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后,丹陽郡,建鄴城
司馬睿于幾日前,當著眾人的面宣布,懷帝司馬熾慘遭劉聰毒害,已于平陽駕崩的消息。
在場南北士族登時嘩然一片,紛紛落淚,更有甚者對著北方,連連叩首,長跪不起。
好似真的做過司馬熾一日近侍之臣一般,受過其天大的恩情。
一個個的都是忠臣,賢臣,良臣。
眾人的行為盡收于司馬睿的眼底,其心中充滿了厭惡之情。
汝等若真是忠臣,洛陽城破,天子被伏之時,在哪里?!
在南逃江左的路上,在江南的安樂之鄉里。
何時心中有過國家,有過天子!
司馬睿越想越覺得荒唐可笑,也越來越替司馬熾感到悲涼與憤恨。
但一聯想到自己,司馬睿也充滿了苦澀。
司馬熾貴為大晉天子尚是今日之下場,自己日后有會是什么下場呢?
司馬睿搖了搖頭,不再去想這些事,而是在眾人哭拜得差不多時說道:“孤受先帝重托,鎮守江左!”
“今先帝駕崩,晉室衰微,孤于江左興兵備戰,為先帝雪仇!”
“諸君可欲襄助孤否?”
“愿隨大王興復晉室!”
以王導為首的北方士族率先表態,而顧榮,賀循等江左士族遲疑一陣,也表態道:“愿隨大王興復晉室!”
司馬睿微微一笑,向眾人致意,趁機收割了一波名望。
司馬睿明面上說興兵備戰,北伐洛陽,自然只是說說而已。
其與王導已商量好,借著北伐的名義,趁機穩固其于江左的地位,或是打擊,或是拉擾,盡量使江東世家能認可其統治。
而后坐定江表,宰割南土,靜待中原之變,以圖興復霸業。
是日,司馬睿下令揚州一十八郡皆素衣除服,為晉懷帝舉喪。
晉懷帝被殺的消息很快傳得大江南北皆知。
但寡有人興兵討伐劉聰,為晉帝雪恥。
就連一開始揚言興兵南征劉聰的劉琨都沒有了動靜。
起初劉琨以為司馬熾被殺,必會引得天下震動,各地諸侯必能會師征討劉聰。
但一月過去,除了幾篇聲稱要討伐劉聰的檄文外,再無其他動靜。
天下諸侯畏匈奴甚矣!
永嘉年間的匈奴人給晉人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昔日能征善戰的洛陽中軍,對上匈奴人,竟是屢戰屢敗,喪地辱國。
現在匈奴人羽翼豐滿,何人又敢言,有把握能戰勝。
況且晉室分崩,天下諸侯無不是有野心之輩,與其為了所謂的“忠臣”名號,冒險與匈奴決戰,不如靜現其變,爭霸天下。
遂無人真的出兵伐匈奴。
而劉琨其實也在害怕,并州獨自出兵,真得能擊敗匈奴,萬一輸了該如何?
石勒,王浚皆是兇殘之輩,對并州早已虎視耽耽。
其若發兵偷襲,自己苦心經營多年的局面,傾刻間便會毀于一旦。
劉琨快到了知天命的年齡,其已經不再是年少孑然一身的時候了,他不敢用并州去賭,能戰勝匈奴,為懷帝雪恥。
而最終便劉琨放棄起兵的是一封劉演的求糧信。
劉演,字始仁,劉琨之侄,襲父爵定襄侯。永嘉之亂后,劉演由洛陽出逃至晉陽,投靠劉琨。
劉琨拜其為輔國將軍,魏郡太守,收擾司隸三魏流民,以拒石勒。
劉演受劉琨之命,出鎮鄴城后,也算是盡心盡責,使屢遭兵禍的鄴城漸漸恢復了生機。
但伴隨著位于襄國的石勒與河北的王浚大戰,兵禍再起,不少冀州百姓無奈南下,第一戰便是司隸的魏郡。
魏郡流民激增,加上原來劉演所聚攏的百姓足有二十余萬。
若放在太平時節,憑借魏郡優越的自然環境,養活二十余萬百姓也并無問題。
經過八王之亂,劉淵,石勒,王浚的來回折騰,魏郡早已不再是昔日的膏腴之地,現今勉強恢復些元氣,根本無法周濟這么多百姓。
劉演為防止流民暴亂,被逼無奈只能遣人至晉陽,向劉琨求糧。
劉琨收到劉演的書信后,遂放棄了起兵攻打劉聰的念頭,轉而召集眾人商討救濟魏郡流民之事。
“劉魏郡昨日書信于孤,言魏郡無糧,望并州能調撥糧草,以周濟三魏流民!”
“諸君以為如何?”
“我并州與魏郡唇齒相依,當于亂世守望相助!”
“諶以為使君當救魏郡!”
劉琨滿意地點了點頭,對盧諶很是欣賞,而后說道:“盧晉陽所言極是!”
“魏郡存,則并州存!”
“如此,諸君誰欲領兵,押送糧食,周濟魏郡?”
眾人默然不語。
劉琨口頭上說的簡單,輸糧至魏郡,但并州與魏郡并不接壤,中間還隔著一個廣平郡。
而廣平郡現在正被石勒所占據,若是送糧路線由并州出發,途經廣平,再至魏郡的話。
無疑于是送死。
眾人心中想著,送糧隊伍還未能抵達魏郡,怕已是為石勒軍斬殺殆盡。
故無人敢應之。這時,劉群站了出來說道:“群愿往!”
“好~!”
劉群這個時候愿意站出來,劉琨甚是欣慰,不過卻又不愿意自己兒子冒險,正欲開口阻攔之時。
劉群又說道:“不過,群以為不必輸糧至魏郡!”
“汝是何意?!”
“魏郡之困,無外乎流民激增,糧草難以周濟!”
“既然使君欲解魏郡之困,不如遷三魏流民至并州!”
“既解魏郡糧草不足之憂,又能充實三晉戶口,一舉兩得!”
劉群侃侃而談,將先前救濟魏郡的方法,從直接周濟糧單,引到遷民至并州。
倒也是為劉琨提供了新思路。不過,劉琨略微思考之后,又問道:“汝欲行遷民之策,然一旦與雜胡石勒部相遇,汝又如何敢保證其不會阻撓遷民?!”
“群日前風聞石勒主力正與王浚麾下段氏鮮卑于三渚對峙,料廣平郡空虛,應不會與其相遇!”
“至多不過是有雜胡游騎侵擾,群自是能將其討平之,護三魏百姓西歸并州!”
“望使君能給群五千精銳,群自可保遷民無憂矣!”
劉群說完,等待著劉琨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