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中考是開始,還是結束
書名: 我的未來是大人物作者名: 彭祥龍本章字數: 2068字更新時間: 2025-07-11 11:55:06
時間是位不知疲倦的奔跑者,稍不留意就會被它遠遠拋下。
距離騰飛對夢境認知做出初步規劃,已經過去十五個晝夜。時光如溪流般靜靜流淌,沖刷著一切痕跡,將那些刻骨銘心的記憶漸漸稀釋成淡淡的影子。
這或許不該稱作麻木,更像是某種“藥理性遺忘“。時間確實是一劑奇特的良藥,它將所有傷痕溫柔掩埋,至少讓表面看起來完好如初——這種表面的愈合,姑且也算是一種治愈吧。
騰飛從未想過命運會讓他再次經歷失去父親的劇痛。那段日子里,痛苦如潮水般淹沒他的每個細胞,連呼吸都帶著鈍痛。這道新傷撕開了舊疤,讓他重新體會那種刻骨銘心的失去。
他以為自己早已接受了命運的安排——無論是憤怒的控訴還是沉默的妥協,在時光長河中最終都化作了過往云煙。這始終是他生命中最深的遺憾。
即便明知是夢境,重新經歷父親離世的時刻,騰飛依然需要漫長的時間來平復心緒。所幸,希望的火苗從未熄滅。
通過夢境改變現實的先例確實存在。盡管夢境時間線總是不按預期發展,那個“萬一“的可能性始終在他心底閃爍微光。
在制定初步規劃后的這些日子里,騰飛進行了無數次嘗試。雖然多數改變都偏離預期,但這些嘗試如同黑暗中的螢火,讓他看到了改變現實的可能性。
多次實驗讓騰飛確認了一個關鍵:夢境時間點呈現完全隨機的跳躍性。他原以為會沿著小升初的時間軸勻速推進,但現實是,那些錯過的時刻不會重來——這反倒值得慶幸,他實在無法承受第三次失去父親的痛苦。
然而夢境的任性遠超想象。時間線時而向前狂奔,時而向后倒流,這種無序性讓騰飛陷入新的困境:若在靠后的時間點改變現實,當夢境跳回較早時刻時,新的改變會不會覆蓋之前的成果?這樣的悖論讓他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究竟生活在哪個維度的“現實“中。
這些天來,夢境多停留在初中時代,偶爾閃回到高中歲月。在未施加重大干預前,這些場景都精準復刻了他的青春記憶。熟悉的場景既帶來溫暖慰藉,也愈發激起他想要改變的沖動。
可惜無論他如何努力,結果總與預期相去甚遠。屢屢受挫后,連“班長“頭銜的真實性都變得可疑。若不是每次入睡都會準確墜入少年時空,重溫那些細節清晰的青春片段,他真要懷疑自己是否患上了某種精神疾病。
結束一天奔波,騰飛拖著疲憊身軀回到公寓。機械地完成洗漱、晾衣、刷手機等一系列動作后,他重重跌進床鋪。隨著意識逐漸模糊,對夢境改變的期待值已降至冰點。
他暗自決定:如果這次依然毫無進展,就該在現實世界驗證真相了。也許所謂“班長“根本是同窗們精心設計的玩笑?
帶著這樣的疑慮,騰飛又一次沉入那個熟悉的少年時空......
......
中考來得猝不及防,像一場未經預告的暴雨,少年還未準備好迎接人生的第一個分水嶺。而當考試真正結束時,那種抽離感又讓他茫然失措。三年時光在嬉笑打鬧間悄然溜走,他還來不及細細品味,青春就已翻過這一篇章。
少年攥著皺巴巴的文具袋,隨著人潮涌出鏡石中學的考場。他本想駐足回望,與這個承載著重要時刻的地方鄭重道別。但內向的性格讓他怯于做出任何引人注目的舉動,最終只能隨波逐流,任由人潮推著他向前。
四周散場的考生臉上都帶著相似的木然。是因為發揮失常?還是某種更深層的失落?三年來積壓的抵觸情緒在此刻突然變得清晰——那些抗拒早起的清晨、逃避晚自習的傍晚、敷衍了事的作業本......此刻都化作了說不清道不明的惆悵。
中考前的忐忑源于對學習的不自信,而當真正走出考場時,他們才猛然驚覺:無論喜歡與否,這段青春永遠定格在了這里。少年終究還是回頭望了一眼鏡石中學的紅磚教學樓,雖然這并非他的母校。那匆匆一瞥,像是給初中時代畫上一個倉促的句點。
回家的路格外漫長。熟悉的街景在今日看來竟有幾分陌生。少年機械地邁著步子,腦海中不斷閃回考卷上那些不確定的答案。以往考試后那種“說不定會有驚喜“的期待,這次卻變成了隱隱的不安。
經過湖一中時,銹跡斑斑的校門讓他想起三年前入學時的抗拒。這所離家最近的學校曾讓他又愛又恨——愛它的便利,恨它的約束。如今想來,那些遲到的早晨、翻過的圍墻,都成了再也回不去的珍貴記憶。
少年推開斑駁的鐵門時,夕陽正斜斜地劃過門軸,發出熟悉的吱呀聲。空蕩的院子里,只有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長。這場被稱作“人生轉折點“的考試,最終也不過是普通的一天——沒有鮮花,沒有問候,連空氣里飄散的,都是往日里同樣的柴火氣息。
他隨手將文具袋扔在掉漆的木桌上,動作輕得驚不起一粒塵埃。淘米的水聲、菜刀與砧板的碰撞聲很快填滿了廚房,灶臺升起的炊煙溫柔地裹住他單薄的身影,就像過去三年每一個尋常的傍晚。
飯桌上,父親從飯碗里抬起頭,隨口問道:“考得咋樣?“
“還行。“少年盯著碗里的米飯。
母親又追了句:“能考多少分?“
“說不準。“他夾了一筷子青菜。
對話就此戛然而止,如同往日任何一次關于學習的詢問。
少年不知道父母是否了解中考意味著什么。在面朝黃土的日子里,他們最常問的不過是“作業寫完了沒“。只有當老師踏進這個農家小院時,他們才會短暫地關注那個被稱為“學業“的東西。
就像他不知道,那張即將到來的成績單,會怎樣無聲地改變他的人生軌跡。盡管班主任曾反復強調這是“命運的岔路口“,但此刻,窗外蟋蟀的鳴叫似乎比那些告誡更為真實。
晚上,少年躺在床鋪上輾轉難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