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油庫設計規范》GB 50074-2014宣貫輔導教材
- 《石油庫設計規范》編制組
- 2447字
- 2024-02-29 11:26:11
6.4 儲罐附件
6.4.1 立式儲罐應設上罐的梯子、平臺和欄桿。高度大于5m的立式儲罐,應采用盤梯。覆土立式油罐高于罐室環形通道地面2.2m以下的高度應采用活動斜梯,并應有防止磕碰發生火花的措施。(原為:地上油罐應設梯子和欄桿,高度大于5m的立式油罐,應采用盤梯或斜梯。)
6.4.2 儲罐罐頂上經常走人的地方,應設防滑踏步和護欄;測量孔處應設測量平臺。(原為:拱頂油罐罐頂上經常走人的地方,應設防滑踏步。)
6.4.3(新增) 立式儲罐的量油孔、罐壁人孔、排污孔(或清掃孔)及放水管等的設置,宜按現行行業標準《石油化工儲運系統罐區設計規范》SH/T 3007的有關規定執行。覆土立式油罐應有一個罐壁人孔朝向閥門操作間。
對各種配件的作用說明如下:
1 量油孔:量油孔主要用來測量油罐內油品的液面高度,以便計算出罐內油品的儲存量,同時也可以通過此孔進行取樣,供化驗分析使用。隨著液面計量自動化水平不斷地提高,以及取樣器不斷地完善,量油孔的作用越來越小。
2 人孔:人孔的主要作用是供安裝工人施工、操作人員進出儲罐時使用,同時也兼有對罐內進行通風及采光的作用。人孔的直徑一般取600mm,孔中心距罐底板的距離取750mm。
3 排污孔:排污孔主要用于清掃油罐時,清除沉積于罐底的雜質,它適于設置在含雜物較少的儲罐上。
4 清掃孔:清掃孔主要是用來清除罐內的沉積雜物,兼有對罐內進行通風及采光作用。
5 放水管(閥):放水管設置在油罐壁的下部或底部,用以排除油罐底部的積水和部分雜物。常用放水管分為固定式放水管和安裝在排污孔上(或清掃孔上)的排水管。
6 采光孔:設在罐頂上的采光孔,主要供施工安裝、儲罐清洗以及檢修時采光和通風使用,透光孔的直徑一般為500mm。
7 通氣管:通氣管裝在儲存重質石油化工產品儲罐的罐頂上,其主要作用是使罐內的氣體空間與大氣連通,當進行接收及發送產品作業或外界氣溫變化時,通氣管將成為罐內氣體呼吸的重要通道。
6.4.4 下列儲罐通向大氣的通氣管管口應裝設呼吸閥:
1 儲存甲B、乙類液體的固定頂儲罐和地上臥式儲罐;
2(新增) 儲存甲B類液體的覆土臥式油罐;
3(新增) 采用氮氣密封保護系統的儲罐。
儲罐通向大氣的通氣管上裝設呼吸閥是為了減少儲罐排氣量,進而減少油氣損耗。儲存丙類液體的儲罐因呼吸損耗很小,故可以不設呼吸閥。呼吸閥由壓力閥和真空閥兩部分組成,通過這兩個閥使儲罐平時保持密閉狀態,并可以控制罐內的最大正、負工作壓力。當罐內的壓力達到儲罐設計的允許壓力時,壓力閥開啟,氣體從罐內排至大氣;當罐內的壓力降至允許的真空度時,真空閥開啟,外界空氣進入儲罐內。
呼吸閥分為一般型和防凍型(全天候)兩種。
6.4.5(新增) 呼吸閥的排氣壓力應小于儲罐的設計正壓力,呼吸閥的進氣壓力應大于儲罐的設計負壓力。當呼吸閥所處的環境溫度可能小于或等于0℃時,應選用全天候式呼吸閥。
6.4.6(新增) 采用氮氣密封保護系統的儲罐應設事故泄壓設備,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事故泄壓設備的開啟壓力應大于呼吸閥的排氣壓力,并應小于或等于儲罐的設計正壓力。
2 事故泄壓設備的吸氣壓力應小于呼吸閥的進氣壓力,并應大于或等于儲罐的設計負壓力。
3 事故泄壓設備應滿足氮氣管道系統和呼吸閥出現故障時保障儲罐安全通氣的需要。
4 事故泄壓設備可直接通向大氣。
5 事故泄壓設備宜選用公稱直徑不小于500mm的呼吸人孔。如儲罐設置有備用呼吸閥,事故泄壓設備也可選用公稱直徑不小于500mm的緊急放空人孔蓋。
本條規定是在氮氣密封保護系統或呼吸閥出現故障情況下,保護儲罐安全的措施。
6.4.7 下列儲罐的通氣管上必須裝設阻火器:
1 儲存甲B類、乙類、丙A類液體的固定頂儲罐和地上臥式儲罐;
2 儲存甲B類和乙類液體的覆土臥式儲罐;
3(新增) 儲存甲B類、乙類、丙A類液體并采用氮氣密封保護系統的內浮頂儲罐。
本條所列儲罐,其氣相空間有可能存在爆炸性氣體,所以規定這些儲罐“通氣管上必須裝設阻火器”。阻火器能阻止火焰由外部向儲罐內未燃燒混合氣體的傳播,從而保證儲罐的安全。儲存丙B類油品的儲罐氣相空間內油氣濃度遠遠低于爆炸下限,故可不設阻火器。
6.4.8(新增) 覆土立式油罐的通氣管管口應引出罐室外,管口宜高出覆土面1.0m~1.5m。
覆土立式油罐引出罐室外的通氣管管口太低會影響油氣擴散,太高容易引發雷擊,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管口高出覆土面1.0m~1.5m比較合適。
6.4.9 儲罐進液不得采用噴濺方式。甲B、乙、丙A類液體儲罐的進液管從儲罐上部接入時,進液管應延伸到儲罐的底部。(原為:立式油罐的進油管,應從油罐下部接入;如確需從上部接入時,甲、乙、丙A類油品的進油管應延伸到油罐的底部。臥式油罐的進油管從上部接入時,甲、乙、丙A類油品的進油管應延伸到油罐底部。)
甲B、乙、丙類液體的進液管從儲罐上部進入儲罐,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就會使液體噴濺,這樣除增加液體大呼吸損耗外,同時還增加了液體因摩擦產生大量靜電,達到一定電位,就會在氣相空間放電而引發爆炸的危險。當工藝安裝需要從上部接入時,就應將其延伸到儲罐下部,使出油口浸沒在液面以下。丙B類液體采取沿罐壁導流進罐的方式,也是一種可選擇的非噴濺方式。
6.4.10 有脫水操作要求的儲罐宜裝設自動脫水器。
6.4.11(新增) 儲存Ⅰ、Ⅱ級毒性液體的儲罐,應采用密閉采樣器。儲罐的凝液或殘液應密閉排入專用收集系統或設備。
本條要求采取的措施可以改善工作環境,避免有毒氣體損害操作人員健康。
6.4.12(新增) 常壓臥式儲罐的基本附件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臥式儲罐的人孔公稱直徑不應小于600mm。筒體長度大于6m的臥式儲罐,至少應設2個人孔。
2 臥式儲罐的接合管及人孔蓋應采用鋼質材料。
3 液位測量裝置和測量孔的檢尺槽,應位于儲罐正頂部的縱向軸線上,并宜設在人孔蓋上。
4 儲罐排水管的公稱直徑不應小于40mm。排水管上的閥門應采用鋼制閘閥或球閥。
6.4.13(新增) 常壓臥式儲罐的通氣管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臥式儲罐通氣管的公稱直徑應按儲罐的最大進出流量確定,但不應小于50mm;當同種液體的多個儲罐共用一根通氣干管時,其通氣干管的公稱直徑不應小于80mm。
2 通氣管橫管應坡向儲罐,坡度應大于或等于5‰。
3 通氣管管口的最小設置高度,應符合表6.4.13的規定。
表6.4.13 臥式儲罐通氣管管口的最小設置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