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文高手的修煉之道:筆桿子的寫作精品課(第2版)
- 胡森林
- 1801字
- 2023-12-21 17:28:29
【例文剖析——初稿】
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上的致辭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下面,我就“《巴黎協定》:前進還是后退?”這個話題發表自己的三點看法。
當前全球能源正在經歷“六個化”的深刻變革,即能源供需寬松化、能源結構低碳化、能源格局多極化、能源治理復雜化、能源安全多元化和能源系統智能化。在人類歷史上應對氣候變化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巴黎協定》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巴黎協定》勾勒出了全球環境和發展的新秩序,把人類的發展裝進了“環境的籠子”,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的加快正在推動第四次能源革命前進的車輪。
一、《巴黎協定》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
《巴黎協定》的談判過程與20世紀90年代《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的談判過程最大的區別就在于有了企業家們的積極參與,而且企業家的聲音甚至超過了科學家和政治家。科學家的判斷、政治家的決策、企業家的力量和全社會的行動共同促成了《巴黎協定》的達成,應對氣候變化已逐步成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識。雖然法律約束力較弱的內在制約因素和全球經濟復蘇發力、地緣政治沖突加劇、去全球化勢力抬頭等外在制約因素使《巴黎協定》的實施面臨締約方利益的有效平衡、遵約機制的合理制定等重重挑戰,但是《巴黎協定》凝聚了當前國際社會就氣候變化問題所達成的基本共識,從長遠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大勢不可逆轉,《巴黎協定》將對各國的氣候、能源、環境等政策取向產生深遠的重大影響,將塑造出新的全球氣候治理模式。
二、《巴黎協定》促進中國能源結構調整,以油氣為主的化石能源在中長期內仍將作為我國的主體能源
中國對于《巴黎協定》采取的態度和立場充分展現了大國風范,所設定的2030年四大減排目標的力度之大超越歷史,中國的能源結構將面臨深層次的適應性調整。縱觀全球能源發展史,能源結構轉型符合從高碳到低碳再到無碳、從不夠清潔到更加清潔、從低效到高效的客觀發展規律。中國的中長期能源結構轉型也應該遵循分布式和集中式并舉、高碳向低碳甚至無碳過渡、可再生能源與儲能設備協同發展的過程。目前煤炭在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仍超過60%,非化石能源的消費比重不足14%,且技術和經濟性瓶頸的破解尚需時日,可以預見,以油氣為主的化石能源在中長期內仍將作為中國的主體能源。在低油價新常態和《巴黎協定》生效履行的雙重影響下,可以說中國石油行業正在經歷一場鳳凰涅槃式的洗禮與變革。
三、天然氣將在中國未來能源體系中發揮關鍵作用
天然氣是最經濟、最有效率的減排能源,天然氣燃燒的碳排放不足燃煤的一半。發達國家的“能源轉型”之路已充分證明,無視天然氣的作用,而單純依賴非化石能源技術,最終將導致煤炭的“逆替代”。在世界的“脫碳”進程中,天然氣將在能源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替代燃煤發電和支持可再生能源供應方面。天然氣作為高效化石能源在履行減排承諾進程中的過渡作用將愈加凸顯。
女士們,先生們:
《巴黎協定》的東風已經吹響了第四次能源革命的號角,開啟了中國能源結構轉型的新征程。我們將努力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持續完善節能減排和高效清潔生產體系建設,加快天然氣全產業鏈體制機制構建,關注與投入可再生能源領域,著力研發化石能源高效清潔利用技術,全面打造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新型油氣企業,為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初稿交給了山羊胡。看了小畢的初稿,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國企業家出席這樣的論壇,理應表達對實施《巴黎協定》的良好愿望,展示中國企業對參與和貢獻于環境治理的堅定決心,這不僅是展示企業形象,而且是在國際舞臺上發出中國聲音,同時也是展示企業家的個人魅力。
從初稿來看,存在的問題如下。
(1)高度不夠高。在這樣的國際性場合,面對國內外嘉賓,應多談論國際化話題,初稿有點過多從中國自身的角度來談,理論高度和思想深度都不夠。
(2)定位不夠準。在這樣的場合談《巴黎協定》這樣的話題,并不是要做學術討論,也不是要談技術細節,而是要談其意義、價值、趨勢與走向,初稿有點瑣碎。
(3)聚焦不夠集中。三個標題中,除第一個直接談《巴黎協定》外,后面兩個分別是化石能源的前景和天然氣利用問題,雖然與《巴黎協定》有關系,但比較間接。
(4)氣勢不夠有力。初稿總體上氣場弱,缺乏對問題深入思考、對情況如數家珍、對前途積極樂觀所產生的氣勢和自信,較為平淡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