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你居然要我給他升官!
- 開局一個碗,推翻大明朝!
- 呂玄德
- 4080字
- 2024-03-21 23:55:46
信是李一鳳和楊子鼎寫在布帛上用箭射出來的,信中二人希望劉不訥在約定的時間進攻,然后兩家一起趁機開關。
兩人捐出部分家財招募鄉勇主動要求支援守關,孫好古欣然同意,完全沒想到這倆貨是要反水。
劉不訥看到信,還是半信半疑。
如果不是王大士提前打好了預防針,估計一個字他都不會信。
嚴正在南江縣能里應外合,是因為趙登在城里,大同社的人多少也和那些鹽商有過接觸。
李一鳳和楊子鼎二人,和大同社搭上關系還要過一道洪爵,而且洪爵也并非程小樓發展的下線。
王大士趁機和眾參謀們講述了洪爵和程小樓的交往。
但在眾人看來,就算洪爵對大同社的施政贊揚程度再高,程小樓和他的關系也只是不錯而已,不值得信任。
更不要說完全不了解的李、楊二人。
“掌院,萬不可相信此二人!”
“這是關內守將誘敵之計!”
大多數人都持反對意見。
王大士卻說道:“掌院,信中所言正好可以配合我方才提出的繞關突襲計劃。”
劉不訥心中差不多已經有了決斷,但還是想聽聽具體建議,便問道:“怎講?”
“咱們可以先佯攻一場,如果李、楊二人投誠為假,那咱們及時撤兵不會有太大損失”王大士手指向地圖上劍門關的位置,示意行軍的方向“但如果二人投誠為真,不管他們能不能獻關,咱們繞關突襲劍州的部隊都不會有任何后顧之憂,等拿下劍州城,劍門關便不攻自潰了。”
其他的參謀們都還猶疑不定,畢竟劍門關兩邊山勢太過陡峭,不管是翻山還是繞路都過于崎嶇,分兵襲擊劍州的風險還是很高。
劉不訥問眾將:“誰人可去?”
眾將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終走出一人。
“我愿去!”鄭秋笠向眾人抱拳。
他是最初跟著李弘在黃家村暴動的人之一,因為是外姓,所以當初他很受排擠,李弘暴動時他是最積極的幾人之一,現在是劉不訥手下的一名營長。
劉不訥看向鄭秋笠,問道:“你需要多少人?”
鄭秋笠答道:“本部五百人夠了,多了反而不好翻山。”
王大士擔憂道:“五百人怕是不夠攻城的吧!”
畢竟劉不訥這次帶出來的多是農兵。
“放心!”鄭秋笠不以為然。
“這樣”劉不訥略作思考,手書一條軍令給鄭秋笠,“我再給你加五百人。”
“行!”
七日后劍門關的守軍將會接收劍州送來的補給,所以李一鳳和楊子鼎約定的進攻日期是在六日后。
趕在關內物資稍微匱乏的時候進攻。
六天時間,對于鄭秋笠來說還是有些短了,畢竟翻越大小劍山過于困難。
但是任務都攬下來了,就必須要完成。
因為不確定打迂回的一千人是否已經繞過劍門關,劉不訥在約定的時間大舉正面進攻,為的是吸引王來熊的注意力。
關城旁酣戰之時,忽有一小校來報:“將軍,有一支不明來源的人馬正在朝劍州進發,不過看旗子好像是漢中兵!”
王來熊又驚又急,道:“山道如此崎嶇難行,怎會過去千人?!”
小校也不知如何回答。
楊子鼎此時湊過來說道:“王將軍,這股人馬翻山而來,肯定已經兵疲力竭,我愿領本部鄉勇去截擊!”
王來熊想了想,說道:“鄉勇怕是不能戰,我分一百名正兵于你。”
楊子鼎推脫道:“不用,正兵能戰敢戰,還是守關要緊。”
“好!”王來熊不疑有他。
楊家是劍州數一數二的大地主,漢中對待地主的態度他也聽說過一二,所以他始終認為楊子鼎、李一鳳都和他是一條繩上的螞蚱。
而且劍山有多難行他也是知道的,這群人若真是關外的敵軍分兵翻山而來,那他們肯定已經有許多傷亡,也肯定不會帶太多輜重。
楊子鼎帶著鄉勇過去應該能應付。
不過王來熊怎么也不會想到,兩個大地主居然會主動做漢中兵的內援。
楊子鼎請戰之后很快帶著自己募集的一千多鄉勇朝劍州方向趕去。
但是等離開了劍門關守軍的視線,行軍速度就慢了下來,根本不像是要追擊的樣子。
等到追上鄭秋笠的部隊,已經是快要到劍州城下,鄭秋笠正擺開陣勢準備攻城。
此時楊子鼎也不裝了,拔出文士劍大呼:“兒郎們,攻入城去殺官造反!”
幾個楊家的心腹家奴也跟著大喊:“殺官造反啊!”
鄭秋笠發現身后有追兵,正準備擺開陣勢大戰一場,卻聽到來人居然說要殺官,有點搞不清楚狀況。
“什么情況?”
“劉掌院破關了?”
楊家募集的鄉勇正處于茫然和恐懼當中,他們也根本就弄不清楚發生了什么。
但是在楊老爺和楊家家奴的呼喊之下,這些鄉勇要么逃散要么丟掉腦子里混亂的想法跟著一起沖。
很快,鄭秋笠就反應過來這是劍門關里主動投誠的那些人,于是兩撥人馬合兵一處。
不過楊子鼎這邊已經沒剩多少人了,鄭秋笠也指望不上他幫上什么忙。
劍州大小官吏此刻都站在城樓上,州判在城樓上看得焦急,怒吼道:“楊定明,你居然從賊!”
楊子鼎在城下笑道:“堂尊,你也從了吧!”
秦滂對下面的人怒道:“你楊家有良田萬畝,你還是個舉人出身,屈身從賊豈不遭人恥笑?!”
而孫好古也拔出了文士劍。
秦滂一通罵沒完,守城的一名士紳卻喊道:“兒郎們,隨我投靠李總兵,殺啊!”
城內頓時亂作一團。
楊子鼎這下樂了,原來有心投效李總兵的不止他們兩家。
孫好古原本還在猶豫,但是現在反賊都殺到城下了,城里也有士紳開始鬧騰,他似乎是下定了決心,緊握住手中的文士劍。
“堂尊快走!”秦滂趕緊拉著孫好古就要逃跑。
一把劍從他后心窩刺入,從前胸穿出。
“你……”
吏目和主簿看著孫好古手中血淋淋的文士劍,都戰戰兢兢不敢說話。
“愣著干什么,去開城門!”
……
鄭秋笠已經做好了必死的準備,卻不想如此輕易地就拿下了劍州。
“不許濫殺!”
進城以后,鄭秋笠卻發現那些投誠的鄉勇正在四處搶劫民宅,于是,本來合兵的大同士卒和本地鄉勇又開始在城內干仗。
僅半日功夫,大同軍便穩定住城里的了局面。
“你倒是個識時務的官!”鄭秋笠對拜服在自己面前的孫好古笑道。
面對眼前這個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一個州的將官,孫好古說道:“四川百姓再經不起兵災了,不如投降換個平安。”
話是這么說,但實際上孫好古獻城未嘗沒有對大明苛待自己的報復。
鄭秋笠問道:“出發前我聽掌院說你們這有個姓劉的學士,原來是鳳縣知縣,此刻在哪里?”
孫好古答道:“現在城中。”
“叫他過來,我有話和他講。”
等劍州失守的消息傳到劍門關,王來熊萬念俱灰。
劍門關現在已然是一座孤城
而且敵軍剛好卡在關內補給缺失的時候大舉進攻,他也明白過來關城里肯定有敵軍的內應。
李一鳳勸道:“將軍,降了吧,我聽說漢中兵不殺降卒。”
王來熊冷笑道:“你可是反賊的人?!”
李一鳳聞言大驚,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
雖然沒有聽到回答,王來熊此刻已經猜出一二。
“要獻關你們就去吧。”
李一鳳看著癱坐在地上的王來熊,確認他已經失掉反抗之心后趕緊下關開門。
劉不訥順利引兵入關。
幾日后,劉不訥在劍州州衙主持大小事務,楊子鼎和李一鳳一同來拜訪。
而楊子鼎愿意投誠,是他真的覺得李弘能成事。
歷史上,當張獻忠的兵殺到劍州,此人帶領自家心腹家奴和團練鄉勇和賊兵打巷戰,最后力竭身死。
現在劍州和南江都拿下來了,閬中便直接暴露在李弘的兵鋒之下。
“將軍,如今閬中已經無兵守城,可趁兵鋒正盛,一舉拿下閬中和梓潼!”楊子鼎來到劉不訥面前,向他諫言。
“不必了”劉不訥搖搖頭,“劍州和南江到手,初步的戰略目標已經實現,該收兵了。”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他剛到劍州城,就接到漢中那邊的信使來報,關中兵翻過秦嶺殺過來了。
此時何東還在和趙光遠對峙,劉不訥不清楚漢中的具體情況,有些心焦,也的確不想繼續進兵。
不然按他的脾性,徹底穩定住劍州的局勢之后肯定是要繼續打梓潼的。
李一鳳也在一旁勸諫:“將軍,若此時不取,日后援兵抵達閬中或是城防加固,便不好再打了,如今應當速速取之,不能留給官府太多喘息時間!”
劉不訥不接受李一鳳的勸諫,說道:“日后在去不遲,而且咱們這次出兵已經占了三個州縣,基層官吏有些不夠用了。”
這也是實話,隨軍的宣傳干事和政務官大多都留在昭化了,能留給劍州的人都不多,還得讓漢中再多派人手過來。
楊子鼎完全不能接受這個說法,勸道:“只要拿下城池,現成的官吏就可以使用,哪怕真的官吏不夠用,占城奪地之后再派人來不遲!”
一旁的王大士插嘴說道:“你們不明白大同社的施政,這段時間趁著分田,你們可以多去鄉下看看具體情況。咱們大同社內部摻不得沙子,若是大量使用大明舊官吏,日后怕是要出更大的亂子。”
楊子鼎和李一鳳對視一眼,覺得此人簡直不可理喻。
但他們不敢再繼續說下去,只得依言去鄉下觀摩分田。
劉不訥其實也不想息兵,他此戰損失并不大,繼續打兵力空虛的梓潼和閬中完全沒有問題,但是漢中的情況令他擔憂不已。
而且劍州所產糧食并不很多,繼續往南才能達到拿下產糧地的最終戰略目的。
沒過幾日,從漢中過來支援的宣傳干事和政務官帶來漢中無事的消息,劉不訥才徹底放下心來。
……
捷報傳回漢中,人人都很高興。
劍閣天險一旦被拿下,接下來的仗就好打了。
而消息傳到北京,崇禎已經麻了。
韃子把京畿當菜市場,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關內眾兵將沒一個能擋住韃子的兵鋒。
洪承疇倒是在陜北干得不錯,流賊基本都被消滅了,不再出來作亂,但是全特么被趕到山西去了。
只不過換了個地方搶糧食而已。
山東的叛亂還在打,整個山東都快被孔有德和耿仲明打爛了,也不見官軍有平定叛亂的能力。
但麻歸麻,崇禎已然認識到李弘已經成長為大明的心腹大患,先前的招撫完全是大錯特錯。
在崇禎的盛怒之下,原本逃過一劫的熊文燦也被抓到北京蹲詔獄。
四川給大明貢獻的賦稅相當之多,僅次于浙江、南直和湖廣,如果四川被李弘給占了,那大明本就緊張的財政將會更加捉襟見肘。
而且蜀王還在成都蹲著呢,要是宗室被李弘給撅了,大明的臉還往那里放?
文華殿。
“眾卿,漢中李賊降而復叛,可有應對之策?”
溫體仁仿佛是個活死人,一言不發。
楊嗣昌站出來說道:“臣有一計。”
他老爹楊鶴因為招撫失敗也被扔進詔獄,楊嗣昌三次上疏請求辭職,以代父罪,結果卻莫名其妙被崇禎看中。
也許是因為孝心,也許是因為楊嗣昌是個孤臣,崇禎特別喜愛他。
“卿有何計策,快快講來!”
楊嗣昌說道:“如今國庫空虛,兵費日增已入不敷出,斷不可在遼東、陜西、山東、四川同時用兵。可繼續安撫漢中李賊,賜以高官厚祿以消磨其意志,。”
縱使崇禎再喜歡楊嗣昌,他此時也怒了:“朕已經給他二品大員的待遇了,他還不滿足,你居然還要我給他升官加爵?”
楊嗣昌硬著頭皮說道:“李賊此次占了劍州和南江之后再未南下,可見他已經把自己當成了小朝廷,此賊所圖甚大,朝廷只有集中兵力才能剿除。如今遼東韃賊、山東兵亂和西北流賊都未盡除,不可再與李賊大動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