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西歐
- 穿越古代不當太子
- 呆呆的祈求者
- 2079字
- 2024-01-01 09:26:39
“大哥,我!”
劉溫瑜高高地舉起了手,劉溫玨示意他回答。
“大哥,東漢末年至炎漢一統天下差不多是100年,三足鼎立的時間差不多是50年。
魏國占據了淮河以北,有大面積的耕地,再加上他實行屯田制,糧食絕對管夠。再加上北上和匈奴接壤,可以買到戰馬,魏國的虎豹騎一直都是當世最強。
東吳困守江東,一直想要荊州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他東邊是東海,往南的交州之地到目前都還沒有大范圍的開發,東漢末年更是蠻荒之地。想要發展,只能往荊州攻伐。
而益州這塊地盤,秦國和西漢都是從這里作為大本營,最終一統天下,所以地緣位置絕對是很好的。”
劉溫瑜驕傲地揚起了頭,他能在這么短的時間里想到這么多,已經是博覽群書,思如泉涌了。
劉溫玨說道:“老三說的很好,差不多就是這個樣子。地緣這個東西對一個國家是非常關鍵的。
那東吳孫十萬打不過張八百不得寸進,往西又打不過壯繆侯(關羽),最后他只能派遣船隊往東,到達過夷州。
只可惜夷州也是蠻荒之地,白白浪費了人力物力。”
劉溫玨將東南亞的地圖補上說道:“假如當年衛溫的船隊去的不是夷州而是南海的話,東吳還不至于被打得那么慘。
就算他最后無法爭霸中原,但退守南海也能成就千秋霸業。”
劉德問道:“大哥,這南海諸島真有那么多的香料,金銀嗎?”
“我還能騙你們不成?”
劉溫玨敲著黑板說道:“我們再來說一下炎漢的地緣。當時的情況是荊州可以自給自足,但是諸葛丞相北伐卻是全部靠益州提供。
如果光靠益州的話,是無法支持連年戰爭的。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出了漢中,諸葛丞相的后援補給非常難送到前線。因此,對于益州來說,打通了西域,恢復了絲綢之路,才是他們最終能夠一統天下的重要手段。”
蜀錦天下聞名,自馬超投降后,劉備靠著馬超在羌人中的聲望以及馬超自己的勇武,打通了絲綢之路。
之后憑借著與西域的通商,炎漢迅速壯大,這才能靠著金錢優勢進行爆兵攀科技。再靠著諸葛丞相的統籌,炎漢君臣的通力協作,一統天下。
當然,這其中出了大力的還有司馬懿。這家伙見諸葛亮后期總攬國政,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于是司馬懿造反了,結果司馬懿的后人就沒有一個能扛旗的。
劉溫玨說道:“看出來了吧,其實經濟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有錢,很多事情做起來都簡單的很。昭烈帝就靠著金錢雇傭了5萬的來自西域各國組成的雇傭騎兵,也是當時唯一能和虎豹騎抗衡的翼騎兵。”
“那么我們回到現在,各位覺得我們的地緣位置如何?”
張鵬舉手道:“殿下,我覺得我們的地緣位置只能算尚可。大漢在整個神州的東端,向外擴張只能向西。目前我們的航海水平一般,因此東海無法開發,我猜測未來的目標應該是南海吧。”
劉溫玨覺得張鵬有點戰略思想了,他問道:“為什么覺得未來的目標是南海呢?”
張鵬回答道:“西域等地已經有成熟的國家了,但是南海還是一片無人踏足的地方。所以,我覺得去南海比較省時省力。”
“很好,大家鼓掌!”
劉溫玨說道:“張鵬說的很好,我也覺得國家的目光未來就該放在南海。別信儒家那套,說什么蠻荒之地,海外那是金山銀山!”
說完這個,劉溫玨再次將神州西部的地圖畫上去,說道:“西域往西就是大食,他的國土面積非常龐大,一直打到了西金洲,將這地中海的南部全部占領。
這神州中部因為地形關系,基本上也是無險可守的狀態,因此歷史上有好幾個厲害的國王,都能從西一路打到西域。”
“但是我們今天主要要說的是地中海北邊這一塊。為什么以地中海為主呢,因為這里就是整個西部所有文明的發源地。”
“希臘這個地方本身地盤狹小,因此那里的人很早就發展出了不錯的航海技術,大力發展殖民地,這也是地緣決定的。
這里我提一下什么是殖民地,因為當時希臘地小人少,但是相對其他地方來說實力強大。因此他們就派兵占領其他地方,然后將當地人種打成奴隸,靠他們種植糧食,挖掘礦產等等。這就是殖民!
這種靠掠奪來壯大自己國家的方法是非常快速的,未來我們人口不足時,也可以效仿。比如從交州南下,占領南海小國,將他們的子民貶成奴隸,帶到南邊的島嶼上去開發。”
劉溫玨敲著黑板:“這種行為雖然很血腥,但是,你們要記住。我們大漢之所以能有十三州之地,那是從夏商時期一代代先人手里繼承下來的。
想那先秦祖先是幫天子養馬的,后被封諸侯,賜嬴姓卻沒有一點地盤。歷經幾十年才從蠻夷手里搶來了地盤,最終一統天下。
為了讓子孫后代能有更多的土地和發展空間,我們不要害怕成為屠夫,因為蠻夷可以罵我們,但是我們的子孫后代只會把我們當做英雄!”
劉溫玨說的熱血沸騰,孔慧元已經可以預見,未來的大漢,必將是武力至上的朝代。
劉溫玨說道:“在西漢時期,地中海誕生了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羅馬。當時我們把這里稱作大秦,他占領了整個地中海的周圍土地。
當然了,羅馬早就滅亡了,現在占據西部的國家是法蘭西,英格蘭,德意志等等大小不一幾十個王國。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很簡單,除了地緣外,還有執政體系的原因。”
“這羅馬的君王很有想法,一開始搞了一個共和制。由執政官,貴族和公民三方勢力共同管理國家。而所謂的共和,意思就是這些管理國家的人,是所有人選舉出來的。
簡單來對比一下,執政官就是打戰的將軍,貴族就是世家大族,公民就是寒門富商。其他人是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