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我猜中了?
陸塵昊仰頭望向上方,呈四十五度角,道:“若闖王只是凡夫俗子,不能影響天運,我自然看不透。”
“然今日之闖王,已魚躍龍門,鳳翔九天,一身承載天命之重,一舉一動,牽涉王朝氣運。”
“我略知天文,夜觀天象,自不難看出其有議和之意。”
“再加上你如今出現在此,身負什么使命,又何須再猜?”
腮幫胡漢子滿臉震驚。
半晌,化作欽佩之色,喉結涌動,拱手拜道:“陸先生大才,俺牛二服了!”
原來他的名字叫牛二。
倒是也算名副其實。
鄭森也感嘆道:“不愧是能教出高徒的奇人!”
“我昔日聽家里人講故事,那些神通廣大的高人,都是活了幾百年上千年的老怪物。”
“如鬼谷子,據說便活了八百年。”
“剛才看先生這般年輕,心中還有些疑惑。”
“此際才知先生之能,名不虛傳啊!”
“可笑鄭某枉活了十九載,與先生相比,卻無異于廢物一個了。”
陸塵昊笑道:“鄭公子何必自輕?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無非是術有有專攻罷了。”
他轉頭望向牛二道:“你還不將我松綁?”
不料,牛二卻是搖了搖頭。
“那不行!”
陸塵昊一時愣住。
牛二道:“你太厲害了,若是我將你松綁,肯定就會跑了。”
“說不得要去幫助狗皇帝,來對付俺們義軍和闖王。”
原來是抱著這樣的心思。
陸塵昊苦笑道:“你們寨子這么多人,我如何逃得掉?”
“別說旁人,就是你一個,我也是打不贏的。”
牛二瞪著銅鈴般大的眼睛,道:“俺哥哥都說俺是猛張飛,你這細胳膊細腿的,當然打不過俺。”
“但俺是張飛,你就是諸葛亮。”
“張飛再猛,也被諸葛亮耍得團團轉。”
“俺可不能上你的當。”
這……邏輯……
陸塵昊有些哭笑不得了。
“我要有心幫崇禎帝,就不會來你的寨子附近尋你。”
“我來尋你,便是來助義軍和闖王的。”
牛二摸了摸腦袋,道:“好像是這么個道理。”
旋即,他似是突然醒悟過來,瞪著眼道:“可你那弟子夜煙、天下第一帥、王者永不屈服等人,都在向朝廷進諫,要幫狗皇帝。”
陸塵昊搖頭道:“非也,非也。”
“他們所幫的,不是崇禎帝,而是天下蒼生,是億萬黎民百姓。”
“闖王舉義旗造反,也是為了讓天下苦難的百姓,能有一條活路,對嗎?”
牛二點頭道:“自然是了,若不是實在活不下去,誰又會造反呢?”
陸塵昊道:“那大家就是殊途同歸了。”
“我那不成器的弟子,眼下去幫崇禎帝承辦寶鈔事宜,但所獲之銀兩,可不會給崇禎帝。”
牛二不解道:“那又是要給誰?”
“給天下百姓,給闖王,給義軍!”陸塵昊道:“我已經交待他,籌集到了銀子,便運來此處山寨。”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先來察看。”
“此言當真?”牛二半信半疑。
陸塵昊道:“至多兩三日功夫,便有銀兩運來,那時自可見真假,我又何必蒙你呢?”
“不過,你這待客之道……”
牛二喜笑顏開,快步跑過去,給陸塵昊松綁。
“要真是給俺送銀子,俺自是不能虧待了你。”
“先給你松綁,好酒好菜伺候,但若三日之后,還見不著銀子,就休怪俺不客氣了。”
陸塵昊活動了一下身體。
牛二此時又笑道:“陸先生能看出俺們闖王又議和之意,不知能不能看得出,俺們提出的議和條件是什么呢?”
鄭森插言道:“陸先生雖乃當世奇人,有未卜先知之能,但天道所示者,大事也,又豈能事無巨細盡知,牛當家何必為難呢?”
他有意打圓場。
陸塵昊故作沉思狀,裝模作樣的掐手算了算,笑道:“議和條件當有三。”
“一是朝廷每年給軍餉百萬。”
“二是割西北一帶為國,許闖王自立。”
“三是闖王不奉詔覲見,但可以幫朝廷鎮守一方,內平叛亂,外御敵寇。”
“不知我猜得對與不對?”
牛二呆立當場。
半晌,才開口道:“媽呀,俺真是見到活神仙了!”
“此事除了闖王、俺軍師哥哥,以及俺,再無第四人知曉,你竟然能猜得分毫不差?”
鄭森聞言,也是目光閃爍,神色難以置信。
陸塵昊卻是暗暗松了一口氣。
李自成和崇禎帝議和的事,雖見于清初文人的文字記載,但有各種不同的版本。
歷史便是這樣。
幾年前發生的事情,尚且各人都有各人的說法,各不相同,何況是幾百年前的事情。
他沒有把握,只能試探著說一說。
早已想好萬一說錯了,又該怎么圓回來。
沒想到,竟然說中了。
牛二又問道:“陸先生既然這么厲害,不如算上一算,看議和之事,能不能成?”
陸塵昊心中一緊,看了看牛二,心念飛轉。
思索了片刻,他緩緩問道:“你希望他成,還是不成?”
說話間,目光如炬,盯著牛二。
牛二的神色并不見任何異常變化,他哈哈大笑道:“先生何出此言?俺奉命辦事,自然是希望能辦成的。”
猜錯了?
陸塵昊并不氣妥。
這種話本來就試探,從中推敲出對方心里的真實想法。
這也是很多街頭算命先生的拿手好戲。
從一個個不經意的問題里面,問出端倪,后面算起命來,就像模像樣了。
一問不成,他又再次試探:“那闖王和牛軍師,是想真議和,還是假議和呢?”
牛二的神色,驟然一變。
他沉聲道:“何謂真議和?何謂假議和?”
聽到這個反問,陸塵昊心中有數了。
幸好,自己沒有全信歷史。
否則,高人形象立馬就要崩潰。
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史書,并不是當事人親自寫的,不可能百分之百準確。
能將大事記準,就很不錯了。
比如李自成和崇禎帝議和,應是確有其事。
但李自成當時是真心想議和,還是以議和為名,進行戰略欺詐,麻痹朝廷,麻痹崇禎帝呢?
這恐怕除了當事人,沒有人能弄清楚。
更不可能從史書上得到答案。
畢竟,議和并未談成。
而且,書上所記載的議和,本就不是如今這個時間,而是幾個月之后。
陸塵昊淡淡笑道:“大明執掌天下二百七十余載,及至今日,氣數已盡。”
“闖王順天意,應民意,合該取而代之。”
“又豈有在此時再向大明朝廷俯首稱臣的道理?”
“然如今義軍初占一省之地,急需時間整軍備戰,布政安民,又恐大明調關寧鐵騎回防,乘機反撲,故先安其心。”
“所謂議和,不過是騙一騙崇禎帝這無知小兒罷了。”
他聲音剛落,便聽得“撲通”一聲。
牛二竟跪了下去。
“神仙,真神仙啊!請受俺牛二一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