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我承認,最初認識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時,我絲毫沒察覺他有什么異乎尋常之處。但現在,鮮少有人否認他的偉大。我說的偉大并非走運的政客或戰功赫赫的軍人的那種偉大;那種偉大更多屬于他們的職位而非他們個人,處境的變化會將其消減到微乎其微。首相卸任后我們往往只看見一個夸夸其談的演說家,而將軍離開了軍隊不過是集鎮的一個馴順角色。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的偉大卻是實實在在的。你或許不喜歡他的畫作,卻無論如何也沒法不向它們獻上你的關注。他讓你不安,并牢牢抓住你。他備受嘲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所以不管是為他辯護還是高唱贊歌都已經不是離經叛道或反常的標志了。他的缺點如今被視為他的優點的必要補充。他的藝術地位尚可討論,仰慕者對他的吹捧之詞總是變來變去,一如詆毀者對他的毀謗之言;但有一點毋庸置疑,那就是他有天賦。在我看來,藝術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藝術家本人的個性,若藝術家個性足夠獨特,那么作品即便有一千個缺點也可以被原諒。委拉斯凱茲[1]的繪畫才能或許在埃爾·格列柯[2]之上,但是循規蹈矩敗壞了人們對他的崇拜:那個生性放蕩、命運多舛的克里特人卻將自己靈魂的秘隱作為活的祭品,奉獻出來。藝術家們,畫家、詩人或音樂家,以自己崇高或美麗的作品裝飾生活,滿足大家的審美意識;但當他將一份更妙的禮物——他自己——也擺在你面前時,那就近似于滿足性本能了,兩者一樣殘暴。探尋畫家本人的秘辛和讀偵探小說一樣令人著迷。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謎題,如浩瀚宇宙一樣永遠神秘。斯特里克蘭德最無足輕重的作品也隱含著某種奇特、扭曲、復雜的人性;顯然,正是這一點,讓那些不喜歡他的畫作的人也沒法漠視它們,也正是這一點激發了人們對他的生活和性格的強烈興趣。

斯特里克蘭德死后四年,莫里斯·休瑞才在《法蘭西信使》[3]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使這位不知名的畫家免于湮沒無聞的命運,也為后來提筆寫他卻又沒多少主見的人開辟了一條可以追隨的道路。很長一段時間里,這位評論家在法國享有不容置疑的權威,他所提出的觀點令人印象深刻;它們看似夸張,后來的評斷卻確認了他的預判,在他定下的基調上,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的聲譽如今已經穩固地建立起來。他的聲名鵲起是藝術史上最具浪漫色彩的事件之一。但我不打算討論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的作品,除非那作品涉及他的性格。有些倨傲的畫家聲稱門外漢是看不懂畫的,說他們對繪畫作品表示欣賞的最好辦法就是默默地掏出支票本,對此我不敢茍同。認為藝術是只有行家才能完全理解的技藝,這是一種奇怪的誤解:藝術是情感的宣示,而情感的語言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但有一點我是同意的,那就是評論家沒有關于藝術技巧的實踐知識,很難對作品的實際價值做出正確的評估,而我對繪畫知之甚少。所幸在此我并不需要冒這個險,因為我的朋友愛德華·萊格特既善寫作,又工繪畫,他寫了一本小書[4],里面詳盡地談論了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的作品。此書堪稱同類文風作品中的典范,但是總的來說,這種文風在英國的際遇不像在法國那么幸運。

莫里斯·休瑞在他那篇著名的文章里大致介紹了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的生平,他的描述拿捏得當,很好地吊起了讀者進一步探尋的胃口。他對藝術有著大公無私的熱情,由衷地希望讓有識之士注意到這位極具創造性的天才;但他作為優秀的記者,不可能不知道“人情味”會讓他更輕易地達到這個目的。而當那些曾經和斯特里克蘭德接觸過的人——在倫敦就認識他的作家們、在蒙馬特[5]的咖啡館見過他的畫家們——驚訝地發現那位曾經與他們擦肩而過、被他們認為不過是又一個落魄畫家的人竟是一個真正的天才時,法國和美國的雜志上開始出現一篇又一篇關于他的文章,或追憶過往,或稱頌其人其畫。這使得斯特里克蘭德名聲大噪,卻依舊未能滿足公眾的好奇心。這是個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而勤奮的懷特布萊特·羅賽茲也因此得以在他鴻篇巨制的專著[6]里列出一長串有據可考的文獻。

創造神話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出類拔萃的人職業生涯中但凡有一點讓人感到驚訝或不解的事情,它都會貪婪地抓住,編造出種種傳說,然后讓人們深信不疑。這是浪漫對平凡生活的反抗。這些傳說是故事主人公通向不朽聲名最可靠的通行證。愛諷刺的哲學家嘴角含笑地想起了沃爾特·瑞利爵士[7],他至今被人們牢記更多的是因為他將斗篷鋪在地上讓童貞女王走過,而不是因為他將英國的威名遠播到了新大陸吧。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一生籍籍無名,他只樹敵,不交朋友。因此,也難怪那些寫他的人用活躍的想象來彌補他們稀疏的記憶,那不多的了解顯然也足以讓他們對他進行浪漫的描述。他生活中多得是奇怪、可怕的事情,他性格里不乏離經叛道的成分,他的命運也足夠悲慘。凡此種種,不久便順理成章催生出一個傳奇。對于這樣的傳奇,明智的歷史學家是不會輕易攻訐的。

但羅伯特·斯特里克蘭德牧師恰恰不是明智的歷史學家。他公然宣稱自己寫那本傳記[8]的目的是要“消除當下流行的對他父親后半生的一些誤解”,因為它們“給生者帶來了痛苦”。顯然,公眾普遍認同的很多關于斯特里克蘭德的生活的描述會讓一個體面的家庭感到尷尬。我讀這部作品時覺得很好笑,并為此十分佩服自己,因為它實在是沉悶無趣。斯特里克蘭德先生描繪了一位好父親、好丈夫,一個溫和、勤勉、高尚的男人的形象。這位現代牧師從他深研的一門學問中習獲了一項驚人的闡釋辯解的技藝,這門學問我想是叫做解經學。羅伯特·斯特里克蘭德牧師在“解釋”他父親生活中種種作為孝子不便記起的事跡時的手法可謂高明,這么高明的手法日后必將使其在教會身居高位。我似乎已經看到他那結實的小腿包裹著主教皮裹腿的樣子了。他這么做或許是一腔豪勇意欲保護,實際卻是有損害的,因為斯特里克蘭德名聲大噪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大家普遍接受的傳說;因為很多人正是出于對他的人品的厭憎或是對他凄慘之死的同情而關注他的作品;而這個兒子一番好意的努力往他父親的仰慕者心頭澆了一盆冷水。在斯特里克蘭德先生的傳記出版并引得人們議論紛紛之后不久,他父親的重要作品《撒瑪利亞女人》[9]因為收藏者的突然離世而被拿到佳士得拍賣行重新拍賣,成交價比九個月前那位著名收藏家買入的價格還低二百三十五英鎊,應該說這并非偶然。若非人類非凡的神話創造力不耐煩地將這個大煞人們追逐奇聞軼事興頭的故事掃到一邊的話,僅憑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的魅力和獨創性恐怕難以扭轉形勢。隨后,懷特布萊特·羅賽茲的著作出版,總算消除了所有藝術愛好者心中的不安。

懷特布萊特·羅賽茲那一派歷史學家相信人性本惡,而且惡得沒底線。相比那些不懷好意將浪漫的偉大人物塑造成家庭美德典范的作家,讀者在他們那里更能獲得樂趣。就我而言,如果安東尼和克里奧佩特拉之間除了經濟牽連之外再無其他瓜葛,那才是遺憾呢;[10]而且謝天謝地,尚無足夠證據能說服我相信提比略[11]是像喬治五世[12]一樣無可指摘的君主。懷特布萊特·羅賽茲用來駁斥羅伯特·斯特里克蘭德牧師的天真傳記的言辭叫人不由得對那位不幸的牧師心生同情。他為顧全體面的語焉不詳被貼上了虛偽的標簽;對一些事情婉轉的陳述被斥為撒謊,而他的沉默被罵作背信棄義。那些小過失,雖然作為兒子情有可原,作為作家卻會被指責,連累整個盎格魯-撒克遜民族被罵假正經、說謊成性、狂妄自大、奸詐狡猾和廚藝蹩腳。我個人認為斯特里克蘭德先生確實有些魯莽,大家已經相信他父母之間有一些“不愉快”,他卻要反駁說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從巴黎寫來的信里曾經稱她為“一個優秀的女人”,結果懷特布萊特·羅賽茲將那封信原樣放在書里印了出來,原來信是這樣寫的:“我那天殺的妻子,她是個優秀的女人,愿她早下地獄。”教會在勢力鼎盛時期也不是這樣對待那些不利于自己的證據的。

懷特布萊特·羅賽茲博士對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懷著滿腔的仰慕之情,但他沒有可能為他洗白。他能一眼看穿那些看似最純真無邪的行為背后的卑劣動機。他是一位心理病理學家,同時也是繪畫藝術的學徒,潛意識在他面前少有秘密可言。沒有神秘主義者會去洞察尋常事物的深層含義。神秘主義者看見的是難以言喻的玄妙事物,而心理病理學家卻能看到不可明言的私隱。這位學識淵博的作家搜羅出種種可能詆毀他的主人公名譽的瑣事,他那孜孜以求的樣子真是讓人看得著迷。當他找到一些能說明他的冷酷無情和卑鄙無恥的例子時,他會有些心軟;但當找到一些被遺忘的小事可以駁斥羅伯特·斯特里克蘭德牧師那位大孝子時,他又不免像宗教法庭上的審問者面對異教徒一樣欣喜若狂。他勤奮得驚人,再小的事也逃不過他的眼睛,如果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有哪張洗衣店的賬單忘記付了,他一定會讓它完完整整地出現在你面前;如果他欠了別人半克朗[13]的錢沒還,這筆債務的每一個細節都不會被遺漏。

注釋:

[1] 迭戈·委拉斯凱茲(Diego Velasquez,1599-1660),17世紀巴洛克時期西班牙畫家,代表作有《宮娥》《紡紗女》《維納斯對鏡梳妝》等。

[2] 埃爾·格列柯(El Greco,1541-1614),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畫家,出生于希臘的克里特島,所以下文稱他為克里特人。El Greco是他的筆名,在西班牙語中意為“希臘人”。他主要的代表作有《圣母子與圣馬丁》《拉奧孔》《脫掉基督的外衣》等。

[3] 《法蘭西信使》(Mercure de France),歷史悠久的法國文藝評論雜志,創刊于17世紀,至今仍在刊行。

[4] 原文注:《一位現代藝術家: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作品評注》,愛爾蘭皇家學院院士愛德華·萊格特著,馬丁·塞科爾出版社,1917。

[5] 蒙馬特(Montmartre),位于巴黎第十八區的一座高130米的山丘,人們習慣性地將其周圍地區稱作蒙馬特區。19世紀末,這里已經成為巴黎重要的藝術中心,匯聚了大量藝術家。畢加索也曾在此居住。作為斯特里克蘭德人物原型的法國后印象主義畫家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當時住在第九區。

[6] 原文注:《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的生平與作品》,雨果·懷特布萊特·羅賽茲博士著,施威格爾-漢尼斯出版社,萊比錫:1914。

[7] 沃爾特·瑞利(Walter Raleigh,1554-1618),英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將領、探險家和詩人,深得伊麗莎白女王垂青。他曾向女王建議爭奪海上霸權和海外殖民,并率先踏上美洲,占領大西洋沿岸大片領地,將其命名為弗吉尼亞(Virginia)。后面的童貞女王即指伊麗莎白一世。

[8] 原文注:《斯特里克蘭德:其人其作》,其子羅伯特·斯特里克蘭德著,海因曼出版社,1913。

[9] 原文注:佳士得拍賣行的描述如下:一個裸體女人,社會島上的土著,躺在小溪旁的草地上。背景為熱帶風光,有棕櫚樹、芭蕉樹等。60*48英寸。

[10] 安東尼(Mark Anthony,公元前83-前30),古羅馬政治家和將領。克里奧佩特拉(Cleopatra,公元前69-前30),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末代女王,俗稱“埃及艷后”。愷撒遇刺身亡后,安東尼與屋大維爭奪權位,得到克里奧佩特拉的支持。屋大維攻破埃及后,兩人自盡。莎士比亞曾據此創作悲劇《安東尼與克里奧佩特拉》。

[11] 提比略(Tiberius,公元前42-公元37),羅馬帝國第二任皇帝,公元14-37年在位,以殘暴荒淫著稱。

[12] 喬治五世(King George V,1865-1936),毛姆寫作這部小說時在任的英國國王。

[13] 按照英國早期的幣制,一克朗等于四分之一英鎊。克朗幣現在在英國只作為紀念幣發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枣强县| 合作市| 东方市| 兴仁县| 阿巴嘎旗| 安多县| 岳西县| 平武县| 巴青县| 大足县| 兰坪| 长葛市| 鲁山县| 逊克县| 横峰县| 邓州市| 扬州市| 象山县| 广灵县| 连城县| 北海市| 凤山县| 全椒县| 寿阳县| 营口市| 和硕县| 离岛区| 贵阳市| 渑池县| 青铜峡市| 太保市| 新化县| 双鸭山市| 新竹市| 金塔县| 贵州省| 绥滨县| 南乐县| 扶绥县| 三原县| 孙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