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村支書田福堂(月票加更) 求投資求追讀
- 四合院,從下鄉陜北農村開始
- 天榜巨頭
- 2006字
- 2023-12-28 10:04:06
周曉雪點點頭,一旁的周子林科普道:“陜北地區戴頭巾,其實這和當地的自然環境有非常大的原因,陜北地區是革命老區,是我國黃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包括陜北的榆林市和延安市,它們都在陜西的北部,所以稱做陜北。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總面積92521.4平方公里,是在中生代基巖所構成的古地形基礎上,覆蓋新生代紅土和很厚的黃土層,再經過流水切割和土壤侵蝕而形成的。
不光土地是這個樣子的,而且風也特別大,用一句話來說就是:
1、街上只能看到200斤以上的人
2、腰上系一根繩子就能上天了
3、突然想見遠在國外的你,我毅然的走在了榆林街頭。呼一陣風,啊呀,國外還是凌晨。
西北地區干旱,由于風沙經常性的肆虐。
外出勞作的人們便需要隨身攜帶一些物品
來擦拭頭頂、臉上和脖頸灰塵和沙礫
那么所以帶頭巾遮擋風沙。還有就是羊肚子毛巾有遮陽的作用
仔細看的話毛巾是從后往前匝的
多出來的那塊有避免讓太陽射住眼睛的效果
聽說還可以吸汗,不被汗水迷了眼睛,白毛巾的還有一個作用是可以起到御寒的作用,冬天陜北地區的西北風吹的格外強勁,男人的頭發又短,有時候就會覺得頭皮有點冷,戴上一條白毛巾剛好可以起到御寒的作用。
另外戴頭巾也形成了陜北的一種文化特色,基本上我們想起陜北,就會想起來他們的白頭巾,紅腰帶,還有陜北的民歌也是格外的好聽,風沙遮臉,濕毛巾擦一下就好,頭發里都是沙子……東中其實也是這個意思,時間長了可能又有了別的含義?”
一旁的周曉雪崇拜地看著周子林道:“哥,你懂得真多……”
周子林不在意地笑了笑,唯獨一旁被忽略的棒梗心里很不是滋味,嘟囔著神氣什么?
不就是知道的多一點兒嗎?
要不是自己被舉報,才不會萬里迢迢來這樣的破地方。
他心里也知道,周子林在欺負自己,可惜人生地不熟的,他也不敢反抗。
心里卻在想著,到地方之后,一定要給家里寫信,讓他們想辦法,讓自己離開這個鬼地方。
從縣城到雙水村,還要走上三十里地,按照他們的腳程,因為東西都被騾子車拉著,所以他們屬于輕裝上陣,但即便如此,三十里地,怎么著也要走上個六七個小時。
三個人雖然是知青,但是從來沒有走過這么長的路,騾子車是三個人輪換著坐上休息。
一直到過了晌午,李大友才帶著風塵仆仆的三人來到了原西縣的石圪節公社。
這個時候無論是周子林還是活潑好動的周曉雪,都沒了那份兒靈動勁,很顯然是累慘了,至于棒梗就更別說了,這輩子他就沒走過這么長的路,感覺一雙腿都快廢了。
從小在家里嬌生慣養,被賈張氏和秦淮茹百般呵護的他,哪里吃過這種苦?
李大友說道:“額們雙水村在田家圪嶗的對面,從廟坪山和神仙山之間的溝里流出一條小河,與東拉河匯流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小小的三角洲,從田家圪嶗的公路上下去,過東拉河,穿過三角洲棗林中的一條小路,就是和東拉河在廟前交匯的哭咽河,正是有了東拉河和哭咽河,才有了雙水村這個名字,你們在這等一會兒,額去叫村支書他們過來。”
李大友離開以后,棒梗再也顧不上什么風度,一屁股坐在了地面上,周子林也懶得管他。
不多時,李大友就帶人回來了,
為首的是一個胡子拉碴的老漢,裹著有些發黑發黃的白毛巾,走進了還能清晰地看到他臉上的老褶,他臉上滿是熱情
“額是雙水村的村支書田福軍,歡迎知青同志到額們雙水村來!”
田福堂吩咐著旁邊的幾個年輕人,幫著周子林拿著行李。
然后對這李大有說道。
“大友你先和他們幾個幫三位知青同志送行李,然后大家一起吃個飯,為三位知青同志接風!”
李大有點了點頭。
“知道了。”
然后就領著周子林和周曉雪在村子中左拐,右拐到達了一處院落,至于棒梗被引到了另外一個地方。
雙水村位置偏僻,從來沒有城里人來過。
一路上吸引了不少老少來觀看。
周子林也絲毫不以為意。
這是一個挺大的院子,典型地陜北農村窯洞。
從外表看有些破舊。
窗戶上倒是用紙新糊過了。
院落內打掃的也干凈整齊。
李大有笑著說道。
“這兒以后就是你們兩個的住所了,村長已經派人收拾過了待會兒會有幾個大事兒,給你們送被褥和一些日常用到的東西。”
“我也得回家去了,昨天就上山弄了一捆柴火,馬上給你們送過來。”
看熱鬧的小孩也越來越多。
周子林拿出一把糖,給他們塞了幾個。
“吃糖可甜了!”
而后周子林對著周曉雪說道。
“小雪出門之前讓你買的護手霜,肥皂都帶了嗎?”
周曉雪笑著說道。
“我哥的吩咐我能不聽嗎?以為我是棒梗那個傻子呢?”
周子林點點頭。
“我們初來乍到,你應該明白我是什么意思吧?”
周曉雪說道。
“哥你就放心吧,我保證和一會兒來的大嬸打好關系。”
周子林進了屋子里。
屋子內略微帶著一些久無人煙的氣息。
里面生著火爐。
等過段時間那些氣味應該就沒有了。
剛進門就看到了火炕。
屁股坐上去都是溫溫的。
把隨身的行李拿了出來。
門外就響起了幾個女人的聲音。
“兩位知青的周同志在嗎?”
周曉雪迎了出去。
就看見幾個四五十歲的婦女,有的拿著臉盆兒,有的拿著被褥,還有的拿著一些糧食。
他們熱情的幫著周子林和周曉雪擺好了,這些東西然后又幫忙打掃。
“劉嬸這是護手霜,平常干活的時候擦一些,我保證您的手跟18歲的小姑娘一樣,滑嫩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