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貨比貨得扔
- 從爛片之王開始橫推娛樂圈
- 呱唧是只貓
- 2076字
- 2023-12-17 23:52:41
“這個叫阿宗的作者,倒是很有想法,人人心中有所求,而他卻告訴大家,其實什么都沒有。”
深夜里,知名樂評人陳秀力感覺有些疲倦,想隨意聽首新歌放松一下心情,心里卻突然有所觸動。
他的腦海中仿佛出現了一個畫面:一個人形單影只地走在熱鬧的街道上,周圍的喧囂都與他無關,這座城市沒有一處燈火為他點亮。
這樣的孤獨,其實是每個人都會在人生的某個階段要面對的課題。
“我也曾經做夢過,后來更寂寞,我們能留下的其實什么都沒有。”
“這句歌詞讓我想起,之前由于工作原因,需要用到一個多年未曾登錄,不記得密碼的賬號。密保問題是:你的夢想是什么?”
“賺錢、當官、愛情,我連續輸入了三次錯誤答案之后愣在了屏幕前。原來我早已忘記了年輕時夢想。”
“雖有遺憾,但也釋然。人生不就是這樣,孑然一身而來,兩手空空而去。”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世上的一切也許本就如同鏡花水月一般,什么都不必太過執著。”
“一首好歌,并不需要旋律多么華麗,唱功多么完美,最重要的是觸動人的心靈,《其實都沒有》這首歌無疑做到了,我想,它會成為一首金曲的。”
陳秀力在6sing網上寫下這段評論,點擊了發布按鍵,馬上就有了點贊和評論。
“陳老師對這首歌評價好高呀,我要去聽。”
“這是我今天的單曲循環,我也認為這首歌能成為金曲。”
“陳老師的樂評真是太棒了,不故作高深,但卻相當有見地。”
說實話,江然如果看到這段評論,也一定會點個贊。
他讀道家經典有所領悟而獲得的歌曲,卻被毫不牽強地解讀出了幾分禪意,評論者的眼界之寬可見一斑。
陳秀力刷新一下網頁,剛想回復幾條留言,手邊的電話響了起來。
“陳總,寫了最近很火的新歌《其實都沒有》的阿宗,剛剛給咱們投稿了。”話筒里傳來公司下屬略帶興奮的聲音。
“這么巧?現在發給我吧。”陳秀力一下來了興趣。
真有這么巧!
陳秀力不只是樂評人,同時也是資深的作曲人和一家唱片公司的副總,更是《易水蕭蕭》這部劇的音樂總監,主題曲的選擇就由他決定。
他去洗了把臉清醒一下,然后馬上回到電腦前,打開了下屬傳來的文件。
按照征集帖的要求,文件夾里有歌詞、曲譜和編曲的工程文件,以及一個簡短的文檔——歌曲如果有幸被采用,請盡量挑選一位擅長轉音和真假音轉換的男歌手。
“那豈不是和我心里的歌手人選不謀而合了。”陳秀力暗自點頭,“不過還是得先看看作品怎么樣。”
以他的專業能力,熟悉了兩遍樂譜,對照著歌詞,便已經可以哼唱出來了。
“月光色,女子香,淚斷劍,情多長……”
陳秀力輕聲把主歌唱完就停了下來,“這歌……妙啊!”
曲調婉轉悠揚,層次分明;歌詞意境優美,不落俗套。
更有趣的是,用R&B曲風來表現武俠,和我想到一塊了。
想到這里,陳秀力在電腦里打開了自己寫好的備用主題曲,他一直拒絕之前的投稿,就是因為有這首作為保底。
這次,他只聽了短短幾句就關掉了音頻文件。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有了這么高下立現的對比,陳秀力自然不用猶豫了,當即召集相關人員到會議室開會。
文娛從業者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睡得晚,夜里十二點剛過,人到齊了。
陳秀力開門見山地說道:“這么晚把大家叫來,是因為終于找到一首可能合適的主題曲了,想聽聽各位的意見。
小趙,你先清唱一遍。”在場的不少人并非音樂專業,所以需要他的學生唱一下,才能有更直觀的感受。
片刻過后,小趙唱罷。
會議室內一陣安靜,人們都沉浸在歌曲的氣氛之中。
“我覺得這歌非常好,旋律非常抓人,歌詞也很優美。”還是陳秀力打破沉默,“主要是需要大家一塊判斷一下,適不適合我們的劇?”
“我很喜歡。”導演孔笛率先表態。
作為一位優秀的電視劇導演,他對歌曲的好壞也很有自己的一套評價標準。
“作者很聰明地用了《月光》這個看起來并不出彩的名字,其實卻可以讓人產生最豐富的聯想。”他繼續說道,“別的不說,只說和月亮有關的詩句,大家能想到哪些?”
眾人略做思考,就紛紛說出了各自的答案:
“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張繼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父對愁眠。’”
“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歐陽修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
“我再補一個張若虛的‘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看大家說的差不多了,孔笛才接過話頭說道,
“這些詩句里,月亮有時寄托著鄉愁,有時映襯出孤獨,有時在歌頌英雄,有時表達出對愛情的向往,有時又用來代表對隱居田園的渴望,有時甚至引發了關于時間的哲學思考。
這就是只看到‘月光’兩個字,人們可能會有的聯想,而所有的這一切元素:鄉愁、孤獨、英雄、愛情、隱退、哲思……都在我們的劇中有所表現。
其他叫做《月光》的歌,讓聽眾有過多的聯想可能會是減分項,如果它表達的情感比較單一。但是,作為我們劇的主題曲,如此豐富的聯想卻是大大的加分項。”
聽孔笛這么一解釋,包括陳秀力在內的眾人都恍然大悟,難怪莫名地覺得這首歌特別適合。
原來僅僅是“月光”兩個字,就讓熟悉《易水蕭蕭》劇情的他們腦補出了太多東西。
可是,這首歌的作者應該只是看過宣傳資料上的一些簡介而已,居然就能猜到了劇中幾乎所有的重要元素,而且全都在歌中有所表現。
這位作者也太厲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