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德?德個屁!
書名: 藩變作者名: 吃飽除人本章字數(shù): 3435字更新時間: 2024-07-17 23:58:26
打下盤龍寨后,吳世璠照樣當了個甩手掌柜,他就輕松了,可劉暢就忙得焦頭爛額了。
明明是武將出身,可這邊剛脫下盔甲,還得順道兼職一下文書工作。
硬生生地從武官變成文官,這讓吳世璠意識到一個問題——吳藩麾下的文人太少了。
若是往大了說,則是滿清定鼎中原后,肯給漢藩王們真心賣命的文人就越來越少了。
從滿清入關后,漢臣范文程就上奏清廷,應抓緊科舉考試,以此籠絡漢人士子。
他給順治奏折寫道:“治天下在得民心。士為秀民,士心得,則民心得矣。請再行鄉(xiāng)、會試,廣其登進。”
奏折中說明了除了要承認前明的士紳們的功名,以減少漢人的抵抗外,還需要選拔“我大清”自己的人才。
當時的清廷攝政王多爾滾批準了他的提議,從順治二年(1645年)開始,清朝正式開始實行科舉考試。
滿清在征服戰(zhàn)爭之始,即匆忙開科取士。
其政治用心,昭然若揭。
如時人所云:“開科取士,則讀書者有出仕之望,而從逆之念自息。”
三藩之變時期,南方三大漢藩王吳三桂、耿精忠、鄭經(jīng)占領區(qū)內的文官們,幾乎沒有為他們真心賣命的。
要么就是棄城逃跑,如泉州南安縣令劉佑。
彼時,南安鄉(xiāng)紳以承疇、成功二家的事跡向劉佑請示南安縣志要怎么寫這兩人。
在大清統(tǒng)治下的縣令劉佑,在當時鋪天蓋地“貶鄭”的輿論下,少見地表達了對“海賊”的認可,曰“洪不可太褒、鄭亦不可太貶”。
后來耿精忠反清,劉佑逃匿山谷。
鄭經(jīng)西征入泉后,聞劉佑之事,致人聘請,劉佑也不愿出山仕鄭。
連劉佑這樣較為正直、對鄭家有好感的文官都不愿意仕漢藩。
可見當時文人們,對幾個漢藩王都是抱著極度的無信心,不認為他們幾人能“造反”成功。
逃跑還算好的,有的文官在明明已經(jīng)投靠了漢王的情況下,還背刺漢軍。
如時任普寧令兼惠來令的段藻,在尚之信大軍攻打普寧縣時,忽悠已經(jīng)舉起反清的劉進忠部將劉斌,放棄縣治洪陽城,出城與尚之信野戰(zhàn),待劉斌出城后則關閉城門,致使劉斌戰(zhàn)敗。
不僅背刺,甚至還出現(xiàn)了大批為“大清”效死的文臣,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人稱“朱白地”的朱國治,以及“身在曹營心在漢(清)”的傅弘烈。
傅弘烈原本是明臣,后來投到王國棟麾下,當了韶州同治,也從此當了忠于大清的忠臣。
在當慶陽知府時,他就發(fā)覺吳三桂有謀逆之心,于是直諫朝廷。
康熙七年,被清廷革職。
康熙九年,被赦免后,以罪人身份發(fā)配梧州。
隨后,吳三桂反清,廣西降吳。
被吳軍所救的傅弘烈也假裝降吳,在暗中卻勸說廣西將軍孫延齡反正。
并且暗中散盡家資,招募西南苗兵及安南兵卒,建軍反吳。
在平樂之戰(zhàn)中,傅弘烈和莽依圖合兵,結果被莽依圖坑了,致使平樂失利。
莽依圖把責任推卸給傅弘烈,傅弘烈上書康熙跟莽依圖吵架。
后來,馬雄死,馬承蔭繼位。
傅弘烈誘導馬承蔭投降,馬承蔭暗中答應,把消息告訴給周軍的廣西統(tǒng)帥吳世琮,傅弘烈被誘捕,送至貴陽。
吳世璠欲招降,傅弘烈破口大罵,絕粒而死……
這就是當時南方漢藩王們的實際情況,文官心向大清,不愿降“賊”。
而吳藩麾下的文官,基本都是收編滿清在云貴的官紳,基本沒有自己的文人基礎盤。
乃至在吳三桂死后,吳世璠新君繼位,召集各地文武大臣回朝議事,也只有來度應詔覲見新皇,其余文官紛紛借口事務繁忙。
“嗯……不行啊,得想辦法把這些文人拉下水。”
吳世璠心里暗中計較,不能跟文人講規(guī)矩、講道理,更不能奢望“以德服人”。
德?
德個屁!!
做皇帝還用講道德?!
前朝的烈皇帝,但凡能缺德一點,把那些文官、勛貴抓起來過一遍鐵刷,別說弄個7000萬了,只需要弄出個700萬,大明軍隊立刻就能滿血復活。
什么闖賊、流寇、東虜,根本不在話下。
看著身邊有些被冷落的胡國柄,吳世璠問道。
“老胡啊,這支賊軍我沒給你安排職位,你不怪我吧?”
此時身旁無其他人,胡國柄才敢大膽地喚吳世璠為‘少爺’:
“奴才不敢!奴才是主子的奴才,少爺您怎么吩咐,奴才就怎么做!”
吳世璠滿意地點點頭。
“你是我的人,我肯定要把最重要的東西交給你。”
隨后就告訴胡國柄,王家山莊里那支良家子組成的“護軍”,才是他最看重的,并且說明了要區(qū)別兩支軍隊的原因。
山賊組成的隊伍,里面的人平時都是油滑、投機之輩,地位極其低下,有些難民,甚至寧死都不愿意當山賊。
靠這群地位低下的“賤民”去打仗,往往只能打順風戰(zhàn),再好點就是靠著一股狠勁,猛攻猛打,全憑一股氣。
一旦遭遇硬茬,或者是遭遇紀律嚴明的敵人,就會心生怯意,遲緩不前。
甚至為了利益,做出殺良冒功、劫掠百姓的暴行。
這種軍隊,還能指望他們?
至于為什么現(xiàn)在需要他們,因為在短時間內有戰(zhàn)斗力的,只有他們。
也就是說,山賊軍其實就是一個過渡,為“良家子軍”成軍,爭取時間。
而良家子組成的軍隊,才是最有戰(zhàn)斗力,最靠得住的。
這群良家子,也就是平時那些最溫和、最樸素、最善良的老實人,他們有是非觀、有道德底線、不打架、不鬧事、聽指揮、有紀律,令行禁止。
看起來忠厚老實,也是大家是非觀里都認可的好人,好人不代表他們不能戰(zhàn)斗,只要引導得當,這群愿意為自己的信仰效死。
打仗,其實就是組織一群人去打架。
能夠正確地理解戰(zhàn)略戰(zhàn)術、堅決地執(zhí)行命令的兵,認同組織、服從組織的兵,就是天下最好的兵。
“老胡啊,你給我聽好了。”
吳世璠認認真真地向胡國柄交代。
“這些兵要是你要是覺得蠢,踢一腳打幾拳可以,但你絕對不能羞辱他們,謾罵他們。”
“另外,別給我整出老兵霸凌新兵的事情。”
“王師,你懂不?你心目中的王師是什么樣的,就按那個樣子弄。”
吳世璠絮絮叨叨地跟胡國柄說了一堆,就是擔心胡國柄把隊伍帶偏了。
胡國柄見吳世璠如此鄭重其事,也認真地回道:
“少爺放心,奴才一定辦好差事。”
吳世璠見胡國柄這樣靠得住,也很是滿意,隨后從身上掏出一沓銀票說道:
“老胡啊,我現(xiàn)在暫時沒法給你職位,這五百兩你先拿著。”
五百兩,對于平時沒什么油水收入的胡國柄而言,已經(jīng)是不少了,相當于一個七品縣令十年的收入。
“少爺,這……”
“別推辭,少爺賞的你就拿。”
吳世璠直接拒絕了胡國柄的推辭,很霸道地給了賞賜。
除了賞賜胡國柄外,還把本次參加攻打盤龍寨的護衛(wèi)們、山賊們,大大小小賞了一遍,樂得眾人喜開顏笑。
并且當眾宣布,以后他的部屬里,那些所有帶“長”的都能按級別領餉。
聽到吳世璠宣布“餉”的時候,一眾山賊驚得張大著嘴巴,一臉的不可思議。
當賊還有餉?
眾山賊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根本不敢相信。
在確認了吳世璠所言非虛后,一眾山賊們頓時山呼萬歲。
而吳世璠自己也沒想到,只是給帶“長”的山賊們一點餉銀,竟然能讓這群他一直都看不起的山賊們,爆發(fā)出那么強悍的戰(zhàn)斗力。
吳世璠的周圍沒人當過山賊,所以他不知道山賊們的情況,也是很正常。
畢竟那幾句黑話,還是別人教的。
在現(xiàn)實中,做山賊沒有想象中那么快活,能天天大魚大肉,天天吃香喝辣的。
大多數(shù)情況下,普通山賊都是吃糠喝稀,一頓饑一頓飽,就這,還算當家的仁慈。
正常來說,一個賊上了山落了草,并不是代表就可以跟其他老賊一樣,可以開始大吃大喝了。
而是需要像到某家店里做小工一樣,要從最底層做起,吃也是吃最差的。
賊窩,也是有等級區(qū)分的。
首先就是吃飯,你來當賊,沒帶糧食對吧?
沒問題,先吃著,記賬。
我們有管賬務的“搖管”,單人單冊的給你記數(shù)。
其次,你沒地方住,對吧?
哦,還有家里人啊。
也沒問題,我這里有,先住著,記賬。
最后,就是你來當賊,也沒帶刀槍劍戟等家伙,對吧?
沒關系,咱們去搶劫時候,我這個做大當家的,先把武器借你,記賬。
等搶到東西后,你有分潤了,再把分潤給你的錢,抵了你欠我的銀子、糧食以及這么長時間累下來的利息。
倘若這次搶不到錢呢?
那我大當家的不管,你租借我的武器,就得給“租借錢”。
若是搶劫過程中,受傷了呢?
咋滴,難道還得醫(yī)你不成?
我這里是賊窩,不是善堂!
要藥,也不是沒有啊,給錢就行,上好的金瘡藥,有錢就有。
若是來我這里,總是沒開張,劫不到“肥豬”,你沒錢還我咋辦啊?
沒關系,我看你老婆、妹子、女兒……甚至你老娘長得都還挺水靈,今晚陪陪我吧,或者把她們賣到窯子里,換成錢銀來……
反正你在外面當?shù)柁r,那些老爺們也是這樣做的呀!
在咱們寨子里,我這樣做,你說合理嗎?
很合理!
山賊頭目通過各種方式,從底層山賊身上榨取他們的“勞動價值”,從而逼迫他們?yōu)榱诉€債,拼命的沖殺在最前面。
明明自己就是被山賊頭目逼迫、欺負的底層山賊,沒有受過頭目的半點恩惠,可在面對大戶人家的精銳護衛(wèi)時,卻仍都是悍不畏死地往前沖。
只為了能夠搶到“食”,在分潤銀子的時候,乞求大當家的能分多一點,讓他減少一點債,也能讓家里人能吃上一頓大米飯……
也正是做山賊不僅“致富”不了,還有自家妻女被玷污的可能,更是有被官府緝拿的風險,因此大多數(shù)難民,寧可餓死,甚至造反,也不愿做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