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溫玨喊道:“老王,上道具!”
王德唱了一聲喏,指揮兩太監搬了一堆東西進來,這都是中午吃飯的時候,劉溫玨吩咐的。
皇帝問道:“玨兒,這是什么東西?”
“硝石啊。”
“那這個鍋用來干嘛?剛吃完飯不是?”
劉溫玨沒好氣地說道:“吃什么吃,做實驗的。來,長樂,你上來幫忙。”
“好!”
長樂興致沖沖,劉溫玨將一個鐵盆放在劉德的桌子上,又往里面裝了半盆水。接著又在盆里再放一個銀碗,也倒了一些涼白開。
劉溫玨說道:“硝石遇水,會吸收大量的熱量,這溫度低了,自然就會讓水結冰。長樂,你往這鐵盆里倒硝石。”
硝石早就被碾碎過的,用一個木桶裝好,上面還配了一個小勺。
長樂拿著小勺一點一點往鐵盆里倒硝石,等量差不多了,劉溫玨用筷子攪拌一番,接著就用蓋子將鐵盆蓋好。
硝石制冰不難,但也有訣竅。
劉溫玨說道:“之前說過了,水降低到一定溫度的時候,就會結冰變成固體。而我把那種溫度設置為零度。以后只要看到結冰,就知道溫度是在零度左右。”
皇帝好奇地問道:“玨兒,這溫度還可以自己設置的嗎?”
“是的,科學雖然是可觀存在的食物,但是很多東西還是靠定義的。人體的溫度差不多是36到37度,嘴巴里正常就是這個溫度。
如果人的體溫低于或者高于這個數值,就不是健康的狀態。一般人如果得了熱病,體溫差不多是39度。”
皇帝驚訝地說:“就差這一兩度就會得熱病嗎?”
“沒錯,所以降溫是比較好的手段。”
長樂忽然說道:“大哥,這個鐵盆變冷了。”
劉溫玨掀開蓋子朝里面看了看,還是冰水混合物的狀態。
“再等等,還沒到時候。”
皇帝說道:“那就再說說溫度吧。”
“以長安為例,春天差不多10度,現在是27度左右,三伏天估計能到33度,秋天15度,冬天下雪的話就是零下。”
劉溫玨將溫度的概念大概說了一下并且補充道:“等之后燒出了玻璃,我做些溫度計,那樣就直觀了。
不過這關于溫度方面,有個規律可以告訴你們。”
“什么規律?”
“溫度和王朝興亡也有直接的關系。”
“什么!”
皇帝大驚失色,除了人地矛盾之外,居然溫度也有關系?
劉溫玨解釋道:“三位大儒,你們熟讀史書,可否發現每到王朝末年,氣溫都會驟變,主要體現就是氣候變冷,天災多變,然后農業生產大受打擊。”
孔穎達直接回答道:“沒錯,末代皇帝德行不修,導致天降懲罰……”
他還沒說完,孔慧元連忙拉扯他,示意他別說了。上了幾節課,早就知道劉溫玨是什么樣的人。這個時候還把問題歸罪到皇帝身上,那不是自找沒趣嗎?
劉溫玨說道:“荀子曾言: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
如果皇帝做錯了,要懲罰就懲罰皇帝即可,為什么受傷的總是百姓?百姓何其無辜!”
他見三位大儒閉口不談,繼續說道:“我認為荀子就說的很對,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
治理國家就需要符合天道規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個人做事都要在其位謀其政,這都是儒家圣人之言。”
劉溫玨冷眼看去,嘴里喝道:“但是某些人,就是要逾越。家財萬貫,阡陌縱橫,但還是千方百計地去謀奪百姓的家產。最后反而把罪過怪在皇帝頭上,我從未有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劉溫玨說的話有些嚴重,但是過剛易折,于是皇帝說道:“別說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了,看看那水怎么樣了。”
劉溫玨連忙收起了臉色,仿佛剛才說話的不是他一樣。他打開蓋子,里面的小銀碗已經完全凍上了。
“哇!”
長樂拍著手說道:“大哥,結冰了!”
劉溫玨把銀碗拔出來,吩咐道:“老王,把冰敲碎,放些新鮮水果,牛奶,蜜糖,別有一番風味。
對了,是給我三位妹妹吃的,冰塊少放一點,對腸胃不好。”
劉興鬧了起來:“大哥,我也想吃。”
“下課回去了,自己做。記得啊,加了硝石的水不能吃,會生病。然后這水也不要浪費,曬干了,硝石又會重新結塊。反復利用。”
“喏!”
王德吩咐手下去做冰沙了,皇帝問道:“玨兒,解釋一下這個是什么仙法。”
“這不是仙法,只要你們按照我的步驟去做,都可以做到。但是,記得硝石的純度要高,然后就是盡量用溫度低的水做,不然可能不成功。”
張靖問道:“那這個鐵盆銀盆有什么講究嗎?”
他看到劉溫玨用了兩種盆,所以就留了一個心眼。
劉溫玨解釋道:“不同的金屬的熱量傳輸速度是不一樣的,我稱之為導熱性。鐵盆慢,可以將溫度保持在里面。而銀盆快,可以更快地傳遞溫度,快速結冰。”
看到眾人在瘋狂地記筆記,劉溫玨就抽空喝開水潤嗓子。
“好了,我們說回到固體液體的問題,這個其實是為了讓你們更容易認識這個世界。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
長樂舉手道:“大哥,還是我來嗎?”
“不用了,這次比較麻煩。廚娘,架火。”
廚娘在旁邊的土灶上燒起了開水,劉溫玨說道:“都跟我來。”
眾人來到土灶旁,劉溫玨說道:“如果我們一直燒火,會發生什么現象?”
劉溫瑜搶答道:“水會冒煙,然后會燒開,之后水還會減少。”
劉溫玨說道:“沒錯。我們剛才也做了水液態變固態的實驗,那么這個就是水液態變氣態的實驗。你們看到的煙,或者說水霧,就是水的氣態。”
劉溫玨指揮道:“劉德,你把這個蓋子手舉著放在鍋的上面一會兒。其他人仔細觀察,看看蓋子里會有什么。”
不一會兒,眾人就看到蓋子里居然出現了很多水珠。
劉溫玨解釋道:“水被蒸發變成氣態,但是被蓋子留住,溫度降低后就重新變成了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