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的時候,你奶奶隨時說,龍潭后面的大巖上有一顆夜明珠。就掛在那石頭上,一到晚上呀,很亮,很亮。太陽下山了都還能照著人們在地里干活”。每當一家人吃完飯,坐在院子里面聽媽媽講故事,她總會看著對面的大山講著這個。
那是我家外面的一座大山,在南邊,山很高,矗立在我的視野中,站在家門口,遠眺的就是這一座大山。山下面有一個水塘,聽老人說,有龍居住在里面,所以叫龍潭。龍潭很深,里面還有魚。
我們小學學校就在龍潭下方不遠,那個時候中午不回家,都會偷偷的去釣魚。為了安全,學校是禁止去那邊玩的。慶幸的是整個小學都沒有發生事情。
第一次聽到有人溺水在里面,是中學的一個老師。是的是一個老師。中學,就在大山的背面,翻過大山的埡口,又可以看見視野盡頭的大山,順著山體下走,就可以來到街市和學校,這里是一個鄉鎮的中心。趕街是最心動的奢望。
我的小學和初中,隔著這一座大山,大山離我的家很遠,有4公里左右,一個半小時的路程。上了初中,每個周末都要爬翻山埡口才能去到學校。沒到周末放假和上學的時候,我都想穿過大山直接回家。那樣就快了。小學穿過大山就是中學,真的很近。
后來,我長大了,初三了,哪一個夏天的端午節。學校放了一天假,我不用回家幫忙干農活,幾個同學約了爬山,是的,就是后面的這個大山。有當地的農民在山上種地,很快就跑上了山頂。我和同學說,不對呀,你看,這山上還有河,河對面還有山,這個山不是上來下去就是我們小學嗎,他說在翻過兩個山頭就是了。
山上的山底有平地,河水地間流過,我們洗了澡,在山艮上摘了筢餌吃了,有白的還有紅的,半山腰扳了羅漢竹。后來我爬了一個下午,才在這邊的山頂上看見了我家的方向。原來平時所走的山埡口才是最矮最近的路。
下山的路我們選擇了山北,也就是我家的南面,龍潭的大巖這邊。平時看見的路,走上去才知道,是山壁上沒有長草,這里沒有路,我們順著山羊踩過的碎石往下遛,比從小看見的路崎嶇難走。一路上我都很小心,一直望著家的方向,一邊看著大巖的中間。只是到最后也沒有看見夜明珠。
在山底,這里的地長滿了綠草和樹,龍潭邊上,躺在地里就休息了,這里沒有龍舟,但是人很多,騎馬和撈魚,還有苗族的人們在哪里吹笙跳舞。
順著馬路回學校,到了每周都翻躍的山埡口。望望后面,那是家的方向,走向前方,視野盡頭還是大山。終于三年以后,我和堂哥去到山那邊做客,又看見了更遠的大山了,那一年我參加了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