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鄉音
- 晉末扶風歌
- 劉十九君
- 2003字
- 2024-03-11 22:59:52
劉群突然劫持王定,令局勢突變,“將軍”府外的軍士沖進來,執刃包圍了劉群等人。
“放開將軍,快放了將軍!”王定的心腹厲聲喊道。
劉群劫持著王定,軍士們不敢上前,便向劉希、徐光一眾從者砍殺去。
因入府前,交出了自己的佩劍,現在的眾人除了劉群外,皆手無寸鐵,無法還擊,只能拼命躲閃。
劉群對王定耳語道:“讓他們放下刀劍,退到府外去!”
“快!”
劉群邊說邊又將利刃抵了抵王定的喉嚨。王定被逼無奈,對底下心腹命令道:“放下刀劍,都給我出去!”
軍士們聽到命令一陣遲疑,面面相覷。
“將軍,可是……”
“聽不懂我的命令嗎!放下刀劍,退出去!”
“諾!”
軍士們放下手中的刀劍,緩緩地退了出去,劉希等趁機迅速撿起地下的兵刃以自衛。
“劉安東,我已經照您的意思,讓甲士們退下了,你就放了我吧!”王定懇求道?!爸灰惴帕宋?,我愿舉眾歸降,什么官爵名位,我通通不要!”
上一次讓王定感受到死亡的威脅,還是若干年前,其與一眾乞活軍在冀州流浪的日子。
在享受過富足安樂的生活后,任誰都不會像一無所有之時,面對死亡,無畏無懼。
劉群淡淡地說道:“汝想活命,便照著我說的做!”
“子望,推開府門,汝和季興于我左右掩護!”
劉希、薄盛執銳立于劉群兩側,徐光等其他人緊跟在三人之后。
“嘭!”
“將軍”府大門應聲被打開,外面圍滿了軍士和壁壘之內的百姓,水泄不通。
劉群劫持著王定,梅花山乞活軍則押著劉群這邊的百名軍士,兩方對立而視。
王定還在勸劉群道:“劉安東,只要你放了我,我必保汝等安全無虞地離開梅花山,你也看到了,我若死,山中軍士,百姓也不會放過你的!”
“劉安東,何苦讓你我兩敗俱傷呢!”
“你不就是想要這山中百姓嗎?我給你就是了!”
王定以為劉群此行是想要用山中的百姓,填充人口,現在主動提出來,想讓劉群回心轉意。
當然,王定也有自己的盤算,想將寨中的老弱借機剔除,只留下青壯,節省口糧。
劉群冷笑道:“汝現在將百姓如籌碼般,隨意交易,和那些爾口中自私自利的士族,又有什么區別?在你眼里,百姓是什么,貨物,牛馬,還是冷冰冰的數字,一丁,一戶?”
“這……”王定有些啞口無言。
魏晉之世,全社會的道德隨著天下崩壞,戰火不斷而急劇下降,人性也變得黑暗。
這是自秦漢帝國以來,第一次出現如此大規模的社會性崩壞,舊有的道德體系坍塌,而新的道德體系還未建立。
爾虞我詐取代了溫良謙遜,原有的道德底線被不斷突破。
這種崩壞從皇族世家蔓延至平民百姓之中。
人人都痛恨世家大族壓榨百姓,視平民如草芥,可當掌握了那份權力后,便也變成了自己曾經痛恨的樣子。
劉群忽得將架在王定脖子上的利刃撤去,王定想逃,卻被劉希,薄盛二人,死死按住。
劉群嫌惡地瞅了一眼后,揮袖朝著梅花山百姓,軍士的方向,走了幾步,竟驚得軍士退后了好幾步。
劉群將手中利刃扔在地上,說道:“群知諸位欲置我于死地,我現在手無兵刃,汝等可放心上前屠戮之!”
劉群大方地展示自己,身無片甲,手無寸兵。
“不過,我乃大將軍,并州刺史劉琨之子,我死,諸君難活!”
“別信他的鬼話,劉琨遠在并州,怎么可能會殺到這里!”人群之中馬上就有人駁斥道?!皻⒘怂麄?,拯救將軍!”
軍士和百姓被煽動得朝劉群逼過來。
“我數萬大軍就在山腰埋伏,我若在午時未出梅花山壁壘,其瞬息而至,蕩平山嶺!汝等不信,盡上前試試!”在千鈞一發之際,劉群假稱有大軍在側,震懾住了氣勢洶洶的梅花山軍民,讓其有所忌憚。
這些流民安家在梅花山上,已經數年,妻兒家小皆于此,不敢再像亡命之時,可以孤身一人,不管不顧,劉群也正是洞察到這種心理,才敢這么大膽地行事,不然早就死在了乞活軍的刀劍之下。
在穩住了眼前的軍民后,劉群轉而柔和地說道:“群知諸位都是我三晉鄉親,被逼無奈,才會流落于此,嘯聚山林,客居異鄉!”
“此非諸鄉親之過,乃是我等之過,未能守住這大好山河,以致三晉一片焦土,民人流亡異鄉!”
人群中不少人紅了眼眶,家鄉被毀,有家難回,遠走異鄉,沒有人知道這一路上其吃了多少苦頭,經歷了多少磨難,才茍活到現在,這其中的一切只有經歷了的人才會明白。
“我父劉并州驅胡虜,復并州,興晉陽,如今的三晉大地早已沒了戰火,只有一片安寧和翹首以望游子歸鄉的親人!”劉群繼續說道。“我與我父誠邀諸鄉親,能和我一起返回并州,莫做那離家的游魂啊!”
“隴頭流水,流離山下?!?
“念吾一身,飄然曠野。”
……
“隴頭流水,鳴聲嗚咽?!?
“遙望三晉,心肝斷絕!”
劉群用三晉鄉音,悠悠地唱出在并州一帶廣為流傳的思鄉民謠,曲調悠揚,盡是鄉音。
劉群雖是冀州人,但年少便隨劉琨到并州,生活數年,也已經算是半個并州人了。
劉群用著蹩腳的三晉方言,盡力哼唱著民謠,傳到人群之中,頓時,在場的并州人哭聲一片,相聚而泣,平日里不輕彈淚的軍士們也扔了刀劍,偷偷抹起了眼淚。
薄盛等也是深受感染,眼淚禁不住地往外流淌,怎么都止不住。
群山難阻,游子路,離家之時,最傷心。
…………
PS:民謠不是我編得,取自魏晉南北朝民歌《隴頭歌辭三首》,略微改過一兩個詞,感興趣得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