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元旦快樂

隱隱約約的歌曲,飄蕩在寒冷的長街之上。

“一個人走向長長的街,一個人走向冷冷的夜,一個人在逃避什么,不是別人是自己,一個人在害怕什么,不是寒冷是孤寂……”

大哥哥面館里卻燈火通明,熱氣騰騰,擠滿了學生正熱火朝天的包著餃子,沒有寒冷沒有孤寂,只有歡歌笑語。

一個同學邊包餃子邊說道,馬上就是元旦了,這元旦有什么說法呢?

一個帶眼鏡的同學文縐縐說道,“元旦”在《說文解字》上有很好的注解:元者,始也;旦者,明也。

一個女同學聽完后,不滿意的說道,通俗地說好吧,文縐縐的互相注解等于沒說,按你說的元旦就成了始也明也?

怪不得說語文學不好是因為所有字都認識,就是湊一起就看不明白了!

帶眼鏡的同學一聽,不由得摸了摸鼻子,嘿嘿一笑又解釋道:“元”就是開始,“旦”就是早上。

元旦就是新年開始的第一個早上,當第一縷陽光灑向大地的時候,舊的一年便隨風而逝,我們在美好的憧憬中,起床迎來新的一年。

聽到這里,同學們紛紛拍手叫好,老板娘和老板卻是一臉的無可奈何,因為大家手上全是面粉,一拍手呀滿屋子都是面粉飛揚,如同漫天飛雪呀。

老板娘和老板看著看著又笑了,大家開心就好,老窩在書堆里,一個個顯得沒點朝氣。

于是看到馬上就是元旦了,老板娘就組織同學們包餃子,吃多少都不限量,多余的銷售完還可以收回成本,同學們也熱鬧熱鬧,放松放松。

本來只邀請了八個生活困難的學生,結果來了二十八個,個個言之鑿鑿說暫時生活困難。

老板一臉無語道,都是馬總教壞的孩子呀,言之鑿鑿對錢不敢興趣,一見有利可圖就拍馬趕上。

什么叫暫時生活困難?誰沒有過暫時生活困難?上億家產的大富翁,也經常說暫時生活困難。尤其是欠錢的大爺,只要說還錢也會說暫時生活困難。

不過令老板很是高興的事,暫時生活困難的同學們,紛紛帶來好吃的食材,重在參與嗎,大家擠一塊包餃子多熱鬧。

有錢人一個人孤單走在冷冷大街上,跟沒錢人區別也不大了。

只有在人堆里,有錢人可以睜眼說瞎話,沒錢人只能睜眼聽別人說瞎話。

同學們鬧完后,面粉落定后又開始聊元旦快樂的事。

帶眼鏡的同學擦完眼鏡上面粉后又說道:“元旦”通常指歷法中的首月首日。也就是說,歷法不同,元旦就不一樣。

現在世界多數國家通用的元旦,就是公歷的1月1日。

在我國的古代,元旦歷來指的是正月一日,只是每個時期對于正月定義的時間不同而已。

夏朝的夏歷,以春一月為正月;

商殷的時期,以冬十二月為正月;

周朝的時期,以冬十一月為正月;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以冬十月為正月;

漢武帝時期開始,正式規定了春一月為正月。

春一月的一月一日指定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的末年。

歷法,是為了配合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古人根據天象而制訂的計算時間方法。

我國現在普遍存在的對歷法的兩種稱謂:公歷,農歷,其中農歷閏年有13個月,原因是其年月亮要繞地球13次才滿一年。

古人根據月球環繞地球運行所訂的歷法稱為陰歷;古人根據太陽在不同季節的位置變化所訂的歷法稱為陽歷。

夏代已經有天干紀日法,即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周而復始地記日,夏朝末代的幾個帝王有胤甲、履癸等名稱就是佐證。

歌訣:甲乙東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

十天干歷一年有10個月,每月36天,共360天,剩下的5~6天算作過年日子,不算入日歷內。

一年共有五季,春、夏、長夏、秋、冬,每72天為一季。

對應一天為早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

甲正月-陽木東(春):2月4日~3月11日;

乙二月-陰木東(春):3月12日~4月16日;

丙三月-陽火南(夏):4月17日~5月22日;

丁四月-陰火南(夏):5月23日~6月27日;

戊五月-陽土中(長夏):6月28日~8月3日;

己六月-陰土中(長夏):8月4日~9月8日;

庚七月-陽金西(秋):9月9日~10月14日;

辛八月-陰金西(秋):10月15日~11月19日;

壬九月-陽水北(冬):11月20日~12月25日;

癸十月-陰水北(冬):12月26日~1月30日。

商代在夏代天干紀日的基礎上,發展為干支紀日,即將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順序配對,組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六十干支,六十日一周循環使用。

在出土的商代武乙時的一塊牛胛骨上面刻著完整的六十天干地支,兩個月共計60天,這就是當時的日歷。

我們還發現,有一組胛骨卜辭記著兩個月共計59天,這證明商代已經有大、小月之分了,即大月30日,小月29日。

另外,卜辭中還有分一年為13個月的多次記載,這又證明商代已經用閏月來調整節氣和歷法的關系了。

從大量干支紀日的材料分析,學者們對商代歷法較為一致的看法是:商代使用干支紀日、數字記月;月有大、小之分,大月30日,小月29日;有閏月,亦有連大月;閏月置于年終,稱為十三月;季節和月份有較為固定的關系。

周代在繼承和發展商代觀象授時成果的基礎上,將制訂歷法的工作推進了一步。

周代(大允是春秋中葉,即公元前600年左右)已經發明了用土圭測日影來確定冬至(一年中正午日影最長的日子)和夏至(一年中正午日影最短的日子)等重要節氣的方法,這樣再加上推算,就可以將回歸年的長度定得更準確了。

所以周代的天文學家已經掌握了推算日月全朔的方法,并能夠定出朔日就是農歷初一。

所以歷年來,對正月一日有很多的說法:元正、元辰、元春、元朔、元旦、元日、上日等等,但在所有稱謂中還是以稱“元旦”最為普遍,時間最長久。

中國的元旦,話說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后,以冬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

說到這里,大家不由得想起國慶節為十月初一,這是歷史的巧合嗎?

話說從漢武帝起,又規定春一月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就是我們現在過的春節。

后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提出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

意思就是說耕種還是用農歷方便,分為“二十四節氣”,而二十四節氣是我們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在我國傳統農耕社會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

所以現在就是國慶,元旦,春節。

上古先民發現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所以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到一年中的時候、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農業生活相關知識體系。

科學地揭示了天文氣象變化的規律,將天文、農事、物候和民俗實現了巧妙的結合,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時節令文化。

同時二十四節氣,于2016年11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立春:公歷2月4日前后。中國習慣作為春季開始的節氣。

雨水:公歷2月19日前后。南方農村開始春耕生產。

驚蟄:公歷3月6日前后。蟲子等動物如受驚般匯聚,過了驚蟄節,春耕不停歇。北方進入驚蟄,春耕大忙便開始了。

春分:公歷3月21日前后。太陽直照赤道,晝夜平分。

清明:公歷4月5日前后。此時中國黃河流域及大部地區的氣溫開始升高,春游踏青的好時節.流行掃墓活動。

谷雨:公歷4月20日前后?!坝晟俟取?,谷雨是北方春作物播種、出苗的季節。

立夏:在公歷5月6日前后。夏系開始。

小滿:公歷5月21日前后。小滿是指夏收作物子粒將要飽滿成熟的意思。小滿后,北方各地的小麥就要熟了,而黃淮流域的冬小麥將開鐮收割。

芒種:公歷6月6日前后。芒種表示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的季節。

夏至: 6月21日前后。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長的一天。

小暑:公歷7月7日左右。小暑標志著一年最炎熱的季節就要到來了。

大暑:公歷7月23日前后。大暑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

立秋:公歷8月8日前后。秋季開始。

處暑:公歷8月23日前后。處暑是反映氣溫由熱向冷變化的節氣。

白露:公歷9月8日前后。白露指氣溫降低,早上出現露水。

秋分:公歷9月23日前后。太陽又直照赤道,晝夜平分。

寒露:公歷10月8日前后。北方地區開始變冷。

霜降:公歷10月23日前后。霜降表示氣候漸漸寒冷,北方地區早上有霜。

立冬:公歷11月7日前后。黃河中下游地區即將結冰。

小雪:公歷11月22日前后。北方開始下雪。此時東北、內蒙古、華北北部地區氣候已經寒冷。

大雪:公歷12月7日前后。北方出現大雪,黃河流域的冬小麥進入了休眠期。

冬至:公歷12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南回歸線。

小寒:公歷1月6日前后。正值“三九“前后,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嚴寒時期。

大寒:公歷1月20日前后。中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最冷的時期。

從西歷,所以便統計,就是說我們與國際接軌了,便于國際交流。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我們所說的陽歷。

所以通俗說現在的元旦就是慶祝與國際接軌了,春節是慶祝又開始新一年的農耕了,國慶就是慶祝中華民族大統一,充分顯示了中華文明的包容性。

大家聽到這里,紛紛表示贊同,就算留學出國了,中華兒女也不會忘記過春節,因為不過春節總覺得新一年沒開始。

元旦就是在全世界工作方便,坐車坐飛機方便,當然出國交流更方便。

老板娘笑嘻嘻問,那元旦吃什么好呢?

大家異口同聲說,好吃不過餃子!

老板說道,餃子可是人間美味中的上品之上品,無論是山珍海味還是珍饈美饌,都不如餡料豐富、美味多汁的各種餃子好吃。

無論是素餡、肉餡,山珍海味餡還是葷素搭配餡料的餃子,都各具風味、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最重要的是什么好吃的食材都可以包進去,如同我們中國文化的包容性。

吃餃子時什么蘸料都可以用,在北方記得蘸醬油,醋還是少放點,如同我們中國文化的靈活性。

古書還記載,元旦要吃點五辛菜,五辛盤:

五辛菜就是五種有辛味的菜,《荊楚歲時記》隋注說是:大蒜、小蒜、韭菜、云臺、胡荽。

吳晉間周處的《風土記》中說:元日早晨吃五辛菜,“以助發五藏氣”(《玉燭寶典》卷一引)。如《風土記》所說可活動五臟,是祈求健康的東西。

《荊楚歲時記》注引《莊子》說:“春日飲酒茹蔥,以通五藏。”

隋唐時代的孫思邈在《食忌》中說:“正月之節食五辛,以辟厲氣?!?《歲時廣記》卷五91)

可見元日食辛菜的傳統由來已久。

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又說:“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謂之五辛盤。

餃子餡,一般多拌有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所以取迎‘辛‘之意也。

同學們聽完后紛紛朝著老板鼓掌,表示贊同的同時,把手上的面粉紛紛向老板招呼,一時間老板成了雪人。

老板咳咳半天才道,包餃子時鼓掌不是好習慣呀。來來來大家說說好吃不過餃子,下一句是什么?但是嫂子的梗就不要講了。

在七嘴八舌中,在同學們熱烈討論中,吃著餃子過個快樂的元旦。

祝大家團圓美滿、平安如意、早生貴子、財源廣進、長壽延年、一生平安,甜甜蜜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仁县| 沙坪坝区| 油尖旺区| 屯留县| 玛曲县| 林芝县| 丁青县| 台南市| 巩留县| 宜丰县| 历史| 莱芜市| 榆中县| 磐安县| 左云县| 闽清县| 江孜县| 工布江达县| 海丰县| 广汉市| 太白县| 四川省| 临沧市| 阳新县| 聂荣县| 广元市| 红原县| 浮山县| 渑池县| 前郭尔| 兴山县| 武威市| 中江县| 南丹县| 湟中县| 深州市| 通辽市| 乐昌市| 灵丘县| 泰安市| 云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