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府。
這次朱由檢帶領著隨扈,先坐河船到了出海口,又換坐海船抵達福州府。
此時,蔣德璟已經在此地恭候多時了。蔣德璟身后還有熊文燦,鄭芝龍等其他地方官員也一同恭迎圣駕。
當朱由檢看著這位日漸消瘦的總理海政大臣,叩頭請安時,連忙上前拉著其手說道:“中葆辛苦了!朕心甚慰!”
一句話讓蔣德璟頓時感動不已,他覺得自己一切的努力都得到肯定。
這一場面讓在場的眾人頓時咋舌不已。這蔣大人果然像傳說的那樣圣眷素厚,簡在帝心。
熊文燦和鄭芝龍看的也眼熱不已。
寒暄過后,蔣德璟便祈求皇帝圣駕移居在一所自己的私宅。皇帝滿臉笑容也都一一答應了。
這次宅院倒比上次鹽商送的園子差了許多。但朱由檢深知蔣德璟,為人正直本分,雖然家境殷實,但讓他像鹽商那樣奢侈享受,那也不現實。
朱由檢不能讓臣子掏錢,待圣駕走后,皇帝又賞賜大量金銀珠寶給蔣德璟。當然這是后話暫且不提。
次日,陰雨綿綿。
皇帝待在行宮之中,召見前來覲見的各省文武大臣,告老還鄉的士紳,學士,以及駐地官兵將領。
就這樣忙活了兩三日,這才有空接見蔣德璟。
行宮中,蔣德璟小心翼翼坐著皇帝賜下的軟墩回奏到:“陛下,英明睿斷,早有洞鑒先機之明,海貿業務不到半年,就蓬勃興盛......。”
隨后他又上奏建議,在原本廣州,福建,浙江三處市舶司之外,再增加五處,即有廣州、泉州、杭州、明州(今寧波)、溫州、秀州(今松江)、江陰、密州(今山東膠縣)等八處。
說的朱由檢似乎都能聽到了白花花銀子的聲響。
接著蔣德璟又對征收稅款,處置舶貨,辦理船舶出港和回港手續以及招徠和保護外商,一一作出匯報。
特別是對市舶抽分抽稅辦法,禁運物資種類,外國商船的管理辦法等,作出了詳細的闡述。
朱由檢越聽越比較滿意。“愛卿不愧是心細如發。”朱由檢贊揚道。
很多問題蔣德璟都認識的比較清楚,也處理的比較全面,務實。
其中朱由檢也問了一些問題,蔣德璟也都回答的皇帝頗為滿意。
最后蔣德璟還提出建議,要求朝廷建立一支巡視海道的武裝。
朱由檢當場承諾把海軍的一部分艦隊作為市舶司的武裝隊伍。
朱由檢也說道:“市舶司雖然從宋就有之,但朕聽說,這西方也有海關;
卿要多多學習西方先進的經驗和技術。我朝機構情弊較多,總是因人生事,一定要有嚴格制度來約束,做到隨時隨地監督。
“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朱由檢擲地有聲地說道。
對于市舶司的接下來的工作,朱由檢也作出指示,既要簡政放權,也要防微杜漸。不能什么事情都去做,也不能什么事不干,其中分寸,要仔細把握。
對于市舶司朱由檢認為,第一,直接由海政總理衙門管理,不受六部掣肘,海政總理可以隨時通過密折上達天聽!
第二,要主動積極,發展大宗貿易,如絲綢,瓷器,茶葉,棉布等現貨大宗商品出口貿易,也可以嘗試開設大宗商品期貨交易所,以及證券交易所。
第三要主動積極開展保險業務,尤其是對還海商的船舶,貨物的,海損險,意外險等等。
聽的蔣德璟是一愣一愣的,真難為他這個傳統士大夫精英了!
隨后皇帝便把這幾個現代金融工具的功能作用,一一闡述給蔣德璟聽!
今天也算是給這個大明精英好好上一課。
事實上,世界上第一家現代意義的期貨交易所于1848年成立于美國芝加哥,比現在晚兩百多年。
但是世界上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于1609年誕生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比現在早二十年。
我們先講期貨交易。
期貨交易是人類貿易史的發展的結果,所有的期貨交易都是從現貨交易發展來的。
一些文明古國如希臘、羅馬等出現了大規模商品交易場所,當時的羅馬議會廣場就是大宗商品中心交易場所。不過這都是現貨交易,就像街道上,坊市里買賣東西。
到12世紀之后,這種集中交易場所在英、法等國得到規模化和專業化發展,并催生了新的交易方式——遠期合同交易。
1251年英國充許外國商人參與該國季節性交易會,后來交易要求對途中貿物提前簽署文件,列明商品品種、數量、價格、預交保證金等內容,在此基礎上出現買賣文件合同現象。
1571年英國成立世界第一家集中交易的商品市場——倫敦皇家交易所,其后荷蘭阿姆斯特丹也成立第一家谷物交易所。
17世紀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還出現郁金香期權交易市場,18世紀法國巴黎出現了商品交易所。
朱由檢認為,西方各國之所以在明清時期快速的趕超大明的原因就是,西方的重商主義讓那些
更先進的,更能提高生產力的東西存在下來了。
回到此時朱由檢的想法,他認為開展期貨交易最大的好處就是防止風險。
現代經濟學認為,價格總是在商品價值上下波動,但是不管怎么變動,價格最終是要回歸到價值上的。
期貨交易就是要在短時間內集聚更多的買家,賣家,而他們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他們做出的選擇后,就能發現商品真正的價值。
很多時候,海商不是被海浪颶風給干掉的,而是被風險給干掉了,在沒有期貨交易制度的情形下,這種信息差導致的風險只會更大。
所以要想賺到大量財富,必須為商業發展根植土壤,為其保駕護航。
前面談到人為的風險,信息的風險后,現在再談自然的風險,具體的風險。
保險制度,其實也是現代金融偉大的發明之一。殊不知后世有個老頭就是靠收購一個保險公司,源源不斷地給他輸送炮彈,再加上他卓越的才華,才成為人人稱羨的投資教父。
在海上,各種各樣的風險,常見颶風巨浪導致船體受損,導致貨物潮濕,甚至還有海盜搶劫,國家戰亂,以及禁海政策等等。
朱由檢認為,這個時候以官方的名義開展保險制度,完全可以減少海商在海上的風險。讓海商沒有后顧之憂,那么后面的關稅,交易稅,印花稅還會少嗎?
而且這樣的巨款保險金,在需要的時候甚至可以臨時充當軍費,甚至不道德來說,同時也綁架了這個世界上最有錢的群體。那么他們還會眼睜睜看著你失敗,解體嗎?
大明的問題就是兩個問題,軍事問題,和財政問題,歸根結底,不還是財政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