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初見曹操
- 三國:我的老婆是蔡文姬
- 我是一只貓叔
- 2179字
- 2024-01-13 10:08:39
顧悌的話,讓整個大廳都瞬間安靜了下來。
眾官員和各大家族長紛紛看向蔡邕。
蔡邕老淚縱橫。
雖然他早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早之前,聶遠就告訴了他:天下即將大亂。
可當這消息傳來之時,還是讓蔡邕極為傷心。
看著蔡邕落淚,不少官員也跟著落淚。
聶遠沖顧悌擺了擺手,示意他離開。
他也擠出了幾滴眼淚。
他對這件事是沒有一點傷心的。
作為一個穿越者而言,這些事情不是早就在預料之中的嗎?
相反,他此時還有些振奮。
劉辯被廢,那么,漢末群雄逐鹿的時刻來了。
抓住這個關鍵時刻,想辦法以江東為基業,從而走向稱霸,這就是他真正的目的。
不過,穿越過來之后,他深刻地明白。
想要在官場上混下去,該有的表演還是要有的。
就說現在,他作為蔡邕未來的女婿,蔡邕一直以“當世大儒”“忠君愛國”為人津津樂道。
自己即使要稱霸,也得在前期立好“忠君愛國”的人設。
畢竟,要利用蔡邕這個未來岳丈的身份。
其他人見聶遠也哭了出來,紛紛跟著哭出聲來。
好一會兒,聶遠見大家都沉浸在傷悲之中,才擦了擦眼睛,對蔡邕道:“先生,節哀。如今董卓禍亂朝廷,我們更應該振作起來。”
“江東遠離京兆。”
“即使董卓倒行逆施,我們作為大漢的臣子和百姓,也該振作起來,經營好江東。”
“相信,總有人會站出來,誅殺篡逆之輩。”
“我們經營好江東,以后才有能力協助這個英雄,共通討伐董卓。”
蔡邕這才回過神來,抹眼淚道:“小聶說得極是。”
蔡邕又看向其他官員和各大家族長道:“諸公,如今天子蒙難,朝廷遭受荼毒,我們作為大漢百姓,更要振作起來,化悲憤為力量,將來為朝廷獻出自己的性命。”
眾官員和各大家族長紛紛附和。
蔡邕的接風洗塵宴這才結束。
之后,蔡邕便和兩個女兒在區阿定居下來。
蔡邕開始為長女蔡琰和聶遠的成親準備。
而聶遠,更沒有閑著。
他帶著區阿的百姓,加快興修水利,開墾田地,并且操練年輕男子。
群雄逐鹿的局面要來了。
如果自己不盡快提升自己的實力,將來,壓根不能在這局面上有所成就。
而區阿港口那里,越來越多的流民逃竄過來,并且帶回來董卓、朝廷和京兆等地的消息。
比如,在董卓廢掉少帝劉辯,扶持新帝劉協即位之后不久,京兆傳來何太后被董卓毒殺的消息。
比如,董卓趁著何太后下葬,開啟漢靈帝的文陵,盜取了大量的奇珍異寶。
比如,董卓縱容手底下的將士對長安開啟了慘無人道的燒殺搶掠,和曾經的蠻夷之輩一般。
比如,二世三公的周家聽說董卓禍亂朝綱,周家家主周異的從兄,也就是當今大司農周忠帶著兒子和一幫部曲趕往雒陽,結果中途遭遇董卓大軍的埋伏,一行近四千人,全軍覆沒。大司農周忠被削首,首級掛在雒陽城東門,以儆效尤,周家舉家哀嚎。
十一月廿日。
中午。
這一天,聶遠正帶著區阿一幫年輕男人操練。
主簿顧悌飛奔過來,低聲道:“蔡老先生讓你過去,說是有急事。”
聶遠一邊讓年輕男人繼續操練,一邊趕往住處。
還在家門口,就聽到了府第傳來一陣歡聲笑語。
聶遠疑惑地走了進去。
只見客廳,蔡邕正跪坐在首位,眉飛色舞。
在他的下方,左手邊,一個三十出頭,面容黝黑,身材有些矮小的男子,滔滔不絕地講著什么。
蔡邕被他的話逗得時不時地笑出聲。
見聶遠出現,蔡邕忙看了過來,道:“阿瞞,來了!”
男子站起身,看向聶遠,嘖嘖稱奇道:“果然生得一表人才!和昭姬真是般配!”
聶遠一邊進去,一邊打量著男子。
阿瞞?
毫無疑問,這就是曹操了。
曹操表字孟德,阿瞞是他的小字。
在東漢末年這個時代,小字都是長輩或者關系極其親切的同輩才會呼喚的。
只是,這個曹操,完全看不出穿越前鮑國安的意氣風發,更看不出陳建斌的高大霸氣。
相反,看起來很是普通的一個人。
而且,還是那種顛沛流離許久,一臉風塵仆仆,有些凄慘的模樣。
聶遠暗暗感嘆。
若非早知道曹操在歷史里的事跡,單這幅容貌,在野外,估計就算他碰到,也不認得。
聶遠朝蔡邕恭敬地行了一禮,看向曹操,明知故問道:“先生,這位貴客是——”
蔡邕看向曹操,溫和地笑道:“他叫曹操,是為師的忘年之交,沛國譙縣人。”
“他祖父是曹騰,曾經官至中常侍;父親是曹嵩,官至太尉。”
“阿瞞可謂是官宦世家。”
“而且,他和小聶你一樣,也是文武雙全。”
“他原本在京兆擔當典軍校尉。”
“因為董卓倒行逆施,禍亂朝廷,所以,他棄官回到沛國譙縣。”
“聽說為師在這里,所以他特意趕過來相見。”
曹操笑著看了一眼蔡邕道:“我和老先生不只是忘年之交,我也是他的弟子,曾經受他指點頗多。”
蔡邕笑著點頭。
曹操這才看向聶遠道:“所以,我們也算是同輩,師兄弟。我是師兄,你是師弟。”
聶遠行了一禮道:“聶遠見過師兄!”
曹操笑著拍了下聶遠的肩膀道:“我剛才聽老先生說了你的事跡,真是厲害,前途無量!如今才十六歲,就已經能夠掌管一方了。”
聶遠陪笑道:“師兄過譽了。”
曹操打量著聶遠上下,沉吟片刻才道:“有沒有興趣,跟我一起干?”
毫無疑問,這所謂的一起干,就是和曹操一起起事,然后數路諸侯討伐董卓。
只是,這必定是失敗的。
這些諸侯,看似心懷天下,要匡扶漢室。
但是,實際上,一個個心懷鬼胎。
這次起事,也就只有曹操和孫堅是真的想匡扶漢室。
但是,他們的下場都很慘。
曹操追擊撤退的董卓,結果被董卓手下大將徐榮擊潰,差點全軍覆沒。
孫堅則是戰死在荊州。
聶遠可不想去送死。
聽曹操竟然發出邀請,聶遠陪笑了一聲,果斷拒絕道:“師兄真是高看我了。雖然先生喜歡我,經常說我好話。但是,我才十六歲,以前也沒有過擔任官職的經歷。如今,做一個區阿縣令,已經讓我捉襟見肘,我哪有能力跟著師兄?可別拖師兄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