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5章 開荒(1)

  • 藩變
  • 吃飽除人
  • 4009字
  • 2024-03-05 00:26:04

老頭沒想到,打了幾十年的仗,才吃了幾年的安生飯,半截身子都要入土的人了,還會被一個年輕人質疑為什么不去開荒。

開荒那是人干的事嗎?

畜生看了都搖頭啊!

想把一塊荒地開墾到有收成,就算是一頭牛都得累死在地里面!

老頭敲了敲煙鍋,倒掉里面灰白色的煙灰末,對吳世璠說。

“娃娃啊,開地太苦了,沒有官家組織,僅憑鄉民自行組織開墾的話,根本做不到。”

“除非……他們家愿意拿一代人的命去換。”

老頭緩緩地轉過頭,望了望遠處,似乎在回憶什么。

“一看少爺您就是個貴人,沒下過地,不清楚地里的事情很正常,這些都是俺們這些下賤坯子做的,少爺您還是別去在意……”

老翁說完,站了起來,提了提自己的褲頭,彎著腰屈起腳,正穿鞋準備結束話題要回去,卻被吳世璠一句話氣得差點背過氣來。

“哦!我明白了,老爹您這是怕吃苦對吧。”

“嗯嗯,怕吃苦這也是正常嘛。”

吳世璠一副“原來是這樣子啊”的表情。

老翁一腳踉蹌,差點沒站穩。

這是誰家的娃娃,會不會說話啊!

莊稼人,哪能被人說吃不了苦的!這跟男人被說你不行有什么區別?

老頭被吳世璠一句話氣得直哆嗦,手指彎曲,在那里虛指著一直在“你、你、你……”

吳世璠一看老頭這樣子,看來老頭這是有故事啊,興趣也被勾了起來。

“老爹,別急著回去嘛,跟小子說說這開荒的事嘛,小子家里祖上也是地里刨糧的,現在家里的長輩都沒開過地,小子想聽聽這開地的情況。”

接著趕緊再掏出祖父的煙絲,往老頭懷里塞去。

“這煙老爹喜歡,就留著慢慢抽,時間還早,您邊抽邊說嘛。”

老翁深呼吸幾口氣,讓自己順了順胸口免得岔氣。

看在煙的份上,也不拒絕少年,不客氣地一把拿了過來。

得跟這小子好好說說清楚,不然老頭子我一輩子引以為傲善于“吃苦耐勞”的美德說不定就被這小子詆毀得一干二凈了。

在絕大多數莊稼人心目中,你可以奪走他們的牛羊,奪走他們的糧食,奪走他們的土地,甚至奪走他們的生命,唯獨奪不走的,就是他們引以為傲的“善于吃苦耐勞”,并且鄙視地主老爺那種“喜歡享樂”的精神美德。

對一個莊稼漢子而言,“壯如牛、能吃苦”六個字,就是最好的媒妁之言,也是對他們最好的贊詞。

而嫁女兒,自然也要嫁給那些肯吃苦賣力的漢子。

那些有幾個小錢卻身體羸弱的男人,更是受不到女方家的青睞。

吃苦,才是正確的;享樂,是錯誤的。

這種想法世代相傳,然后還要告訴自己的子孫,這是一種美德。

老頭拿起自己的老煙鍋輕輕地敲了個干凈,又慢悠悠地從自己的煙袋子里捻起一小撮煙絲,細心地往煙鍋里加了些,用火折子點上火后,深深地吸了一口,把煙含在嘴巴里,慢慢的讓它與自己的舌頭接觸;

在他的思緒中似乎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后,才緩緩地將煙霧從口中吐出;

升騰而起的煙氣,繚繞在老翁的身旁,仿佛一幅悠揚的畫卷,給世人展現出一副往事的回憶,勾勒出了當年披荊斬棘、開荒拓地的艱辛歲月,訴說日月流轉間的點點滴滴。

“娃兒啊,開地,是會死人的。”老翁緩緩說起他家的故事。

……

老翁他家祖上,用了兩代人,才開了十三畝旱地。

在很久很久之前,大概是前朝萬歷爺時期吧,老翁的祖上家鄉遭了白災。漫天飄起了鵝毛般的大雪,地上的積雪厚達幾寸深。

富人家有暖炕,冬衣,熱湯;窮人家卻連熱水都舍不得煮,只能靠自己身板硬抗。

熬得過,就是過了一節;熬不過,就是過了一劫。

所謂的瑞雪兆豐年,那是給還活著的人。冬季,死得人多了,地也肥了,人也少了,來年吃糧人少了,自然是個豐年。

降雪尚且能忍,雪融之時,才是真正的殺人天。

那年積雪融化,倒春寒來臨,爹媽和弟弟妹妹都熬不過,陸續凍死餓死了。

祖上只是個十七八歲的少年,靠著身強體壯,硬生生地抗了下來。

老娘臨死之前,掏出了家里最后一把稻種,塞給少年后,就咽了氣。

而孑然一身的少年,則孤身一路南下,一路逃荒。

走啊走,不知道走了多遠,逃到通州(今四川達州),還在逃荒路上撿了個一起逃荒的老婆。

到了通州的一個叫東鄉的小縣城附近一個村落,夫妻二人被心善的地主老爺收留,靠著一身的力氣,成為家里的長工。

就這樣白天給地主耕地、劈柴、割草、喂羊,晚上就睡在地主家的羊圈。

不是地主做賤人,而是地主家也沒多余的房子,反正你要就睡,不要就自己想辦法弄個地方睡。

羊圈是在山腳下的一個小木屋,對于逃荒的人來說,自己去搭茅房還不如先跟羊一起擠著,至少晚上還暖和,這對逃荒路上歷經白眼和惡意的少年夫妻而言,此處已是人間仙境,又豈敢妄生貪念。

可人總是不安分的。

等人安定下來后,肚子也算能有五分飽了,就開始琢磨著能落個戶,成為這里的正經人家。

而落戶則必須要有產業,不然就是流氓。

流氓,就是流動的、不穩定的無產人員,這種人受不到朝廷的保護,隨時都可以抓捕,擊殺。

而不想當流氓,就必須要有自己的地、房屋、生計。

吳世璠提了對老翁的故事提了個問題,

“老爹啊,為什么你祖上不能回老家呢?災過了,回老家不好嗎?”

老翁吧嗒吧嗒的抽著煙,苦笑著說,

“娃啊,因為老家已經回不去了。老家的地,已經在災年賣給了貪婪的鄉紳,換成微薄的口糧逃難了。不然你以為祖上僅靠一把米,就能逃到南方?我祖上的媳婦,就真的是撿的?”

老翁沒有理吳世璠,繼續地講他祖上的故事。

對于他的祖上,想要像個人樣而不是如牲畜般被人隨意辱殺,就只能在這個新地方扎下根來。

只為了兩個字——活著。

因此想辦法弄塊地,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像人一樣的活著,而不是像自己夫妻,跟畜生一起同吃同住。

沒有地沒有房,在傳統的社會觀念中,就是“盲流子”。無地的流民等同賤民,境遇非常的慘。

首先,從官府層面就遭受到體制性的歧視,征召徭役、修橋開渠也是優先征召;

同時,本地人也是集體的鄙視和抵制,動輒羞辱驅趕,搶奪財產,霸占其妻女。

最后,就連找個吃飯的活計都難。

想在城里找個營生,都得有本地人給你擔保。

沒有本地人出面,誰又能保證,你這個無田地無房產,且來路不明的外鄉人會不會做出什么壞事?

為什么逃難大多數人想著去投靠遠親?

因為至少看在親戚的面上,作為本地人的親戚能給逃難者做個擔保,讓逃難者能在城里找個營生,求個活計。

但即使如此,擔保的親戚也是擔了極大的風險。

多年不見的親戚,突然來到這里,又怎么知道你這人,是否是在外面擔了命案的強人,還是吃了官司的要犯呢?

至于借錢借糧,那更是不可能了。親戚做到這個地步,已經對得起了。

聽到這些,已經開始脫離了吳世璠的認知了。

在溫室里成長的少年沒想到,底層民眾的生活,是如此的殘酷。

吳世璠不服氣,覺得老翁有些危言聳聽,因為在他身邊的那些宗親,都是極好的,對他都是客客氣氣,和藹可親。

老翁聽了之后,“呵呵”直笑。

“那是你的家族勢力大,還沒遇到落魄的時候。娃兒啊,你別怪老頭子說話難聽,老頭子說的都是實話:

如果你家落魄了,第一個站出來要傷害你的,就是你的族人、你視為手足的親朋。

當你得勢的時候,他們是你的親人,走近你是想從你身上獲取好處;當你失勢的時候,他們就會趁你還沒完全失去價值前,榨干你最后的價值。”

吳世璠沉默了。

的確,他記得在他的前世里面,就是他的族人為了一己私利,在緊要關頭,背叛身為族長的自己。

這是件多么令人心痛的經歷。而老頭又是經歷過了什么,才能得出這樣的教訓呢。

“那……那些沒地、沒親的外鄉人的人呢?要怎么辦?不能找官府嗎?”吳世璠迫切想知道,老翁所說的那些無親戚擔保的流氓們,會怎么選擇。

“娃娃啊,你以為外面的山賊土匪,為什么會這么多呢?流落他鄉,要么當賊,要么從匪,要么餓死。人啊,但凡有條生路,誰愿意去當賊呢,哪怕這條路苦了點。至于官府……”

老翁吧嗒吧嗒的深抽了幾口后,說了句令人摸不著頭腦的話:

“老頭子我是命好,遇上了咱們王爺,不然的話,我也是淪為‘長工’。”

“啊,老爹,啥子意思哦?”吳世璠不太懂,什么叫淪為“長工”。

可老翁只是笑了笑,沒有繼續深入解釋,而是岔開話題,繼續講祖上的故事。

“剛剛我說的這些還是逃難的外鄉人來城里找個生計,可就算生計找到了,那正常的鄰里交往呢?就像咱們之間,都是良家子,咱們雖然是一老一少,但也能坐下來抽口煙,聊聊天,對吧。”

老翁看著吳世璠,拿老少二人打了個比方。

“嗯,對啊,逃難的外鄉人不是也這樣像咱們這樣交往嗎?”

“不,逃難的外鄉人比村頭的狗都不如,狗晚上還有個地方可以回,而逃難的外鄉人,如果沒人收留,他們連住哪里都不知道,然后,他們會慢慢變成流氓,變成禍害。

而流氓跟當地的百姓、鄉民自然沒有、也不會有任何交往,甚至說一句話。

娃兒,你想想。

身為一個有田、有地、有戶籍、有營生的農民,堂堂排名第二的良家子,身家清白的庶民,會跟一個無田、無地、無戶籍、無營生的賤民流氓交往?

能讓逃難的外鄉人在村子里住下來,不欺負你,就算是那個村子仁義了。

庶民這個稱呼,可不是誰都擔得起的。得有戶籍、有田地、給官家納過糧、服過役,當過差的人家,才有擁有的稱號。

至于娶妻,那更是奢望。

誰又會把女兒嫁給無田無地的外鄉人?

你就算滿身力氣能干活能賺錢,天天都是吃白面,但你吃的是別人的糧,不是你自己地里種出來的,當有一天沒人肯賣糧給你的時候,你一顆糧食都買不到,你吃啥?

有土地的農民,是看不起販夫貨郎的,哪怕你賣的是牛羊肉,販的是絲綢絹帛,可是,賤民還是賤民。

在樸素的鄉民觀念中,糧不抓在自己手里,跟要飯沒啥區別,牛羊不是鄉民們養的,你有得吃?

如果女兒嫁給你,一旦遇上災。糧食減產不夠吃了,你來求救,親戚之間幫不幫?

幫,地主家也沒余糧啊,更別說普通人;

不幫,那就是陷入道德困境,左右為難,還不如一開始咱們就別來往了。

不是不肯幫,而是糧食不夠吃,沒法幫。

因此只得對方有土地、有營生了,這樣外來人的心才會拴在這里,你心在這里了,女方父母才會考慮把女兒嫁給你。

父母嫁女兒,不怕女兒吃苦,是怕女兒沒地方吃苦。

女婿賺多賺少是另一回事,吃好吃孬也不重要,反正嫁去哪,都是餓肚子。

這千百年來,王朝何其多,盛世一個個,可農民們一年到頭,有多少頓能吃飽呢?

從古自今,人心都一樣。

只有家產在這里的人,遇上個災年、盜匪、械斗什么的,大家才會齊心協力,同仇敵愾,共渡難關。

只有共患難過,才會得到認可。

有恒產者有恒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育儿| 呼玛县| 镇康县| 丹阳市| 阳信县| 沭阳县| 文登市| 徐闻县| 报价| 盱眙县| 八宿县| 搜索| 安徽省| 九龙坡区| 奎屯市| 兴化市| 金山区| 商城县| 建水县| 富蕴县| 华亭县| 广汉市| 隆安县| 铅山县| 灵石县| 永和县| 湟源县| 吴堡县| 浏阳市| 朝阳县| 武山县| 沁阳市| 赣榆县| 德江县| 丰县| 赫章县| 剑川县| 盐山县| 资源县| 长治市| 那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