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溫玨忽然說道:“對了,高祖老人家的生日,可有人記得?”
李綱回答道:“回殿下,這史書上并未記載具體的某月某日。”
皇帝說道:“朕回去問問史官,說不定會有什么發現。玨兒,你問這個是要做什么?”
“我提議,將高祖老人家的生日定為法定節日,用來紀念這位大漢的開國皇帝。就叫圣誕節好了。”
皇帝贊許地說道:“沒錯,高祖誅暴秦,伐無道。現在又是赤霄宮的仙人,可稱之為圣。不僅如此,朕覺得還可以再定一個百家節,用來紀念那些先賢。”
劉溫玨豎起了大拇指:“爹你說的很好,這些都是我們華夏民族的文化,理應如此。”
劉溫玨繼續上課:“這歷史課呢,主要跟你們講的就是我華夏的歷史。但是我們的歷史有兩千年,所以我會專門挑一些重要的事件來說。”
劉溫玨在黑板上寫下四個字:武王伐紂。
“同學們,這武王伐紂的故事,你們肯定都聽說過了。說的是商紂王荒淫無道,殘害忠良。然后武王帶領其余的諸侯王討伐紂王最后建立大周的故事。”
“問題來了,你們覺得商朝滅亡的原因是什么?”
劉溫瑜第一個舉手,他說道:“大哥,這商朝滅亡的原因,就是因為紂王暴虐,不恤民力,亂殺無辜。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所以他被武王打敗。”
劉溫玨示意劉溫瑜坐下,然后說道:“作為皇子,你這樣說,我很失望。”
劉溫瑜一愣,劉溫玨說道:“不過,考慮到儒家夫子肯定是這么教你們的,所以我就不多計較。”
孔穎達激動地沒有舉手就站了起來:“秦王殿下,難道不是這樣嗎?人在做,天在看。紂王無道,天降刑罰。我儒家主張修德,難道不是順應天理?”
孔穎達還是想再掙扎一下,畢竟這天人感應就是董仲舒弄出來,鞏固皇權,定義君權神授。
劉溫瑜沒有理會他,而是說道:“這天下所有的問題,都離不開利益和矛盾。而商朝當時是什么樣的情況呢,這就必須提兩個點。”
劉溫玨在黑板上寫上:生產力,君權。
“我們先說生產力,什么是生產力?某個人在一定時間段所能生產出多少物資,就叫做生產力。而生產資料,決定生產方式。而生產力的高低就體現在生產工具上。”
劉溫玨又拋出了幾個新詞語,把所有人都弄地一愣一愣的。除了皇帝,其他人可完全聽不懂。
劉溫玨解釋道:“你們這樣理解,在商朝的時候,施行的是井田制,所有人的資財多少,基本上就看田地有多少。這么看生產資料就是田,生產工具就是人,而生產力就和人劃等號。”
孔慧元舉起了手,他說道:“秦王殿下,是不是可以這么理解,當王朝出現了牛耕以及金屬農具之后,生產工具就變成了牛,因為牛的生產力比人高非常多,所以牛就比普通人更高。”
劉溫玨開始鼓掌:“沒錯,你說的很對。牛為什么這么金貴,殺牛都是死刑。就是因為牛是非常珍貴的生產工具,所以牛才貴。
假如以后我們又發明了比牛更好的生產工具,那么牛的重要性就會下降。”
“言歸正傳,在周朝前半段的時間里,周王室用的也是井田制,只不過隨著牛耕大面積的使用,導致諸侯的私田越來越多,王室的地位也在不斷下降。
最終后半段就變成了春秋五霸以及后面的戰國七雄,最終秦始皇一統天下。”
劉溫玨敲著黑板說道:“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為什么紂王要打擊那些諸侯,就是因為諸侯擴充私田,實力慢慢地超過了王室。
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紂王是單純的昏庸無道,技不如人而已。”
三位大儒的臉色非常難看,劉溫玨的話簡直就是大逆不道,這是拿著刀捅儒家的心窩子。
“我們說回君權。我們知道,秦始皇自稱皇帝,這稱號我們沿用至今。而秦始皇之前,是商天子和周天子。所謂天子者,天父地母也。
自董仲舒之后,天子君權神授。那么問題來了,天子的權利是神仙授予的嗎?”
“住口!”
皇帝臉色大變,這話怎么能堂而皇之地講出來呢?
劉溫玨面不改色:“周伐商,周天子又被秦王所滅。秦王一統天下,高祖后來居上。之后歷經三世,答案很明顯,拳頭大的人,就是皇帝。”
劉溫玨語出驚人,絲毫不在意其他人的臉色。他說道:“商周兩朝是井田制和私有制的過渡,我們今天單獨學習一下土地制度的改變對國家的影響。”
“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商鞅。他提出的耕戰法,鼓勵秦人上陣殺敵,只要有功都會分配土地,因此秦人得以橫掃六國。
但是隨著天下一統,耕戰法沒了用武之地,而秦始皇又沒有更改土地政策,導致軍政崩潰。要不然也不會花那么大的代價去攻伐百越,實在是賞無可賞。”
孔穎達見縫插針勸解道:“秦王殿下,我大漢就算向外擴張,終有力不足時,好戰必亡啊。”
“孔師,你地理課白學了?”
“啊?”
劉溫玨說道:“天竺的耕地面積可以養活10萬萬也就是10億人,這樣的地方攻打下來,還會養不活百姓嗎?”
“山高水遠,就算船運又能運多少?”
“那南越之地有占城稻,一年三熟,找良種放我大漢南方,一年也可兩熟。東北幽州往外的高句麗,那里的土壤是黑色的,肥力幾倍于上好的水田。
只要把那里的黑土地耕種好,亦可養活幾億人。”
關明再次抱拳:“大哥,發兵吧!”
皇帝搖頭道:“可惜,我大漢如今還沒有那個能力。不解決北邊的突厥,我們暫時只能看著。”
劉溫玨敲了敲黑板:“跑題了,聽我接著將秦朝如何滅亡的。別再把王朝滅亡的原由放在皇帝一人身上,我不想聽那樣膚淺的答案。
秦朝滅亡的原因很簡單,一個就是土地不夠分,百姓沒有余糧。第二就是分封制對郡縣制的反撲,根本原因就是中央集權的惡果。”