尋找突破口,遠赴海南島進行南繁育種。在他的指導下,助手李必湖和馮克珊在海南島南紅農場找到“野敗”,終于為秈型雜交稻三系配套打開了突破口。圖為南繁育種試驗田(陳啟文 攝)

1979年,袁隆平首次邁出國門,赴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與會者一致公認中國雜交水稻研究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圖為國際水稻研究所試驗田(資料圖片)

1972年,國家科委把雜交水稻列為國家重點科研項目,組織國內科技人員協作攻關。袁隆平選育出中國第一個應用于生產的不育系“二九南1 號A”,攻克我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關。圖為袁隆平在安江農校研究雜交水稻(資料圖片)

1974年,袁隆平育成中國第一個強優勢雜交組合“南優2 號”,攻克了三系法雜交水稻的優勢組合關。圖為袁隆平查找資料(資料圖片)

袁隆平和(雜交水稻)培訓中心的學員交流(資料圖片)

1995年,袁隆平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資料圖片)

2003年,袁隆平和菲律賓稻農(資料圖片)

2004年,美國水稻科技公司(RICETEC)總裁馬克·威爾頓博士到海南三亞拜會袁隆平(資料圖片)


[1] 本書所用資料圖片均由袁隆平科研團隊提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宁市| 鹿邑县| 南雄市| 芷江| 青田县| 江口县| 临城县| 清流县| 石门县| 和龙市| 泗阳县| 利辛县| 克什克腾旗| 青川县| 皋兰县| 大关县| 宾川县| 绵竹市| 石门县| 新绛县| 新竹县| 民勤县| 岑溪市| 专栏| 宜良县| 琼中| 淮滨县| 常宁市| 尚志市| 辰溪县| 沙田区| 宜阳县| 天柱县| 雷波县| 乌兰察布市| 贺州市| 景谷| 玉山县| 渝北区| 五寨县| 芜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