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 何秀竹的生活戰斗
- 劉汀
- 5834字
- 2023-12-27 21:36:16
對自己被踢出家長溝通群這件事,何秀竹早有預感。
當她沖動地把多多的成績單發到群里,而且@了所有人之后——盡管她不是群主,@無效——她就知道自己肯定要惹眾怒。但是何秀竹必須這么干,也只能這么干。多多上學期期末成績大爆發,考進了年級前五、班級第一,而且有兩科滿分,這無疑是老母親最驕傲、最值得炫耀的事。收到老師發過來的電子成績單時,她正跟丈夫馬勛吵架。起因是何秀竹想再給多多報一個英文戲劇班,而馬勛堅決反對。一開始,何秀竹發揮自己語速快而且善于重疊詠嘆的本事,把馬勛頂得節節敗退。十五年的婚姻生活,早已讓何秀竹和馬勛之間的話語方式形成了固定套路,每一次交談,最后都會落入同一個敘述循環里:不管是誰第一個聊起某件事,另一個立刻提出不同意見,接著試圖互相舉例子或僅憑感嘆詞和語氣詞駁倒對方;到了第二階段,何秀竹的火氣燃燒到頂點,開始竹筒爆豆子、暑天下雹子一樣朝敵軍扔炸彈,一陣噼里啪啦、轟轟隆隆,馬勛被炸得啞口無言,滿臉死灰色;最后,何秀竹嫣然一笑,說,真理不辯不明,道理不講不清。馬勛做一個長長的深呼吸,聳聳肩,無奈地笑笑,說,真理常常掌握在弱者手里。
這一次的常規戰役眼看就要按照套路結束,馬勛突然拿出一摞打印好的A4紙,上面密密麻麻,有文字有圖片。何秀竹好奇地接過來看了看,原來是馬勛處心積慮搜集的有關反對孩子報課外班的各種文章,作者的名頭一個個都很響,從著名教育專家到哈佛女孩兒她媽。說實話,她正打算宜將剩勇追窮寇呢,哪想到從來都是小米加步槍的馬勛扔出顆原子彈來。但是何秀竹戰斗經驗豐富,她不怕原子彈,就算你扔的是原子彈加上氫彈她也不怕,只是扔得這么突然,她毫無準備,有點兒招架不住。畢竟,何秀竹此前大部分爭吵得勝是源于她事實上的勝利——多多的數學成績是不是提高了?所以報數學班很有必要;多多在英語演講比賽里是不是得獎了?所以英語補課不能少……現在她面對的那一摞紙里擺出的也是事實,而且是超級事實,她沒法用多多的事實去反駁哈佛耶魯和馬云馬化騰的事實。
不過,多多的事實畢竟更相關一些。就在何秀竹準備忍氣吞聲高掛免戰牌,讓對手暫且攻下一座城池,等到合適時機再反攻時,手機微信叮咚一下響了。她拿起手機,本意是借此轉移話題,把失敗化于無形,讓敵人來不及品嘗勝利果實就轉戰其他戰場。微信里跳出一張成績單截圖,多多班級第一、年級第五,兩科滿分,比期中考試進步了一大塊。更關鍵的是,圖片下面老師還附帶了一句話:多多媽媽,你們的補課成效顯著,再接再厲,再創輝煌。
何秀竹從腳跟底下泛起一種最后時刻翻盤甚至起死回生的酸爽感,微微一笑,把手機遞給馬勛,下巴頦兒一揚。馬勛看了兩眼,很快像上千米高空熄了火的熱氣球,先癟了,繼而急速下墜,最終的命運當然是球毀人亡。為了這一次戰斗,他準備了兩個多月的時間,還咨詢了三四個家有小兒女的同事,本意是想給兒子爭取更多的自由玩樂的權利,沒想到最后卻被兒子自己打敗了??吹蕉喽噙@么好的成績,他心里五味雜陳,不知該高興還是傷心。
馬勛已經記不清是從哪一天開始,自己在家里的話語權就被悄然剝奪了。說剝奪也不準確,像是海邊堆起來的沙堡,不知不覺、潮起潮落間,堡沒了,只剩下一堆細沙。剛談戀愛那會兒,何秀竹跟她的名字很像,文秀如竹,有風輕輕搖動,無風靜靜佇立;骨子里很較勁,但做事很溫和。就連結婚時挑婚紗這種女人最在意的事,何秀竹最后都心甘情愿地遵從了馬勛的建議:她喜歡一套蕾絲花的,但馬勛說這個看上去太土了,給她選了一件模特穿起來很高級,可她穿起來有點不倫不類的婚紗。他倆去吃飯,從來都是馬勛說吃什么就吃什么,盡管何秀竹吃不了辣,他們還是常去川菜湘菜館,點一堆剁椒魚頭辣子雞。如果非要找一個自己淪陷的時間點,只能是從懷上多多算起,這小家伙在他媽媽肚子里還沒黃豆大,已經成了家里的話語中心。或者再腹黑點兒想,何秀竹并不是真的愿意那么聽馬勛的話,她一直在等絕地反擊的機會,她是一個隱忍的戰略大師,非常清楚在什么時候采用什么戰術。馬勛一次次在微小的戰役上取得勝利,某種程度上不過是何秀竹的戰略撤退,誘敵深入腹地,然后一舉殲滅。
多多協助何秀竹掌控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但凡馬勛有不同意見,多多就會作為一個無解的撒手锏出現,他只能乖乖聽令。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何秀竹確實比馬勛能干、會生活,多年的摸爬滾打讓她深諳如今社會的游戲規則,對每一件事都能冷靜客觀地分析,然后找出最適合他們的那條路。比如買房,馬勛最開始考慮去天通苑買一個大房子,住起來寬敞舒適,可何秀竹堅持在四環內,而且必須是一公里生活圈:一公里之內,有地鐵站、醫院、幼兒園、小學、商場。他們現在住的五十平方米小房子也習慣了,如果這會兒讓馬勛從天通苑上下班,每天三個小時地鐵公交通行,打死他也不愿意。再比如,多多三歲時上的幼兒園,何秀竹就在兒子的不情愿和馬勛的反對聲中,給他報了好幾個課外班。然后幼升小,多多竟然憑借著彈鋼琴拿到了重點班的最后一個名額——這年頭,彈鋼琴算什么特長呢?可人家多多除了鋼琴,英文也很溜,重點班的班主任恰好是英語老師。
沒錯,我們可以說何秀竹是一個生活家,每天最多的心思都是用于怎么在有限的資源和可能之下,過好眼下和未來幾十年的生活。對她來說,從一睜眼的早餐到晚上睡覺前的晚安都是戰斗,都不能輸,輸也必須是戰略上的撤退而不是潰敗。兩個人的工資和獎金,何秀竹都做了詳細的規劃,她細分的Excel表讓學計算機的馬勛都搞不太清楚,比如家庭支出這一項下面就有十三小項,不多的理財產品又分了五種,長線短線、保底不保底、基金股票,月月做預算,月月做結算,結余怎么花,虧空怎么補,復雜程度不亞于一家大公司的預算結算財務。馬勛覺得,只要給何秀竹一個支點,她的確可以撬起地球,要是從政,至少能當個管經濟的副總理。
這個階段,所有戰役的重點當然是多多。
何秀竹之所以把多多的成績單發到家長群里,還@了其他人,讓別人也曬曬成績單,不只是為了秀自己孩子有多優秀——她當然知道這么做讓人討厭。何秀竹其實是為了曲線救國,這個國是她自個兒。她手機里有幾十個群,其中有關多多班級、學校、老師、課外班的就有十二個,從整體上來看,多多只在其中的七個群里算是第一梯隊,在三個群里是差生,兩個群里是中等生。最近課外班形勢比較嚴峻,中等生退步為差生,五個群亮紅燈了:奧數、繪畫、小提琴、機器人、口才演講,各有各的問題,各有各的狀況。何秀竹接連受到暴擊而無處發泄,她必須找一個靠得住的出口,就是這時候,多多的期末成績單成了她收復失地的大殺器,管他呢,先投出去再說。
何秀竹沒辦法不把多多的成績看得這么重,因為有自己的人生在那里做參照,她深刻地知道,對普通人來說,學習不好就沒有尊嚴,就沒有好出路。社會發展到現在,吃飽飯已經不是難事了,難的是你能輕松愉悅地吃飽飯,還能想吃什么吃什么。人人都說,學習不重要,活得快樂最重要,可你滿大街去問問,那些剛剛溫飽、感冒都不舍得買一盒清熱顆粒的人,能快樂嗎?就算要煩惱,也要那種成功的煩惱、甜蜜的負擔,因為你永遠有退路有出路,而不是絕路。何秀竹用自己幾十年的人生證明,絕大多數人天分都差不多,差的就是吃沒吃苦。
二〇一九年的春節,何秀竹打破了她跟馬勛結婚后形成的一個慣例,不再一年一家地回老家過年,而是留在北京。留守的目的,不是要過個京味年,而是要把多多的課外班重整河山。經過前一段時間全面系統地調查研究,她發現自己在這件事上走了錯路、彎路。錯誤不在于報課外班太多,而在于沒有對課外班報名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何秀竹跟絕大部分家長一樣,選業內口碑最好的補習機構,選補習機構里的名師,但是忽略了另外一點,那就是對同是課外班的學生的選擇。最近她才慢慢琢磨明白,僅僅把課外班當成查缺補漏、提高成績的地方,實在太可惜了,這兒還有其他很多用處。
“我得下一盤大棋?!焙涡阒駬]舞著菜刀,一邊剁凍得硬邦邦的土雞,一邊跟馬勛說。
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何秀竹重新加入了家長群。這個家長群的群主并不是班主任,也不是常年班級第一的孩子家長,而是一個班里最有錢的孩子的母親,大家都叫她“黃太太”。黃太太是全職媽媽,生了孩子之后就沒上班,她老公是一家大公司的獨立董事,家里資產過億。這所區重點小學去年規定,教師不能建家長群,更不能在群里發通知——可問題是老師有很多事情要通知,怎么辦呢,只能把通知發給一個家長,再讓這個家長在群里發給其他家長。黃太太現在扮演的就是這個二傳手角色。
開學第一天,何秀竹就被教育了。她以為開學嘛,就是去送孩子上學,辦手續,領教材??蛇€沒進校門就發現,學校門口的馬路擁堵不堪,豪車無數,不亞于國際車展。等進了班級,那些家長們女的花枝招展挎著名牌包,男的一身西裝夾著公文包,互相遞名片、掃微信、留電話,敢情這可不只是開學報到,還是一個大型社交場所。黃太太聲音尖細,皮膚白膩,頭發燙著時髦卷,一進屋就自來熟地跟所有人打招呼:“哎呀,今天紫外線好強喲?!?
黃太太本來就建了一個家長群,但最初只有七個人,群名叫“七仙女”。這七個人都跟她是一個小區的,孩子們幼兒園就在一個地方上,劃片的小學也是一個。開學那天,何秀竹知道了有這么個群,就想加入進去。對于何秀竹這種單純因為學區房名額搬來,住著一個幾十平方米小房子的人,黃太太一開始不想接收,但何秀竹自有她的辦法。人不好打交道,她就走狗道。黃太太養狗,每天把孩子送到學校之后,必牽著狗出來跑步,有時候是狗牽著她跑步。何秀竹不養狗,但她知道搞定了狗,也就搞定了狗主人。何秀竹見黃太太的狗是一只純種柯基,于是通過查資料和跑到寵物醫院去咨詢,把這種狗的習性搞得門清,連它喜歡什么顏色、什么味道都掌握了。何秀竹也在同一時間去跑步,穿黃顏色的運動衣,噴了恰到好處的香水,那只狗果然對這個總是路過的人心生好感。何秀竹趁機夸狗,然后假裝偶然地提起兩家的孩子是一個班,繼而對黃太太的兒子一通夸,側重點是夸黃太太教育得好,兩個人在這一點上迅速達成了共識。有了這個基礎,一切就水到渠成了,過一段時間,她看似無意地跟黃太太說,學校不讓老師建群,但班里其實應該有一個家長群,這樣方便大家互相交流。黃太太便說自己建了一個群,何秀竹就說,這個群其實應該擴大,把所有家長都拉進來。黃太太覺得這違背了自己的初衷,有點兒猶豫。何秀竹說,你看孩子們在班里排名競爭,其實也是家長們的競爭,我知道你家里有錢,但學校畢竟主要看成績不看收入。還有就是,看家長對老師和學校的影響力,咱們是群眾,你這個群主如果能影響到一個班級的家長,也就等于是一定程度上在影響學校和班級,這對你家孩子有好處啊。三說兩說,黃太太心動了,然后兩個人就把所有家長都拉到了群里。
這個群后來做了兩件事,讓黃太太覺得這個決定做對了。第一個是,有一年春游,學校安排的線路非常無聊,她們就在家長群里商議家長們出錢自己安排,當然一切都不違反學校的規定,結果這次春游效果極好。有一個家長在報社當記者,趁機報道了一下學校的自然教育,校長很高興,老在家長會上舉這個例子。還有一次就是,家長們群策群力,把國內一名非常著名的作家請到了班里去講座,結果這個作家人氣太高了,一個班級的講座最后成了全年級學生都參與的文化活動,讓學校趁機上了一下熱搜。全校師生都很高興。
可是時間長了,何秀竹的一些做法讓黃太太有點兒不滿,她后來想想,很多事都是別人出主意,自己執行,何秀竹好像是垂簾聽政的慈禧,自己仿佛是光緒帝,于是趁著那次何秀竹秀多多成績,把她給踢了出去。黃太太本來想,何秀竹來跟自己服個軟,她再把她拉回來,就說不小心誤刪。哪承想,何秀竹一直沒動靜,她又不好意思主動去問,兩個人一直這么尬著。就算在小區或學校碰見了,還是如常地點點頭,聊聊孩子說說狗,不談這個事。
一直到大年初二,何秀竹借著拜年的機會約黃太太。拜年當然是幌子,何秀竹是帶著自己的一整套計劃約黃太太的。黃太太在咖啡廳里正襟危坐,想矜持幾分鐘,可是何秀竹的計劃說完,就問了她一句:你參不參加?這就跟問全中國的女人參不參加雙十一瘋狂購物一樣,黃太太想都沒想就說:必須參加。她心里挺佩服何秀竹的,覺得她真是有想法,而且有執行力,這一點自己趕不上,那就只能跟著走。接下來,何秀竹回群又成了順理成章的事?!爱旑^炮打得不錯?!焙涡阒窀R勛說。第一顆棋子動起來了,這盤棋也就活了。
何秀竹和黃太太先是跟班級前十名的家長單獨做了溝通,統計了他們都報了什么班,都在哪家機構、哪個時間段上課。統計完心中有數了,兩個數學最好的孩子報的奧數班(有時候不叫奧數班)跟多多是同一家機構,但是不同班;另兩個報英語班的不是同一家機構,但反饋很好,主要好在他們那里的外教是真正的英美國家來的,而不是很多英語培訓機構那樣,找的都是印度、多米尼加等其他英語國家的老師,多多得轉過來。另一個方面,何秀竹對多多現有的課外班同學和家長做了一個統計分析,她發現,雖然都是同一個補習班,但孩子們和家庭的情況差別很大,何秀竹要做的就是有針對性地優化多多周圍的同學。何秀竹和黃太太通過各種方法跟這些補習班的孩子的家長取得了聯系,他們有的是企業高管,有的是大學教授,有的是政府公務員(處級以上),何秀竹單獨拉了一個群,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我們應該強強聯合,既讓孩子們互相學習互相促進,也使他們在這里結交將來可以資源整合、互相合作的人脈。何秀竹說,我們花了大價錢、費了大力氣進到重點小學,并不只是為了高質量的教學水平,更是為孩子的將來選擇同學圈、朋友圈;在培訓機構里也是一樣,你的孩子跟什么水準的同學一起學習,決定了他將來是什么樣的格局、視野和資源,因此我們必須好好利用這一點。何秀竹的想法得到了幾乎全部家長的認同,然后大家就開始調整上課時間,爭取把所有人湊到一個課外班里。
大年初六,新年度補習班第一天開課,看著多多跟小伙伴們走進教室,何秀竹終于松了口氣,這盤大棋算是步入正軌了。參與的家長都很滿意,每個人都得到了相應的配置。何秀竹更滿意,在所有這些人里,她可是資源最差的一個,多多不是超級學霸,她跟馬勛頂多是小中產,既沒有商業資源,也沒有行政資源,但是最后多多跟所有這些人的孩子們平起平坐,獲得了同樣的學習機會。
趁著多多在上課,何秀竹和馬勛坐在新中關的一家餐廳里吃晚餐,難得的二人世界。何秀竹要了一瓶紅酒,一邊搖晃著杯子醒酒,一邊得意地跟馬勛說,咋樣?你老婆厲害吧,服不服?馬勛五體投地,趕緊舉杯說,心服口服,向偉大的老婆大人致敬。
玻璃杯碰玻璃杯的聲音清脆悠揚,叮叮如山中泉水,在何秀竹聽來,宛如又一場戰斗的凱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