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的《尖峰時刻1》有多火?
讓程龍晉升到2000萬美元片酬(含票房分成)。
捧紅了新人導演布萊特·拉特納,那個黑人演員克里斯·塔克也是新人。
在沒跟程龍合作之前,這名黑人演員憑借《第五元素》配角的糟糕表演,拿到了金酸莓獎跟最糟糕新人提名,片酬更是少的可憐。
結果就是這么一個除了程龍以外,完全不起眼的團隊,首周票房3300萬美元登頂,斬獲1.41億美元排在去年北美第七。
靠的是誰?
不吹不黑,靠的是程龍。
因為新人導演布萊特拉特納在片場說話根本就沒什么人聽。
能力是其一,關鍵還是團隊。
程龍的武打戲份,導演的分鏡頭沒起到任何作用不說還添亂,最后搞得程龍親自下場指導才完成了所有的武打鏡頭拍攝。
這也說明,跟大明星合作,新人導演的話語權很弱。
尤其是這種自帶體系的。
時隔一年左右,新線再次開啟《尖峰時刻》這個系列,看完的劇本林浩當然有話要講。
“走,今天晚上,福州飯店,我請客。”
“哈哈,那恐怕我們要抓緊,不然等這部電影上映了,福州飯店又該人滿為患了。”
熟悉林浩的凱文知道他在玩什么梗。
《尖峰時刻1》爆火,全美的福州飯店門口竟然有世界各國的游客打卡。
吃飯時,凱文點了自己最愛吃的左宗棠雞。
只是一嘗他便搖頭,沒有林浩家那邊的張阿姨家餐廳做的好吃。
這方面,林浩不挑食。
如果真要挑,早把自己餓死了。
喝了一口啤酒,開啟了凱公子模式的凱文瞇起了眼,“林,我看你今天看劇本的樣子,很想試試?”
“那倒沒有,就是看劇本的時候想了想分鏡頭。”
已經系統的在腦海中把《尖峰時刻2》結合著劇本回憶了個遍,林浩嘴不停的邊吃邊說道。
《尖峰時刻2》的票房很高,當然也在票房佳片里。
北美票房2.26億美元,年度第五。
前四名也都是IP電影的第一部或者續作。
分別是《哈利波特與魔法師》、《指環王魔戒》、《怪物史萊克》跟《怪物公司》。
更為夸張的是,這部電影全球票房更是達到了3.47億美元,按照匯率算是28.69億,華語內陸票房年度票房也才堪堪8.6億。
只能說,程龍在這個時間段,影響力確實巨大。
而看到腦海中未來國內的票房佳作電影的恐怖票房,林浩更為乍舌。
這個增長的速度,簡直是奇跡。
凱文知道林浩有喜歡想分鏡頭的習好,偶爾還會動筆畫畫,也就沒有在意。
吃著左宗棠雞的他感覺太酸了,又拿起了酒杯喝了一大口笑道:
“但林你別說,布萊特那個導演運氣是真的好,現在都成了大導演了。”
“是啊,確實是運氣好。”
林浩點點頭,《尖峰時刻》的成功靠的是程龍,這是好萊塢公認的,因為鏡頭語言完全屬于程龍,不屬于導演。
《尖峰時刻2》林浩也覺得是這樣。
很多橋段,都是程龍的電影固有的風格跟模式。
最典型的就是程龍的動作場面中,打完第一個人一定會安排第二個人馬上入畫,保證動作與人物的連接是呈慣性的。
而非好萊塢固有的用鏡頭快速切換來營造動作戲的緊張感。
2部電影下來,就能成為5億美元票房的導演。
“真的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林浩自言自語的嘟噥了一句。
錯過程龍,他倒沒有感覺后悔。
可是9000萬美元的大制作,他卻很羨慕。
是的,早兩年去找程龍,人家會答應接拍這樣的戲?
自己連攝影機的開關在哪里都不知道,不被人笑死?
“林,拍完了這個片子,你準備干嘛?”
“說實話,沒想好。”
林浩搖搖頭。
長片電影,肯定是先把《檔案》寫出來,然后看新線拍不拍,不拍的話再說。
而上學那邊,要為明年開始的畢業作品準備。
不參加南加州的畢業作品展,說不過去。
這個作品展覽,是南加州大學最重要的一項活動之一,屆時好萊塢的大導演們都會前來。
而且,這還事關畢業證。
畢業證可是個寶貝。
但凡有的人,都可以掛在自己家的墻上等出了名后請斯皮爾伯格到家里做客的時候讓他欣賞一下。
是的,別看他是南加州的校董,但他只有榮譽學位。
因為當年沒考上。
結果他也夠可以的。
自從拿了奧斯卡被授予了榮譽學位后,動不動就來南加州開講座摧殘在校生...
惡俗的很!
吃飽喝足,林浩跟凱文倆人就回到了臨時租住的公寓。
有錢要花才是硬道理。
拍攝結束,拿到導演費的林浩也沒有跟凱文客氣,該給多少給多少。
確切的說,林浩的父親也沒跟林浩客氣。
給兒子的賬戶里留了一些錢后,大頭都被他拿走了,美其名曰避稅。
是的,在美國,合理避稅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的,不同的賬戶減免的稅是不一樣的。
懂的人,有資源跟條件的人交的稅很少。
為了幫自己的兒子跟凱文少繳稅,他還貼心的讓手底下的人給林浩、凱文預約了年底的牙醫診所。
看牙,也能免稅。
大家基本上都趕著年底去的情況下,要提前預約才能排上號。
至于其他的,老林在這方面是行家。
有免費的稅務律師,本著不用白不用的原則,林浩很難把“拒絕”兩個字寫在臉上。
卻藏在了心底。
回到公寓,凱文立馬就找來了一部老片子,1981年拍攝的《怪形》。
約翰·卡朋特的經典作品。
賠錢又挨罵,靠著DVD跟口碑開始變好。
逐漸的成為Cult片愛好者推崇的代表作之一。
林浩喜歡Cult Film,《2001太空漫游》、《銀翼殺手》、《肖申克救贖》等等經典的Cult Film太多了。
凱文也是Cult Film愛好者。
只不過他與林浩喜歡老片不同,他更喜歡這兩年上映的《搏擊俱樂部》、《記憶碎片》跟《夢之安魂曲》這些Cult Film。
興趣雖一樣,可倆人也有聊不到一塊去的時候。
像聊到《怪形》里的挪威科研站究竟發生了什么,這個怪物到底是怎么來的時就開始喋喋不休。
每次爭論都輸了的凱文這次也不例外。
眼瞅著自己爭論不過,又不肯服輸,凱文直接說道:
“你這么會說,那你拍個前傳好了。”
“這玩意怎么拍?!”
林浩聳了聳肩,指著電視機里的畫面說道:“就光還原這些場景,就要花大筆的經費。
而且,誰能保證這種電影拍出來就能賺錢?你再看這怪物的這些特效化妝道具,哪怕你用現在的CGI代替,多少錢才夠?”
“82年的時候不賺錢,可現在是00年。”凱文道。
林浩反駁:“那你這么說,18年過去了也沒見約翰·卡朋特把它拍出來啊,你再看看《異形》都拍了多少部了。”
“《異形》能跟《怪形》比嘛?天啟三部曲的光輝永不滅!”
“那要看你怎么看了。”
在Cult Film影迷都很熟悉的音樂聲中,電影走向了尾聲,誰都沒說服彼此的倆人也停下了拌嘴。
要么說卡彭特壞呢。
這電影前傳后傳都沒有,才給了影迷無限的遐想。
真拍出來,不見得是好事。
剛起身準備把光盤收好,突然想起什么的凱文忽然又開口打趣道:“呵呵,有本事你別用卡彭特的創意啊。”
“我那是借鑒,跟致敬,你懂個屁!”
林浩翻了個白眼,他有說過《紐約10號》系列的下部電影里被擊飛的自由女神像頭顱靈感,是來自卡彭特的《紐約大逃亡》的海報。
可那不是為了說說而已嘛。
反正自由女神像,早就被玩壞了...
......
第二天一早,林浩還沒起,凱文就已經做好了早餐。
被好友叫醒,洗了個澡的林浩吃過飯,倆人就趕緊一起前往了新線。
剪輯的速度很快,估計再有一周多的時間,就可以看到成片了。
等片子一交,除了配合電影上映前的宣傳基本上就沒有林浩什么事,凱文也跟著一起失業。
檢查完自己配合剪輯的版本,好好的欣賞了幾遍后,念念不舍的林浩找到克雷格,完成了自己最具有使命的一刻。
他的第一部長片電影,正式的完成了。
“我看過你參與的剪輯版,很不錯。”克雷格笑著隨口安慰了幾句,“走,我請你跟凱文吃頓飯去。”
剪,肯定還要剪的。
可話還是要說。
起碼給個安慰獎,也不枉合作一場。
等吃完飯,克雷格送倆人回家時,又叮囑道:“早點把另外一部寫出來,有些東西要趁早。”
“嗯,好的。”林浩笑著答應了下來。
是的,趕早不趕晚。
但這話,在好萊塢不一定是真理。
不然,又便宜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