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米價上漲(二)
- 人在大宋搞經濟軍事霸權
- 當年大表哥
- 2029字
- 2023-12-26 18:03:28
如今那些為富不仁的糧商居然乘機搞亂,壞少爺的好事,簡直可惡。
“狄九,我聽隨行的弟兄說,你臨走前還霸氣地呸了人家了?!?
林放拍了拍衣袖,瞇眼看著狄九。
一提起那場面,狄九就樂不可支,小舌頭在嘴里不停地轉動。
“那天聽少爺說過,勿謂言之不預一詞。
小的當時靈機一動,剛好把那話說了出來。
少爺,你是沒看到那掌柜的樣子,都嚇得直哆嗦?!?
“啪”。
剛進來的狄詠,正好聽到狄九在吹噓,忍不住地往他頭上給了一巴掌。
“你個狗肚子藏不住油的貨,全都讓你裝了,那我下次還裝啥。”
狄九摸著頭,咧開了嘴。
“少爺,下次有機會,小的一定提醒。”
不理會狄九這個賤骨頭,狄詠嘆氣道。
“兄弟,今日四家糧店放出了六百石米。
好多排隊的百姓都沒買到,頗有怨言,明日的投放量是否要增加?”
林放思索了一下,搖了搖頭。
“現在處處要用糧,常平倉7萬石的稻米,根本不夠用。
我們只能用最少的米把糧價拉高,再捱十多日吧。
到那時,糧價經過打壓后就會恢復正常了?!?
切記,不可透露常平倉實際的存糧。
否則,那些糧商摸清后就不敢上鉤了?!?
狄詠和狄九二人點了點頭。
往后幾日,官府的每家糧店每日只售賣150石稻米,賣完即關門。
而糧價一日比一日高,從第一日的800文漲到1600。
短短五日,價格就翻倍了,城中的百姓怨聲載道。
“呸,還以為官府是來可憐咱這些苦命人。
沒想到與那奸商是一丘之貉,專盯咱老百姓兜里的那幾文錢?!?
“就是,開業當日才800文,才幾天就要一貫多,黑心啊?!?
“知足吧,城中其他糧商的米價早已漲到兩貫多一石了,比官府的多了幾百文。
老夫還聽說,那些糧商們讓自家的伙計甚至雇傭幫閑偷偷來這買米,
拿回店里,轉手一賣,獲利不菲啊?!?
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平頭老百姓抱怨米價高,而青州城中的糧商則拍手相慶。
“張公,大喜大喜啊。
短短幾日,我家糧店的收入比災前足足上浮了三成。”
之前被扔出門外的胖糧商,剛踏進張記糧店就拱手分享道。
被視為糧商行首的張公,用手細細地捏著花白的胡子。
“那就好,那就好。
如今錢已落袋為安,我倒要看看官府那小子如何用商業的手段,讓我們把錢拱手送出去?!?
“如果他敢陷害,或者派兵明搶。
小老二就算拼盡家財,也要把官司打到官家面前。”
一想起當日,眾目睽睽之下,如同死狗一樣被扔出門外,胖糧商心底就涌起一股恨意。
“明日,小老兒再多雇十幾個幫閑去官府糧店買米。
好教張公得知,這米買回來啊,轉手賣出去,每石就有六七百文進賬。
只可惜那小子每日限量,否則小老二定讓人搬空它。”
張記的掌柜聽后,也拱手笑道。
“如此美事,我張記又豈能讓各位同仁專美于前。
這不巧了嗎,我們每日也派人前往官府糧店買糧。
收益,剛好夠府里大小姐們買胭脂?!?
此言一出,三人仰天大笑。
如果狄九在,就會赫然發現,那日被他放狠話的張家掌柜就在其中。
張記糧店其實就是張公的物業之一。
糧商來官府糧店進貨的行徑,倒不出乎林放的意料。
馬克思說得不錯,當利潤達到100%時,他們敢于踐踏人間一切法律。
而當利潤達到300%時,甚至連上絞刑架都毫不畏懼,資本生來就是要吸血。
吃吧,怕的就是你們不吃。
“狄七,派人告訴四家糧店的弟兄,明日糧價再提高一百文。
每家糧店的投放量由原來的150石增加到500石。
且不再限購,百姓能買多少就賣多少。”
“好咧,少爺?!钡移哳I命而去。
前日,天武軍大營接到密信。
第一批稻米已從應天府出發,不日將達到青州。
為了走漏風聲,林放讓狄詠和狄九前往迎接。
而留在身邊伺候的,正是狄七,狄九的堂兄。
官府糧店的衙役接到口信,露出大板牙對狄七笑道。
“早應如此,這白花花的銀子不賺,就便宜了那些吃得滿腦肥腸的糧商。”
翌日,天色微明。
當新的草標插上后,人群騷動了起來。
“造孽啊,今日的米價又上漲了一百文?!?
“狗日的,兜里的錢本可買兩石,現在只能買一石了。”
“安靜安靜,大家聽我說兩句?!?
衙役站在隊伍前方,手往下壓了壓。
“漲價是無奈之舉,附近州縣也遭旱災,全靠青州常平倉的維持著。
為了能讓大伙買到更多的低價糧,官府決定,往后本店每日售賣500石稻米。
欲購從速,手快有手慢無?!?
說完,讓開路,人們蜂擁而入。
當青州糧商得知官府糧店提價增放的消息時,已巳時。
“趙兄,你可知官府此舉有何意?”
“能有什么意圖,頂不住了唄。
手里的糧食不夠,唯有提價。
又不能不顧百姓死活,唯有增加投放量。
正好今日不限購,照我看,他放多少,我就吃多少。
我等把市面的稻米全吃進,到時賣多少錢,就是我們說了算。”
另一旁的胖糧商剔著牙,睥睨道。
“我說老梁,你該不會是怕了那小子吧。
怎么年紀越大,膽子越小呢。
全青州的糧商同仇敵愾,就不信拿捏不了一個毛頭小子。
據大名府和真定府的探子匯報,境內沒有運糧的隊伍經過,你就放一百個心。
相信那小子看著常平倉日漸減少的存糧,憂得要撓破腦瓜子?!?
聽了兩位同仁的安慰,老梁安心了許多。
隨后,三人讓身邊的隨從回去送信,命自家掌柜派人去官府糧店買米。
官府放多少,就買進多少。
當日,四家糧店共兩千石稻米,不到下午就被買空。
望著店內白花花的大米,糧商們個個喜形于色。
這可都是銀子,轉手賣掉即可變現。
如果運到附近州縣,獲利說不定更豐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