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下江都督段颎回朝,隋人官吏也在三月大規(guī)模南下任職,如果說隋朝任用一些高級官吏倒也可以理解,但是隋朝幾乎是一棍子打斷,哪怕是縣令縣丞也由隋人擔任,這直接掐斷了江南士人的為官之路,大部分陳人官吏都除名不用,這引起了江南世族豪強對隋朝懷疑。
你消滅了陳朝,我來幫你管理,你不要我?guī)兔芾恚悄阆乱徊绞遣皇蔷鸵麥缥遥?
當然如果單憑這一點,倒也不至于就引起江南豪族們的反抗,畢竟只是懷疑,但是隋人的下一個手段就直接引起了江南土豪們的恐慌。
4月初改下江都督為江南東道大行臺,到任官員開始對南朝戶口進行統(tǒng)計,戶口統(tǒng)計是均田的準備工作也是北方官員重要的政績考核標準,新任隋人官員為了政績開始對江南龐大的隱匿戶口進行搜索。
隋朝在數(shù)年前就在北齊故地開過大規(guī)模的戶口括舉,大索貌閱,然后支解大族,這一政策給隋朝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然而這直接引起了江南大族的進一步恐慌,于是就有人散播謠言說,這就是隋人在搞黃白籍,只要上了戶籍就會加三倍稅,而且要加30天勞役,江南的世族豪強讓自己的隱戶們上山躲避括戶,有的就在山中打造兵甲觀察局勢。
對此隋主楊堅只覺得是江南這群人愚昧無知,粗鄙奸佞,父不慈,子不孝,兄弟情薄,夫婦違義,長幼失序,尊卑錯亂,簡直就是一群垃圾,自己辛辛苦苦解放他們,他們居然就這樣回報我大隋圣人可汗?。于是讓蘇威去制定一套禮教向江南人宣揚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觀點,到時候就天下太平了。
令楊堅郁悶的不止是江南的治理問題,還有陳叔慎的問題,陳叔慎稱帝這事整的隋朝都知道了,一開始大家都不太在意,這陳叔慎無非就是高紹義第二,陳正理就是高寶寧第二。
高紹義是北齊文宣帝高洋第三子,在北齊滅亡后高紹義起兵欲圖恢復,肆州以北280余城皆響應,后來高紹義戰(zhàn)敗,率3000人投奔突厥。突厥佗缽可汗十分敬重他的父親高洋,稱之為“英雄天子”,所以也厚待他。
于是高紹義在佗缽可汗的支持下即北齊帝位,年號為武平,流亡在北方的北齊遺民全部歸屬高紹義統(tǒng)轄。此后,高紹義與營州高保寧屢犯北周邊境,并進兵幽州,配合范陽人盧昌期舉兵反周,失敗后又逃回突厥,成為北周邊境大患。
直到580年6月,北周遣使送公主去突厥和親,又派遣建威侯賀若誼賄賂佗缽可汗,請囚送北齊范陽王高紹義。可汗既得公主,又得厚賄,于是假裝請高紹義圍獵,而讓賀若誼將其擒獲。580年7月,賀若誼將高紹義從突厥囚送長安,而高保寧則繼續(xù)支撐到了隋朝開皇三年。
但是隨著衡陽慘敗的消息傳回了,隋朝不得不承認,這個陳叔慎比高紹義要強上不少,北逃的大將軍劉仁恩奏折中對陳人的戰(zhàn)力做出了極高的評價,他認為陳軍戰(zhàn)斗力遠遠超過北齊軍隊,雖然比不上百保鮮卑,也比不上關(guān)中府兵,但是對比河南,河北,蜀地的軍隊來說是略勝一籌的。
其次陳人水師十分強大,隋人之所以能快速濟江全是陳后主無能,偌大的下游江面愣是一場水戰(zhàn)都沒打,倘若陳水師死守長江,在不濟也能和呂忠肅,戚昕一樣阻擋楊素三個月。
劉仁恩還說湘州北部堅壁清野,鳥獸絕跡,甚至螞蟻窩都是空的,野菜都沒有幾顆,一路上自己靠吃蚊子和挖草根才得以活命,山林之中只有幾只餓瘋的老虎一路尾隨著自己,幾個親衛(wèi)為掩護自己都身亡了,故而他悲痛欲絕,乞骸骨,希望在不復南下。
楊素的上書則說,他聽聞大軍兵敗之后就派遣楊積善南下接應但是湘江已經(jīng)被全部被陳人控制了,更本沒法南下個,只有柱國馮昱率軍救出李安所部。
隨即劉仁恩狀告李安守備不力,以至于三軍潰敗,11萬大軍覆沒,盡管李安一再上書辯解,但還是在4月被梟首示眾了。
李安為衡陽慘敗負了主要責任,高颎也沒能幸免,盡管高颎剛回朝的時候楊堅親自設(shè)宴迎接高颎,并加授為上柱國,晉爵位為齊國公,賞布匹九千段,定食邑為千乘縣的一千五百戶。
隋文帝楊堅還慰勞他說:“你討伐南陳后,有人說你謀反,朕已經(jīng)殺了他。君臣之間親密的關(guān)系,不是蒼蠅之類的小人所能離間得了的。”
然后就以上柱國,齊國公,的身份賦閑在家了,直到后來五月虞慶則出任并州總管后,高颎才接替了他的吏部尚書
南方的陳叔慎沒有搞定,北方的突厥又有小動作了,開皇十年五月,隋文帝把陳朝皇帝陳叔寶的屏風賜給大義公主,大義公主心里一直不高興,于是就在屏風上寫詩,敘述陳朝的滅亡,寄托自己的情思。隋文帝得知這首詩后,很厭惡大義公主,禮儀賞賜越來越少。
大義公主暗中與西突厥泥利可汗聯(lián)合,楊堅得到情報后派遣魯國公,內(nèi)史監(jiān)兼吏部尚書的虞慶則北上防御突厥,并派遣使者去突厥拉攏在都藍可汗北部的染干可汗,繼續(xù)采取分化之計。
楊堅在進行一系列調(diào)整后就著手準備再次滅陳了。
他的計劃是,首先將河南,江淮流域的物資轉(zhuǎn)運至蔣州(原建康),派遣楊廣到蔣州擔任江南東道大元帥,王世積改任元帥府長史,并帶領(lǐng)上柱國韓擒虎,總管韓曾壽,宇文述,樊子蓋,權(quán)武等13萬大軍進入江南,加上江南原有駐軍共計24萬大軍,
同時楊素在荊州開元帥府,調(diào)蜀中,南陽等地物資轉(zhuǎn)運至荊州,以絳州刺史韋世康為元帥府長史,上柱國賀若弼,總管段文振,崔弘度,辛公義,丘和等共計11萬大軍進駐荊州加之守軍共計16萬。
這將是一個龐大的工程,計劃在9月后完成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