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釋義
- 國務院法制辦農林資源環保司等編著
- 5239字
- 2024-04-17 17:30:00
《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概述
《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經2000年9月20日國務院第31次常務會議通過,于2000年9月25日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93號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它的公布與施行,對于加強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的管理,保證建設工程勘察、設計質量,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制定《條例》的必要性
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在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建設項目確定以前,它為項目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在建設項目確定以后,又為建設項目提供實施藍圖。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的質量和水平的高低,對于建設項目的質量和投資效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勘察設計水平的高低,同時也影響著我國工業現代化水平和技術進步水平;影響著我國資源配置和生態環境建設的水平;影響著我國城市現代化和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與提高的水平。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工作自身的特點決定著它在整個經濟社會活動中的重要地位,主要表現在:
1.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相當大,每年高達2.8萬億元,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投資規模還要增大,其中政府和國有企業投資占有相當大的比例。這些投資都需要經過建設工程的勘察、設計、繪制建設藍圖,才能進行工程建設。
2.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是工程建設的主導,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的優劣,不僅關系到建設過程中能否保證質量、節約投資、縮短工期,而且關系到建成投產或者交付使用后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據專家統計,一個建設項目節約投資的潛力70%以上來自優化設計。
3.建設工程設計是貫徹國民經濟發展規劃、行業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的關鍵環節,關系到資源合理配置、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4.建設工程設計是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紐帶和橋梁,科研成果只有通過設計這一環節,才能應用到建設單位的生產中。建設工程設計采用工藝技術的科技含量,決定了建設單位所建設的工程的市場競爭能力,沒有現代化的設計就沒有現代化的工業。
5.建設工程設計中采用的結構、抗震、消防、環保、節能等技術措施,關系到公共利益和公眾安全。
6.建設工程設計是提高城鄉建設水平、改善生態環境、增加城市功能、實現城市現代化的重要保障,也是改善和提高人民群眾工作和生活質量水平的重要措施。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建設工程勘察、設計事業得到了較快發展。據1999年底的統計,我國現有勘察、設計單位1.26萬家,職工總數78.6萬人(不含軍隊所屬單位和人員)。主要包括工業院5592個,46萬人;建筑院5462個,19萬人;勘察院1518個,13.6萬人。技術人員總數61.2萬人,占職工總數的78%。完成初步設計投資額約1.17萬億元,建筑面積約3.4億平方米。黨和國家對勘察、設計管理工作非常重視。全國人大常委會于1997年11月1日通過的《建筑法》,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單位和人員的資質資格管理,勘察、設計的發包與承包以及勘察、設計的質量管理作了原則規定;2000年1月10日國務院發布的《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規定了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單位的質量責任和義務。這些規定,對加強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的管理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由于法律、行政法規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規定得比較原則,而且隨著勘察、設計體制改革的深入,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單位由現行的事業性質逐步改變為科技型企業,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一是一些單位為了追逐自身的經濟利益,無證進行勘察和設計,綦江橋的倒塌就是無證設計的結果。二是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的發包與承包不規范,有些建設單位在發包建設工程時,為了壓價、要回扣或者其他好處等,將建設工程的勘察、設計業務委托給無資質或者資質條件不符合的單位,而有一些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單位越級承包業務,出賣資質證書、圖簽,給無證單位或者個人使用,迫于建設單位的壓力,采取壓價、給回扣等方式進行不正當競爭,致使一些建設工程的勘察、設計質量得不到保證,甚至給人民的生命和財產造成重大損失。三是一些地方的建設工程仍然存在著邊勘察、邊設計、邊施工的現象。四是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單位的權利和責任不明確,等等。在近三年的全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質量檢查、抽查中約有10%項目為不合格產品;有的勘察報告與地質情況不符;有的設計結構選型不合理,結構計算失誤、承載力不夠或者保守浪費嚴重等。輕者給投資者造成損失,重者樓倒橋垮,給人民生命和財產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為了加強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的管理,保證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的質量,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有必要制定《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
二、制定《條例》的指導思想
在制定《條例》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的指導思想是:
1.解決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的原則。立法就是針對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確立相應制度加以規范。因此,《條例》中確立的主要制度和措施,都是針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中存在的,經常發生、帶有普遍性和客觀性的突出問題而確定的,具有鮮明的針對性。
2.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原則。《條例》針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領域存在的部門壟斷、地區壟斷問題,始終注意健全市場機制,努力建立起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市場。
3.注意與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銜接。《條例》注意與已經公布施行的《建筑法》、《招標投標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相協調,在制度的設立、行政審批程序以及行政處罰等方面,把握好它們之間的關系。
三、《條例》的制定過程
1990年七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林元坤等32位代表提出了339號議案,即:《建議盡快擬定頒發我國的工程設計法》。1991年建設部開始著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法的起草工作,成立了起草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工作小組廣泛收集了建國以來國家有關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的政策和規定,收集和翻譯了國外的有關資料,并多次召開專題研討會和專家論證會,廣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見,形成了《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法(送審稿)》。
1998年12月24日,國務院參事室的兩位同志給國務院有關領導寫了《關于將〈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法〉盡快列入國家立法計劃項目的建議》,提出:當前勘察設計市場不規范,競爭無序現象較為嚴重;無證設計、無證掛靠和亂壓價的“三亂”行為屢禁不止;違反基本建設程序的“三邊”工程也很突出;業主行為不規范,市場競爭規則不完善,大量的勘察設計任務落入資質水平很低的單位,勘察設計質量責任不清,工程事故的賠償額很低,質量難以保證,行業的平均利潤率下降。勘察設計市場亟須有力的法規來規范,以確保勘察設計質量,提高建設工程投資效益,保障公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勘察設計活動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國務院有關領導于1999年1月20日批示:加快建設勘察設計的立法工作很有必要。為了盡快落實國務院領導同志的指示精神,考慮到法律論證周期較長,建設部決定在原《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法(送審稿)》的基礎上,進一步修改完善,并廣泛征求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草擬了《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條例(送審稿)》,于1999年12月10日上報國務院。送審稿上報國務院后,國務院法制辦征求了國家計委、經貿委、鐵道部、交通部等30個部門和北京、上海、陜西、廣西等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意見。在綜合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國務院法制辦會同建設部對送審稿反復研究、修改,形成了《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草案)》,報國務院審議。國務院于2000年9月20日召開第31次常務會議,通過了《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于2000年9月25日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93號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四、《條例》的基本內容
草案共7章45條,包括:總則、資質資格管理、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發包與承包、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文件的編制與實施、監督管理、罰則、附則。《條例》針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確立了以下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一)關于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單位、人員的資質與資格的管理
為了保證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的質量,必須加強對從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的單位或者有關人員的資質、資格的管理。針對實踐中出現的無證勘察、設計或者超越等級和范圍進行勘察、設計的情況,《條例》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單位的資質和專業技術人員的資格作了三個方面的規定:
1.國家對從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的單位,實行資質管理制度。
2.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的單位,應當在其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內承攬建設工程。禁止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單位超越其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或者以其他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單位的名義承攬建設工程。禁止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單位允許其他單位或者個人以本單位的名義承攬建設工程。
3.國家對從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的專業技術人員,實行執業資格注冊管理制度。未經注冊的建設工程勘察、設計人員,不得以注冊執業人員的名義執行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業務。
(二)關于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的發包與承包
為了解決實踐中存在的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發包與承包不規范的問題,《條例》對發包的方式、設計方案的評標原則、發包方與承包方的責任和義務等作了規定:
1.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發包實行招標發包和直接發包。
2.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必須實行招標的,應當實行招標發包。對于采用特定的專利或者專有技術、建筑藝術造型有特殊要求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建設工程的勘察、設計,經有關主管部門批準,可以直接發包。
3.發包方必須將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業務發包給持有相應建設工程勘察、設計資質證書和與其業務范圍相符的建設工程的勘察、設計單位。承包方必須在建設工程勘察、設計資質證書規定的資質等級和業務范圍內承攬建設工程的勘察、設計。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的發包方與承包方應當簽訂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合同。
4.建設工程設計方案評標,應當以投標人的業績、信譽、設計人員的能力和設計方案的優劣為依據,進行綜合評定。
(三)關于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文件的編制與實施
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文件的編制與實施,關系到建設工程的質量和投資效益,對于合理配置資源,確保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條例》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文件編制的依據、要求、修改程序、實施等作了具體規定:
1.編制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文件,應當依據項目批準文件、城市規劃、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國家規定的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深度要求。鐵路、交通、水利等專業建設工程,還應當依據專業規劃的要求。
2.編制建設工程勘察文件,應當真實、準確,滿足建設工程規劃、選址、設計、巖土治理和施工的需要。編制方案設計文件,應當滿足編制初步設計文件和控制概算的需要。編制初步設計文件,應當滿足編制施工招標文件、主要設備材料訂貨和編制施工圖設計文件的需要。編制施工圖設計文件,應當滿足設備材料采購、非標準設備制作和施工的需要,并注明建設工程合理使用年限。
3.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不得修改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文件;確需修改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文件的,應當由原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單位負責修改。經原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單位書面同意,建設單位也可以委托其他具有相應資質的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單位修改,修改單位對修改的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文件承擔相應責任。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發現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文件不符合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合同約定的質量要求的,應當報告建設單位,建設單位有權要求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單位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文件進行補充、修改。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文件內容需要作重大修改的,建設單位應當報經原審批機關批準后,方可修改。
4.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單位應當在建設工程施工前,向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說明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意圖,解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文件。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單位應當及時解決施工中出現的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問題。
(四)關于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的監督管理
為了保證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的質量,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政府必須加強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的管理。因此,《條例》第五章專門規定了政府有關部門對建設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
1.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的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國務院鐵路、交通、水利等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分工,負責對全國的有關專業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的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實施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水利等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專業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的監督管理。
2.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單位在建設工程勘察、設計資質證書規定的業務范圍內跨部門、跨地區承攬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業務的,有關的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不得設置障礙,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收取任何費用。
3.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交通、水利等有關部門應當對施工圖設計文件中涉及公共利益、公眾安全、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的內容進行審查。施工圖設計文件未經審查批準的,不得使用。
此外,《條例》還對違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的各種行為規定了相應的處罰罰則。
- GB/T 50186-2013 港口工程基本術語標準
- GB 50199-2013 水利水電工程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
- GB/T 50095-2014 水文基本術語和符號標準
- GB 51060-2014 有色金屬礦山水文地質勘探規范
- GB 50275-2010 風機、壓縮機、泵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 根據質量選擇咨詢服務 咨詢專家工作成果評價指南:中英文對照(FIDIC文獻譯叢)
- GB/T 50933-2013 石油化工裝置設計文件編制標準
- GB 50197-2015 煤炭工業露天礦設計規范
- GB 50278-2010 起重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 SH/T3098-2011石油化工塔器設計規范(英文版)
- GB 51081-2015 低溫環境混凝土應用技術規范
- 裝飾裝修工程讀圖識圖與造價
- GB 50139-2014 內河通航標準
- GB/T 50552-2010 煤炭工業露天礦工程建設項目設計文件編制標準
- GB 50856-2013 通用安裝工程工程量計算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