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聞鼓制度最早始于西晉。
在朝堂外設登聞鼓,臣民若有重大冤情,認為判決不公,就可以去敲鼓鳴冤。
由皇帝或者欽差大臣直接受理。
此后的歷朝歷代,登聞鼓一直保存了下來。
大明建立之后,朱元璋也設置了登聞鼓。
敲登聞鼓,并不一定能見到皇帝,而是由一名監察御史接狀紙。
此后多有變動。
到崇禎時,已經變成了由都察院受理,審案后呈報天聽。
但這時候,登聞鼓制度實際上早已名存實亡。
一個很簡單的邏輯,好的制度,通常都會被濫用。
登聞鼓制度看上去很美好。
可是,民間有冤或者自認為“有冤”的人,是何其之多呢?
利益分配不公是永遠都存在。
放到全國范圍內,那想來京城告狀的人,就更是多得數也數不清。
別說大明。
就是擱在后世的現代社會。
上訪的人,也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
若是大家都來敲登聞鼓,那朝廷就只有整天聽鼓響,啥事都不用干了。
基于這一點,越往后面,對敲登聞鼓的要求就越高。
萬歷,嘉靖都曾多次下旨,非重大事情而無故敲登聞鼓者,嚴懲不貸。
皇帝都下旨了,下面當然要更加嚴格的執行。
實際上就變成了誰都不許敲登聞鼓。
那面高立朝堂之外的登聞鼓,早就成了一個無用的擺設。
只不過,這是祖宗家法。
哪怕實際上沒用了,也不會明著下令廢除。
可朱由檢登基十幾年,登聞鼓就從來沒有響過。
誰也沒有料到,今日不知為何,登聞鼓竟然響了。
順天巡撫楊鶚臉色一變,脫口怒斥:“今日是何人值班看守?為何會讓人敲響登聞鼓,擾亂朝堂?”
不用他吩咐,殿前的侍衛早已慌亂的詢問情況了。
平日里登聞鼓都不許閑雜人等靠近。
今日也不知怎么回事,竟被人敲響了。
陛下本來就龍顏不悅,萬一再惹惱的話,大家都要倒霉。
外面。
鼓聲并沒有止息,反而越敲越響。
朱由檢神色復雜,心情越來越不好。
這時。
左都御史施邦耀出列,道:“陛下,登聞鼓響,必有重大冤情,臣請旨嚴查,還百姓以公道。”
朱由檢愣了愣。
他剛登基的時候,意氣風發。
也一心想要為天下,為百姓辦一點事。
做一個天下黎民百姓景仰,能名垂青史的好皇帝。
為此,十幾年了。
朱由檢從來都沒有好好睡過一個覺。
每天都在為國事操勞,不知休息為何物。
可眼看著大明不僅沒有起色,反而每況愈下。
他也確實累了。
聽到登聞鼓響,朱由檢很想說,自己要去親自審理,見一見來伸冤的人。
可想著眼下還要調兵遣將去平定闖賊,寶鈔推行不順,國庫空虛……一樁樁一件件的國事,都等著他去處理。
又哪里有空去受理案子呢。
更何況。
如今的朱由檢,早已不是剛登基時,不顧一切斬殺魏忠賢的愣頭青。
當了這么多年的皇帝,資質愚笨的朱由檢也漸漸明白,朝堂上的事,錯蹤復雜,暗流涌動。
各方勢力都在追逐自己的利益,且互相斗爭。
今日登聞鼓無故被敲響,誰知道又是哪一方勢力在暗中使絆子呢?
他身為皇帝,隨意下場,殊為不智。
當然。
也不可能不管。
畢竟。
登聞鼓一響,整個京城就都聽到了。
朝廷總是要給一個交待的。
當下,輕輕點頭道:“此事就由愛卿去辦吧,須詳細查明,具實呈報。”
“臣遵旨。”施邦耀領了旨,當即出殿,直奔登聞鼓所在的地方而去。
朝堂外。
登聞鼓前。
天下第一帥像一頭暴怒的獅子,左沖右撞,將前來攔截的人沖開。
此刻,他身上已經到處是傷。
但他拿出了不要命的架勢,而那些前來阻擋捉拿的人,又不敢真的殺他,一時之間,數十上百的捕快,侍衛,竟然真被他一人擋住。
登聞鼓下,夜煙仍在拼命敲鼓。
咚!
咚!
咚!
鼓聲陣陣,響徹京城。
一時間。
整個北京城都沸騰了。
登聞鼓已經幾十年沒有被敲響。
今天這一響,自然是大事件。
百姓們議論紛紛。
無數的人涌來看熱鬧。
“本官是都察院左都御史,你為何敲鼓,有何冤情,可以呈上來,本官為你做主。”
正當天下第一帥眼看就要抵擋不住的時候。
終于,施邦耀來了。
聽到是左都御史前來,夜煙知道,自己的目的,達到了。
當下停止敲鼓,走到施邦耀面前,也不跪下行禮,只是拱手道:“大人,我們要見皇帝陛下。”
施邦耀臉色一沉,道:“陛下豈是你能隨意見的?你二人究竟有何事?為何敲鼓?若不如實招來,小心本官用大刑伺候。”
夜煙卻絲毫也不以為意。
“我二人前來,并非為了給自己伸冤,而是為了拯救天下蒼生,拯救大明,也是為了拯救陛下。”
“如今闖賊占據陜西,潼關已破,外有清兵虎視眈眈,隨時可能率兵南下。”
“國庫空虛,無力派兵圍剿賊冦,外蕩清兵。”
“大明王朝已是風雨飄搖,危在旦夕。”
“小民夜煙,不忍見大明就此滅亡,蒼生涂炭。”
“特前來向陛下獻救國救民之策。”
“挽大明于將傾,救天下百姓于水火。”
“非為一己之私。”
“還請大人代為轉達,上呈天聽,小民不盛感激。”
聽他一番話說完,施邦耀瞠目結舌。
自古只有毛遂自薦,那也是因為毛遂本身并非普通人,而是平原君的門客。
他有自薦的資格。
這兩人名不見經傳,竟敢敲登聞鼓來自薦,還揚言要救大明,救天下,怕不是瘋子吧?
罷了!
罷了!
還以為是有什么重大冤情,沒想到只是兩個瘋子而已。
令人打一頓,回去復旨吧。
施邦耀將臉一沉,怒道:“大膽刁民,竟敢無故敲響登聞鼓,擾亂朝堂,騷擾百姓,狂言救天下,救大明……瘋言瘋語,不堪入耳。”
“如此浪蕩行跡,若不嚴懲,大明國法何在?”
“來人,給我將兩人拿下,重打一百大板。”
一聲令下。
旁邊的差役頓時一擁而上,將夜煙和天下第一帥擒住。
夜煙高喊道:“大人要打,盡管打就是了,我要是哼一聲,就算不得好漢。”
“不過,今日朝廷下令推行寶鈔,民間集體抵制,只有小民有解決之法。”
“大人將小民打死事小,耽誤了國事,致使大明滅亡,可就要遺臭萬年了。”
施邦耀陰沉著臉,冷冷看著夜煙和天下第一帥。
這兩人說話條理清晰而分明,肯定不是鄉野無知的百姓。
敢來這里敲登聞鼓,莫不是朝堂中有人做后臺?
故意指使他們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