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群率軍由太原郡北上,沿滹沱河谷行軍數日,才至新興郡。
一路走來,越往北,村舍越少,百姓越少,連行幾十里,寡有人煙。
大軍開拔至晉昌縣時,路過一村舍,處處都是斷壁殘垣,滿是歲月的痕跡。
想到靠近太原的新興郡都已是這般模樣,雁門郡自是更加荒涼,劉群嘆了口氣,但又隨即振作起來。
出晉昌縣后,便是雁門郡地界。數日之后,劉群便到達了郡治廣武。
廣武不僅是雁門的郡治,亦是劉琨的食邑,但城池狹小,一眼便望到盡頭。見過了晉陽的繁華,廣武實在是寒酸了些。
劉群倒是不以為意,自己此番前來便是要大治雁門,若雁門郡繁華的話,根本不需要自己前來治郡。
入城后劉群令劉希于城西建起軍營,三千軍士安置于此,而后便與郡丞殷豐進行交接。
殷豐,雁門郡原平人,其先祖父漢金城太守,世仕兩千石,為雁門郡望也。
八王之亂后,雁門屢遭兵災與胡亂,殷氏遂衰敗。劉琨討伐烏丸時,殷豐為向導,助其破敵。
戰后劉琨表其為郡丞,代行郡事。
兩人交接之后,劉群第一時間便要來了雁門郡的圖籍。雁門郡現在帳上一萬二千余戶,廣武轄六千,原平轄三千,其余諸縣轄三千。
每歲所能上繳賦稅不足太原郡五分之一,難以自給,常需新興、太原二郡接濟。
在雁門郡糟糕的財政狀況下,先前的歷任太守皆難以有作為,更遑論重建雁門。
雁門郡其實地理環境不差,恒山以南的忻定盆地,地勢平坦,良田眾多,又有滹沱河流經,灌溉著兩岸田地。
即使在氣候變冷的大環境下,高聳的群山又阻隔了嚴寒,使其仍是一塊沃土。
而在外部環境方面,雁門雖自戰國起便是胡漢對抗的前線,雙方交鋒長達數百年之久,李牧北擊匈奴,衛霍橫掃瀚海都發生在這片土地之上。
但在當今卻是一處安寧之所。雁門南接并州腹地,北與拓拔鮮卑以恒山為界。
拓拔鮮卑系出東胡,漢時北匈奴西遷,南匈奴保塞,拓拔鮮卑趁機南遷壯大,至西晉末,拓拔猗盧統一三部,雄據代北。
拓拔猗盧雖也是胡人,卻與晉廷交好,屢次派兵助劉琨擊退匈奴人。
可以說,沒有拓拔鮮卑的軍事援助,劉琨也無法在并州堅守那么久。
在南北方向均無大患,東西有群山之險的加持之下,雁門與直面匈奴兵鋒的太原、上黨諸郡相比,可謂是太平。
雁門如今什么都不缺,缺的是百姓。
晉末的喪亂,使北方司、冀、雍、涼、并諸州人口銳減,百姓士族為避禍紛紛背離故土,跨過群山與江河,南遷巴蜀,荊楚與江左。
而北方諸州則出現百里無人家,良田荒廢之景,其中以并州最為嚴重。
州治晉陽在光熙年間都曾淪為空城,更何況其他郡縣。
現在雁門急需人口,但從并州其他郡縣遷徒百姓過來是不可能,劉琨也斷不會答應的。
劉群為此苦惱之時,劉希前來稟告道:“府君,烏丸左部與百姓因水源起爭執,聚眾不散于濾池鄉,該如何處理?”
一聽到“烏丸”二字,劉群立馬想到可將其編戶齊民。
烏丸內遷多年,漢化程度深,已從游牧民族轉為半游牧半耕作,完全可以將其編戶齊民,成為生力軍。
但如今胡漢矛盾巨大,編戶為民之事,只可緩圖之,不可操之過急。
劉希見劉群半響都沒有動靜,便試探地喊道:“府君?”
劉群這才從緩過神來說道:“隨我去看看!”
“諾!”
劉希調五百軍士,護衛著劉群前住濾池鄉。
濾池鄉,鄉如其名,因靠近滹沱河而得名。但地勢險峻,難引滹沱河之水灌溉,故鄉民常因水源問題而爭執。
此次烏丸左部與漢民爭執,看似與先前并無不同,但實則是雙方積怨已久,矛盾在今天爆發。
鳥丸左部乃是烏丸人戰敗后,劉琨效曹操分南匈奴五部之舉,所析分出來的,即左、中、右三部。
但由于劉琨忌憚烏丸人勢大,不信任烏丸人,便另置漢人主官,分管三部,而非任用烏丸權貴管理。
漢官輕視烏丸人,在其與漢民爭奪水源時,屢屢偏袒,以致烏丸人積怨日久,在今時爆發。
劉群趕到時,雙方已從開始的口角爭吵,轉為械斗,隱約有擴大的趨勢。
烏丸人對漢民怨恨日久,滹池鄉的漢民何嘗不是苦烏丸久矣,先遭烏丸兵禍,現在又與其爭奪水源,換何人不恨之。
況且三晉百姓自古悍勇,加之位于邊地,其性剛烈,不懼死也。
雙方爭斗不休,誰也不讓誰。劉群無奈下令軍士將兩方分離,防止激起民變。
滹池鄉中的奢老見劉群到來,紛紛哭訴道:“府君,胡人欺人太甚,你要為我們做主啊!”
“求府君為我們做主啊!”
奢老一哭,身后漢民也是齊齊下跪哭訴起來。
劉群將其撫慰一番后,承諾會解決問題,漢民才散了。
而烏丸人卻還是不肯就此做罷,仍是聚眾。劉希見狀強硬地說道:“汝等為何不散?!”
“難不成想對抗官府!”
“不敢!”
只見人群中走出一青年,大聲的回應著。
劉群挑眉打量一番后,便問道:“既然不敢,那為何不散?”
“我部族人少勢小,常遭漢官輕視,今日若不聚眾,欲訴而無門!”
“請府君能憐我部族,亦為我等做主!”
青年說完,朝劉群拜首道。
劉群心想:此人到是聰明,一眼便認出了自己。于是沉聲說道:“烏丸歸附朝廷,便是我治下百姓,有何冤情,速速講來!”
“謝府君!”
得到劉群的認可后,青年人才緩緩說道:“其一,劉使君曾親口承諾擇一地,安頓我部族,今卻讓我等與漢民雜處!”
“其二,我部族人少勢單,難以自洽,劉使君承諾每月供給糧草,但時至今日,未得一石!”
“其三,左部主事柴安壓榨我部,草菅人命,視我等為無物!”
“請府君為我部做主!”
聽完,劉群不禁臉一黑。三條請求中二條是劉琨當初為了招降烏丸所許諾的承諾。
如今未能實現,使烏丸人頗為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