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程項目建設標準與技術規范宣貫教材
- 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
- 1636字
- 2024-02-29 12:02:24
第五章 配套工程
第三十五條 填埋場的配套工程應與主體工程相適應。其設備標準應能滿足填埋場全天候安全作業和不污染環境的要求。
本條是關于填埋場配套工程設置的規定。填埋場配套工程主要包括與主體工程規模相應的生產管理區、作業區管理用房、場外道路以及供電、供水、計量、環境監測、消防、綠化、設備維修、通訊等相關設施。
第三十六條 Ⅰ、Ⅱ、Ⅲ類填埋場應設置化驗監測室,配備垃圾、滲瀝液、填埋氣體、填埋場大氣、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常規指標的化驗分析儀器和監測設備。Ⅳ類以下的填埋場不宜設置監測室。
Ⅳ類以下的填埋場由于規模小不宜設置環境檢測室,其檢測活動可由當地環境監測部門負責。
第三十七條 填埋場生產管理、生活服務區與填埋區的距離應符合安全防護要求,生產管理、生活服務區與填埋區中間宜用綠化帶隔離。
本條是關于填埋場的設置及有關要求的規定。填埋場管理區是填埋場的行政管理、經營決策、指揮調度、機械設備維修、后勤生活服務等活動的中心與主要基地,應符合安全防護要求,盡量設置在上風向,以不受填埋氣體、氣味和蠅、鼠影響為原則。在填埋區與管理區之間應有足夠的綠化帶隔離,盡量減少填埋區對管理區的環境影響。
第三十八條 填埋場供電電源應由當地電網供給,供電宜采用三級負荷。電氣設施應按照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 50057)等有關規定設避雷接地裝置。
填埋場供電電源盡量由當地接入。考慮到填埋場特點,供電等級不宜太高,采用三級負荷即可。此外,為保證各電氣設施運行安全、有效,各電氣設施均按照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 50057)設置避雷接地裝置。
第三十九條 填埋場應有可靠的供水水源和完善的供水設施。生活用水水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的要求。
本條文是關于填埋場供水設施的規定。填埋場供水水源從城市供水管網接入為宜,如因填埋場所處地域難以與城市供水管網相接,則需建設有效的供水系統,并配置相應的供水設施。
第四十條 填埋場消防設施的設置應滿足場區消防要求,消防設施應符合國家現行的防火規范要求。
本條是關于填埋場消防設施的規定。生產管理區建(構)物參照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CBJ 16)執行,滅火器按《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J 140)配置。填埋作業區需配備灑水車及消防用砂土,以備應急。
填埋場應配備填埋氣體測定儀和自動報警設施,并定期對填埋場及周圍進行甲烷濃度監測。
應對作業人員加強消防知識教育和訓練,嚴禁將火種帶入填埋場。
第四十一條 填埋場設備維修宜實行社會化服務,在不具備條件的地方,可配備相應的設備維修設施。
本條是關于填埋場機械設備維護維修設施設置的規定。填埋場的機械設備維護維修應充分利用社會化服務設施,不搞大而全,小而全。在沒有條件的地方,應有完善的維護維修設施,機修車間要便于推土機、裝載機等大型設備進出。配備的主要維修設備有電焊機、氣焊設備、銑床、鉆床、車床、刨床、吊車等。
第四十二條 填埋場的外部道路工程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廠礦道路設計規范》(GBJ 22)的要求。
本條是關于填埋場外部道路工程的規定。場外道路是指填埋場區至城市道路或公路的道路,在選線時應避開居民點和村莊,以免引起人們的不滿。
第四十三條 填埋場通信設施的設置,應滿足各生產崗位之間的通信聯絡和對外通信的需要。
本條是關于填埋場通信設施的規定。填埋場因距城較遠,填埋作業區又與行政、生活管理區有一定距離,故填埋場的對外聯系及各作業區(崗位)相互之間的通信聯系極為重要。因此,場內通信可通過配備無線對講機等方式解決,與外界聯系需架設電話通訊線路。
第四十四條 填埋場專用道路兩側及填埋場周邊,應設置綠化隔離帶,填埋場終場覆蓋后應及時進行生態恢復。
綠化隔離帶可種植易于生長的高大喬木,并與灌木相間布置,以減少對道路沿途和填埋場周圍的居民點的環境污染。終場綠化可選用易于生長的淺根樹種、灌木和草本作物等。
本條是關于填埋場綠化的規定。為減少填埋場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應加強綠化。綠化范圍主要包括填埋作業區周圍、封場區域、場外道路兩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