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釋義

第一章 總則

總則是一部法律、法規的骨干和靈魂,起著通領全篇的作用。總則的內容一般包括立法依據、立法宗旨、調整對象、基本原則等,這些內容體現了一部法律、法規的立法精神,對正確把握法律、法規的內容,理解法律、法規的本意起著關鍵作用。

《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是一部調整和規范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中各個方面社會關系的重要行政法規。總則部分共6條,主要規定了立法宗旨和目的,調整對象及適用范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應當遵循的原則,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督管理,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單位應當承擔的責任以及國家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中技術進步的鼓勵政策等內容。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的管理,保證建設工程勘察、設計質量,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制定本條例。

【釋義】 本條是關于立法目的的規定。

本條規定體現了條例的指導思想,明確為什么制定條例,也就是確定了條例的目的:

1.加強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的管理。這里所說的加強管理,主要是指政府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的管理。制定行政法規,是要解決實際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關鍵是要確立相應的制度、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加以規范和約束,促進整個產業的發展,而不只是為了解決工作中的具體問題,設立一些審批、許可、收費環節,增加辦事的層次和手續。因此,在找準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中存在的問題的前提下,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借鑒國外的成功做法,確立了相應的管理制度,加強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的管理。

2.保證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的質量。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的質量是整個建設工程質量的基礎和關鍵,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的質量,在《建筑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中都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的質量作了原則規定。本條例在此基礎上,確立更具操作性的制度和措施,加強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的管理,從而保證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的質量。

3.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建設工程的質量和效益關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的質量又關系到建設工程的質量和安全。因此,加強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質量的監督管理,提高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的質量,也就是保證了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綜上所述,鑒于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在整個建設工程,乃至整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必須加強對它的監督管理,保證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的質量,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這就是本條例要達到的三個目的。明確條例的立法目的,有助于我們理解條例中確立的相關制度和措施的內涵,更好地把握其精神實質,有利于在實踐中貫徹執行,從而把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工作做得更好。

第二條 從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必須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建設工程勘察,是指根據建設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評價建設場地的地質地理環境特征和巖土工程條件,編制建設工程勘察文件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建設工程設計,是指根據建設工程的要求,對建設工程所需的技術、經濟、資源、環境等條件進行綜合分析、論證,編制建設工程設計文件的活動。

【釋義】 本條是關于條例的調整范圍以及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內涵的規定。

1.條例的調整范圍。凡是從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都必須遵守條例的規定。這里的建設工程,是指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線路管道和設備安裝工程以及裝修工程。這些工程的勘察、設計活動,無論是在我國境內,也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范圍內進行的,還是在我國境外進行的設計,只要工程是建設在我國境內的,都必須遵守本條例的規定。

2.對建設工程勘察和建設工程設計內涵的確定。本條專門就建設工程勘察和建設工程設計作了定義,明確了建設工程勘察是指根據建設工程的要求,也就是建設工程本身的特點,在查明建設工程場地范圍內的地質地理環境,對地形、地質和水文等要素作出分析、評價和建議,為地基處理、地基基礎設計和施工提供詳細的地基土構成與分布、各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持力層及承載力、變形模量等巖土設計參數,以及不良地質現象的分布與防治措施,以達到確保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以及建成后能安全和正常使用的目的。建設工程的設計是指在進行可行性研究并經過初步技術經濟論證之后,根據建設項目總體需求及地質勘察報告,對工程的外形和內在實體進行籌劃、研究、構思、設計和描繪,形成設計說明書和圖紙等相關文件。

本條明確建設工程勘察和建設工程設計的內涵,有利于將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與其他活動區別開,解決了“是什么”和“管什么”的問題,為下一步確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制度打下基礎。

第三條 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應當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

【釋義】 本條是關于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所應當遵循的總原則的規定。

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的總的原則,不僅是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應當遵循的原則,也是行政主管部門在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的監督管理中應當掌握的原則。這一總的原則是我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長期經驗和教訓的總結。

1.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應當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建設工程的勘察是基礎,勘察成果要反映客觀地形、地質情況,確保原始資料的準確性,結合工程的具體特點和要求提出明確的評價、結論和建議。由于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各項事業都需要大量資金,因此,勘察報告在反映客觀情況的前提下,還應當根據我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水平提出相應的建議,采取有效而實用的技術方案和措施,既滿足工程建設的需要,又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約資金。建設工程的設計是工程建設的主導環節,它既是投資者意志的體現,又為下一步的施工打好基礎。

2.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應當做到三個效益相統一,即: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相統一。

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是一項綜合性強,涉及面廣的產業,不僅關系到一個地區、一個城市長遠發展的大計,也關系到廣大居民安居樂業的切身利益。在建設工程勘察、設計過程中不僅要考慮經濟效益,還必須綜合考慮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實行三個效益的統一。

經濟效益是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的直接的主要的目標,也是推動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發展的直接動因。通過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繪制建設藍圖,才能使國家對建設工程的投資實現其經濟效益,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但如果只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不顧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其經濟效益也不會持久,更難以長遠發展。

社會效益是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對全社會產生的效果和利益,提高社會效益也是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工作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只有取得明顯的社會效益,才能得到全社會的承認和肯定,才能受到各方面的積極支持和幫助,才能有蓬勃發展的可能,并為全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在重視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同時,還要把環境效益置于重要地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的好壞,不僅影響城市的規劃,而且將影響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環境,關系到子孫后代的生存與發展。

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三者是辯證的關系,既是矛盾的,又是統一的;既有區別,相互不能代替,也有密切的聯系,它們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缺一不可。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在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的監督管理中應當通過政策和法律、經濟、行政手段來加以引導和控制,確保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統一。

第四條 從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應當堅持先勘察、后設計、再施工的原則。

【釋義】 本條是關于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應當遵照的基本程序的規定。

工程建設的基本程序是保證建設工程質量和投資效益的基礎。我國目前的基本建設程序主要包括以下階段: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立項審批、規劃審批、勘察、設計、施工、驗收和交付。這種基本程序并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根據建設工程的特點和客觀需要,在總結以往建設經驗的基礎上確定的.它是建立正常的建設秩序的需要,是建設項目科學決策、保證投資效益的重要條件,也是建設工程質量的重要保證。

1.建設工程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周期一般都比較長,各個環節和階段都有各自的特點和要求,又是互相聯系的整體,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整個工程的進展和質量。任何一個工程項目的建設,都是為了獲得投資的預期效果,而一個項目能否取得收益以及效益的好壞,很重要的一點取決于決策階段,這就需要有一套保證決策科學性、合理性的機制,這就是基本建設的程序,這是避免重復建設以及投資效益不理想的有效途徑。通過每一步的認真、細致的研究論證,由有關專業人員對項目建設是否必要,條件是否可行進行論證,還要通過財務評估對投資收益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對建設項目的選址、規模等進行多方案比較,提出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的項目建議和研究報告,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因此,在進行項目建設時,必須依據國家的有關法律和規定,按照基本建設程序進行,以保證投資的正確性、合理性。

2.從事建設工程的建設,必須堅持先勘察、后設計、再施工的原則。根據建設程序的要求,任何建設項目的實施,首先要進行勘察,摸清建設項目所在地的地質地理環境和巖土工程條件,并進行分析、評價,出具勘察報告。具有相應資格的設計人員,根據勘察報告,對技術、經濟、資源、環境等條件進行綜合分析、論證,編制出設計文件。具有相應資質的施工單位才能根據設計文件的要求進行現場施工。這個程序中的每一步是互相關聯的有機整體,缺少哪一步或者程序顛倒,都會造成嚴重惡果。近年來,一些建設單位不顧國家規定的基本建設程序,搞邊勘察、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工程,有的甚至不勘察,僅憑設計人員的經驗和旁邊工程的相關材料進行設計、施工,導致工程質量事故頻發,給人民生命和財產造成重大損失。

作出上述規定,是為了強調建設工程程序的重要性,從事工程建設活動,必須按照勘察、設計、施工的程序逐步進行,這也是保證建設工程勘察、設計質量,進而保證建設工程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違反這個程序,就是違法行為,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交通、水利等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加強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的監督管理。

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單位必須依法進行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嚴格執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并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的質量負責。

【釋義】 本條是關于人民政府的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的監督管理以及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單位的責任的規定。

1.勘察、設計是工程建設的主導環節,這一環節出現的不良市場行為會嚴重影響工程質量。目前,地方保護、部門壟斷、勘察設計單位不正當競爭以及其他違法行為客觀上是存在的。為了保證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工作的健康發展,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這就要求政府及有關部門加強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的監督管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1)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交通、水利等有關部門是進行監督管理的主體。

(2)監督管理必須依照本條例的規定進行。根據依法行政的要求,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力,只能限定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內,法律、法規沒有作出規定的,行政機關不得行使。本條例對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在資質資格的管理、對發包與承包的管理、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文件在編制和實施過程中的管理以及對整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的監督管理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行使監督管理權。

(3)行政機關行使的監督管理不同于單位內部的管理。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的監督管理,主要是宏觀的、高層次的監督管理,包括制定有關的政策、規章、辦法、標準,頒發資質、資格證書,進行施工圖設計文件的審查,受理單位和個人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中的違法行為的檢舉、控告、投訴、查處違法行為,依法進行處理等。政府部門的這種監督管理主要是為了給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單位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從而保證建設工程勘察、設計事業的健康發展。

2.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單位必須依法進行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嚴格執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是工程建設技術和經驗的總結、積累,特別是有關安全、抗震、消防、衛生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強制性標準,必須嚴格遵照執行。工程建設標準是指對工程建設中各類工程的勘察、規劃、設計、施工、安裝、驗收等需要協調統一的事項所制定的準則和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分為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工程建設的質量、安全、衛生標準及國家需要控制的其他工程建設標準屬于強制性標準。同時還規定:強制性標準必須執行。具體來說,工程建設強制性國家標準包括:工程建設勘察、規劃、設計、施工、安裝、驗收等通用的綜合標準和重要的通用的質量標準;工程建設通用的有關安全、衛生和環境保護的標準;工程建設重要的通用術語、符號、代號、量與單位、建筑模數和制圖方法標準;工程建設重要的通用的試驗、檢驗和評定方法等標準;工程建設重要的通用的信息技術標準;國家需要控制的其他工程建設通用的標準。強制性行業標準包括:工程建設勘察、規劃、設計、施工、安裝、驗收等行業專用的綜合性標準和重要的行業專用質量標準;工程建設行業專用的術語、符號、代號、量與單位和制圖方法標準;工程建設重要的行業專用的試驗、檢驗和評定方法等標準;工程建設重要的行業專用的信息技術標準;行業需要控制的其他工程建設標準。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是進行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工作的技術依據,必須在工程勘察、設計活動中得到徹底貫徹執行,才能實現工程建設標準的作用和效果,推廣應用先進經驗,消化吸收國內外的最新科技成果,促進技術進步,保證工程質量,提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從而保障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3.建設工程勘察、設計質量是決定工程建設質量的首要環節,它關系到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的安全,關系到建設投資的綜合效益,也反映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和文化水平。因此,建設工程勘察、設計質量一直是各級人民政府以及政府的有關部門關心的問題。國務院辦公廳于1999年2月13日發出了《關于加強基礎設施工程質量管理的通知》,明確要求工程勘察單位全面加強對現場踏勘、勘察綱要編制、原始資料收集和成果資料審核等環節的管理,必須對所提供的地質、地震、水文、氣象等勘察資料的質量負責。設計單位要嚴格依據批準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按照國家規定的設計規范、規程和技術標準進行工程設計。同年7月11日,建設部也發出了《關于加強勘察、設計質量工作的通知》,要求勘察設計單位確保其勘察、設計成果符合國家標準、規范、規程,特別是不得違反國家強制性標準、規范和規程,以保證建設工程的安全、經濟、環保等方面的要求。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單位要對建設工程的勘察、設計質量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和法律責任。通知還對勘察、設計單位的內部質量保證、工作程序的控制、后期服務工作、技術檔案管理、勘察設計市場行為的規范、技術培訓和咨詢工作以及質量事故報告制度等作出了明確要求,對提高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的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針對建設工程中存在的質量問題,2000年1月10日國務院發布了《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其中第三章專門對勘察、設計單位的質量責任和義務作了規定。因此,本條再次明確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單位必須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的質量負責,對于因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單位勘察、設計的原因,造成工程質量事故的,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單位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六條 國家鼓勵在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中采用先進技術、先進工藝、先進設備、新型材料和現代管理方法。

【釋義】 本條是關于在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中國家鼓勵技術進步和采用現代管理方法的規定。

1.建設工程的勘察、設計是一項技術密集型的工作,要求有先進的科學技術作保障,保證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工作的質量,使勘察、設計工作適應經濟的高速發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工藝、設備和新型材料以及現代管理方法,不僅能提高勞動生產率,也能有效地提高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的質量水平。根據國務院質量振興綱要(1996~2010年)的要求,質量振興的主要目標是:經過5~15年的努力,從根本上提高我國主要產業的整體素質和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使我國的產品質量、工程質量和服務質量躍上一個新臺階。當今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在建設工程勘察、設計領域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不斷涌現,如工程勘察技術手段的革新,包括衛星定位測量技術(GPS)的應用、施工變形測量技術向著電子化、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的發展、巖土工程勘察測試技術現代化等;現代建筑設計技術,應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建筑產品并提高其智能化水平,更加注重整個建筑環境、城市環境的整體設計、改善人類居住環境的質量,對于經濟和節約能源問題更加關注,保護和發展城市與建筑的文化內涵,滿足人們對審美、心理、高科技、高個性生活的要求。

2.在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中要采用現代的管理方法。為了提高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的質量水平,除具備高新技術外,還要有先進的管理方法和嚴格的管理制度以及勞動者素質的提高。首先,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高度重視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工作,加強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工作的監督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努力為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單位創造一個公平、合理的發展環境;其次,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單位要重視單位內部的管理,結合勘察、設計體制的改革,不斷創新,使先進的生產技術、工藝盡快轉化為生產力;第三,加強建設工程勘察、設計人員素質的提高。從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工作的人員素質一般是比較高的,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應當更加重視建設工程勘察、設計人員知識的更新,這是建設工程質量和效益的根本保障。

本條專門對建設工程活動中先進技術、先進工藝、先進設備、新型材料和現代管理方法的采用作出規定,體現了國家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領域科技進步、科學管理的重視,促使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提高我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的整體水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潼南县| 乌拉特后旗| 临清市| 青冈县| 东兰县| 禄丰县| 乡城县| 静安区| 巩义市| 湖北省| 安阳县| 利辛县| 浮山县| 新竹县| 白河县| 焦作市| 宁武县| 两当县| 盐源县| 潜江市| 铁岭县| 水富县| 南涧| 三台县| 杨浦区| 古丈县| 卓资县| 柘荣县| 隆子县| 盘山县| 繁昌县| 都江堰市| 灵寿县| 平阳县| 慈利县| 类乌齐县| 满洲里市| 江北区| 朝阳区| 广饶县| 瑞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