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不枉七尺之軀來此人間一趟
- 大明:朱棣重生土木堡
- 努力大閘蟹
- 2193字
- 2024-01-12 23:31:29
“臣不怕。”王越抱拳大聲道。
朱棣點了點頭,“永樂一朝有不少將領都是以文取士,再入督察院或兵部,看來你是想走這條路了,可是本汗還是舍不得讓一個文官上陣殺敵啊,脫脫不花與毛那孩的聯軍在本汗看來不過土雞瓦犬,此戰若是戰死了一名文官,那本汗的損失可就大了,王越,你回去吧,本汗記住你了。”
朱棣說完就騎馬準備離開,不想王越卻再次攔在朱棣馬前,“大汗,臣其實并非文官。”
“怎么,莫非你是武將不成?”見這家伙幾次三番的阻攔,朱棣不由冷聲質問道。
“大汗,臣前只通過了會試,按照大明科舉制度,殿試需每三年舉行一次,下次殿試需等到景泰二年,所以臣其實并非進士。”望越答道。
大明的科舉制度一共分為三級,分別是鄉試、會試和殿試。
首先是鄉試,即地方選拔考試,每年由各縣舉行一次,考試內容主要包括《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詩、書、禮、樂、刑、律、算、數和兵法等。
通過鄉試者可以參加會試。
會試則是大明各省的選拔考試。
考試內容與鄉試相同,通過會試者可以參加殿試。
殿試則是大明皇帝親自主持的最高級別選拔考試,每三年才舉行一次,考試內容除了鄉試和會試的內容外,還包括了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知識,通過殿試者可以獲得進士的稱號,成為大明的官員。
朱棣稍一思考,就明白這王越為什么明明還沒經過殿試,就被當作農官給他送到草原上來了。
原因估計和池城一樣,在大明沒啥背景,所以就被挑選出來扣個農官的頭銜送到草原來了。
“可就是這樣那本汗也舍不得啊,趕快回去,莫要耽誤了本汗的軍機大事。”朱棣呵斥道。
“大汗,臣在傳授十千營耕地技術時,曾聽一位百夫長說大汗您有萬夫莫當之勇,在大明京都,大汗您也曾百騎劫營,事實證明您確實是萬人敵,不如大汗您考驗臣一下,若臣勉強能跟大汗您過上幾招,便請允許臣上陣殺敵如何?”不想王越卻還是阻攔在朱棣戰馬前道。
“放肆...”袁彬立即大聲呵斥。
“且慢。”朱棣卻一揮手,他是真對這個執拗的農官來了興趣,“袁彬,把你的戰馬跟兵器先借給他,本汗試試他有幾斤幾兩。”
“謝大汗。”王越頓時大喜。
“大汗,何必與他浪費時間。”袁彬則急道。
朱棣擺了擺手,“王越,本汗看得出你的拳拳報國之心,既然你這么自信,那希望一會動起手來你不是一個草包,只要你能在本汗手上撐住十招,那本汗就準你披甲從戎了,要是十招都撐不住,以后就再別提什么要上陣殺敵的事了。”
“是,大汗。”王越朝朱棣一拱手,隨即就看向袁彬,“袁將軍,還請借您的兵甲戰馬一用。”
“哼。”袁彬冷哼一聲直接翻身下馬,將挎在腰間的大刀丟給了王越。
很快,王越就披甲上馬,“大汗,臣準備好了。”
朱棣也不含糊,拔出長刀就拍馬朝著王越沖去。
“鑌——”
一聲金屬交鳴的巨響,朱棣跟王越錯馬而過。
“你是天生神力?”朱棣調轉馬頭,滿是不敢置信的看著王越,剛剛交手的時候,朱棣用了巧勁,他本想一刀直接挑飛了王越手中的長刀,用事實告訴這個理想豐滿的熱血青年,理想跟現實的差距有多大。
上陣殺敵是武將的事,農官就好好管理農桑,別想那些有的沒的。
結果一刀砍在王越握著的長刀上,朱棣自己手臂反震得發麻,那一刀就好像砍在了大石頭上。
王越哈哈大笑,“大汗,耕地的牛穿上鼻環就聽話了,可牛要是不愿意穿鼻環,那臣就只能打到它愿意穿為止。”
朱棣舔了舔嘴唇,“再來。”
“好!”
兩人再次控制著戰馬,朝著對方沖去,很快就廝殺在一起。
朱棣不是沒見過天生神力的。
像土木堡戰死的樊忠便是天生神力,他使一雙大錘,在永樂一朝就是朱棣的護衛將軍。
但力量大得像王越這般的朱棣從未見過,一柄長刀硬是被這家伙當成了鐵棍在使,每一劈,每一砍,朱棣都震的手臂發麻。
朱棣已經不懷疑這家伙說耕牛要是不愿意穿鼻環就打到耕牛愿意穿鼻環為止的話了。
朱棣現在已經升起了要好好研究一番這家伙到底是吃什么長大的興趣了,這真的是人類的力氣嗎?
而且這家伙的技巧也不錯,雖然比不上朱棣自己,但就算放永樂一朝也算得上是軍中的佼佼者。
朱棣一開始還能憑借自己登峰至極的殺人技巧勉強壓著這家伙,可打著打著,朱棣發現這家伙也打的是越來越得心應手。
再配合他那一身蠻力,朱棣竟驚訝的發現自己竟不是他的對手。
“好。”終于朱棣大吼一聲,收刀立在馬上,像是打量著一塊稀世珍寶一般打量著王越,“王越,你可以跟本汗一起上陣殺敵了,你這身武藝不上陣殺敵簡直是暴殄天物。”
“謝大汗夸獎。”王越沖朱棣搖搖抱拳道。
“對了,王越,你有這身武藝,在大明為何不參軍報國,非要走科舉之路,否則也不至于會隨本汗來這漠北苦寒之地了。”朱棣收起長刀后打馬過去問道。
“大汗,習武只是臣的愛好,其實臣從小就苦讀圣賢之書,鄉試時臣獲得了第三名,隨后參加會試,名列第三十三,雖還未參加殿試,但也已經出任了道監察御史,臣是自己請愿要隨大汗您一塊來漠北的,哪怕降職成一農官也心甘情愿。”王越拱手道。
“你是自己請愿來的?”朱棣聞言更加驚訝了,他本以為這些被大明打發陪他一塊來草原上的官員都是在大明不得志的,沒想到這個竟然不是。
王越翻身下馬,單膝下跪道:“臣少時,讀書讀到了靖康之恥,當時久久不能釋懷,后臣又想起如今邊關的異族對大明不停的騷擾,特別是當臣得知大汗您北狩蒙塵時,更是恨得牙根都癢癢,以為靖康之恥又要重演。
后當臣聽說大汗您以性命鑄大明風骨,又百騎劫營,更要以日月大汗之尊君臨草原,行始皇帝一統六合八荒之壯舉時,臣便徹底被大汗折服,臣覺得,若此生能追隨大汗在如此經天緯地的事業中立下一二功勞,便不枉臣這七尺之軀來此人間一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