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漢王殿下后繼有人
- 明漢烈風
- 一章一袋煙
- 2337字
- 2024-04-10 00:00:00
韋氏忽然之間要朝朱高煦和李氏告罪,不過是早餐時略微犯了點兒小心眼。
韋氏是漢王正妃,朱瞻壑作為她的兒子,是漢王嫡長子,若無意外,將來便是漢王世子,等朱高煦百年之后,是要繼承漢王爵位的。
而朱瞻圻是次子,還是個庶子。了不起也就是個郡王爵位,還得看如今的皇帝陛下和將來的皇帝對漢王這一支的整體評價以及對朱瞻圻的個人評價才能封下爵位來。
但是偏偏在漢王府中,不管是與漢王朱高煦的父子關系,還是如今表現出來的能力,朱瞻圻可以說遠遠將朱瞻壑拋在了身后。朱瞻壑不過是正常兒童表現,朱瞻圻的表現卻比少年老成還要高不知道多少。“天授”的說法在一家子在北平的時候就出現過,朱高煦和朱瞻圻都沒有否認過。
韋氏作為朱瞻壑的親母,估計心下里也沒少犯嘀咕。自己的親兒子比不上朱瞻圻這個庶子,也就是韋氏溫婉慈善,否則對李氏和朱瞻圻母子的打壓不知道進行了過少次了——這在大戶人家并不罕見,更何況眼前就是一個親王的尊貴爵位吊著。
李氏對韋氏這個“姐姐”心中只有感恩,朱瞻圻又不是對這親王爵位有什么過于強烈的心思,知道韋氏的心結,但卻也不好開口。直到今天朱高煦直接將朱瞻壑“將來便是漢王世子”的話挑明了,韋氏先是放下了心中的石頭,再見李氏和朱瞻圻對此都是理所應當的模樣,便覺得自己是小心眼了。這才要對朱高煦這個一家之主和李氏這個“好姐妹”賠禮道歉。
“他們兄弟的事兒,咱就別管了。”朱高煦伸著兩條大長腿,毫無形象地坐在馬車里,懶散地道,“瞻壑性子平和,將來做個老實親王沒有問題。老大和瞻基都要給咱這個面子。至于瞻圻嘛,這小子心思不在這上面,到底他的心有多大,咱都看不出來。你們也別覺得將來瞻圻會受委屈,別的不說,就他的心性,也絕不是受委屈的模樣。當然了,這小子不受委屈,并不是說非要去爭些什么。而是說這家伙眼光長遠,遠超常人。也不是咱自夸,咱這兒子的性子,就是咱這個當爹的估計也就勉強比肩,至于別人,不足掛齒!既然如此,他肯定不會覺得一個親王爵位有什么好和他哥哥爭競的。”
朱高煦提起朱瞻圻就一臉得意洋洋的模樣,韋氏這會兒也并不因為朱高煦對朱瞻圻的夸獎而感到不快。她又不是不知道,自家這個次子的心性和本事、眼光,絕對是當世一等一的。聽著朱高煦的夸獎,反倒是有些與有榮焉的感覺:這孩子雖然不是她親生,卻要恭敬叫她一聲“母親”的!將來能和朱瞻壑彼此照看,倒是能讓人放下心。對了,還有尚未長大的朱瞻坦。
一邊想著,一邊低頭看了看懷里抱著的小人兒。朱瞻坦這會兒倒是醒了,不過依然一臉沒有精神的模樣。小臉兒倒是紅潤,并未顯出病態來。
韋氏笑了笑,將依舊想賴在她懷里的朱瞻坦放了下來。跟隨來云南的太醫和云南城本地的名醫都說過,這孩子平日里沒有精神,大抵還是不太適應南方濕熱的氣候和與北方迥異的飲食。平日里不要總是抱著,越是讓孩子活動起來,越是能更快適應。
朱瞻坦哼唧了兩聲,自己翻身爬了起來,見韋氏只一臉笑容看著他,并不伸手去抱他,便調轉方向,朝著李氏爬了過去。雖然平日里似乎很沒有精神的模樣,動作倒是利索,三兩下便爬上了李氏的大腿,自己找了個舒服的姿勢,閉上眼睛準備再瞇一會兒。
三個大人眼瞅著這小人兒的操作,都感覺哭笑不得。
而在漢王府里,沉迷于一個管子進水、一個管子放水,似乎快要將朱高煦的交待忘記了的朱瞻壑卻在此時迎來了第一個到漢王府拜望的客人。
來人乃是云南按察副使康郁,品級不大不小,從四品的官兒,原本為山東道監察御史,永樂二年五月調任云南,任按察副使。
也就是說,這位按察副使基本上是和朱高煦一家子同一時間到云南來的。
也不知道這位按察副使如何機緣巧合,從山東道監察御史一桿子被支到了云南邊陲。雖然說品級一下子升了好幾級,但山東那地兒和云南這地兒能比么?那是孔孟故里,這是西南邊陲,品級升了,卻形同發配。而且眼瞅著這位從永樂二年到現在進了永樂四年了,依然還留在云南這按察副使的位置上,明顯不是“先解決品級在解決任地”的操作。明升暗降是實錘了。
而且按察司這個衙門在云南這地兒地位也沒那么高。雖然名義上有檢查云南官員的權責,但因為云南這地兒的人口構成,土官多于流官,也沒給按察司留下多少能夠發揮作用的空間。難不成還能讓按察司去查土司去?
所以康郁這么早跑來拜望朱高煦也就不奇怪了:估計在康郁看來,他和漢王爺那是同命相連惺惺相惜。明明一個勇武非常、一個出身清貴,卻都被發配到云南這到處是鳥兒拉屎的破地兒來了。偏偏兩人“發配”的時間都差不了多少。
按理說按察使的官兒應該與其他系統的人保持距離才是,畢竟一個是監督者,另一個是被監督的群體。所以康郁自己個兒跑來了,沒有和云南布政使司以及云南府、云南城的官兒湊一起。
他也知道這會兒朱高煦肯定不在家,畢竟人家大模大樣打著儀仗去了岷王朱楩的棕亭這事兒半個云南城的人都看到了。不過雖然內心里與朱高煦這位王爺惺惺相惜,但畢竟以前從未有過交集,大過年的過來露個臉就成,出身清貴的御史,哪怕落魄了,也不能掛上趨炎附勢的牌子不是?
倒是沒想到漢王的長子和次子都留在了府里。康郁被胖乎乎笑呵呵的管家帶進正廳,抬頭便看見主座兒上坐著個吊著腳坐著的孩童,正一臉嚴肅地看著走進來的他。
路上被王府管家交待了這孩童的身份,雖然心中好笑,但也并不覺得怠慢——畢竟這也是王府里的主人不是?正想著如何說話,那孩童便跳下椅子,像模像樣朝他拱了拱手,道:“康道員,過年好啊!”
“呃……”同樣朝朱瞻壑拱手的康郁被這句問候打了個措手不及,下意識便同樣問候道,“公子過年好!”
朱瞻壑這話是今天一早跟著弟弟朱瞻圻學的,大年初一頭一天,見面便問聲過年好,雖然話語簡單,但比那辭藻華麗的問候可妥帖太多了。
而見到朱瞻壑雖然稚嫩、但并不膽怯的表現,以及落落大方的態度,康郁心中忍不住暗贊:果然是皇室貴胄,雖然不過一個孩童,卻也表現不凡。漢王殿下后繼有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